移动支付的发展趋势分析及工商银行未来布局


2013-6-17 13:13

  2012年被很多业内人士视为移动支付的“发展元年”,一方面,央行正式发布了《中国金融移动支付系列技术标准》,困扰行业发展多年的标准不统一的难题得以破解,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另一方面,金融机构、电信运营商、第三方支付机构等产业链各方纷纷加大投入力度,全面挺进移动支付市场,艾瑞咨询数据显示,去年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已达1511.4亿元,同比增长89.2%。未来3年将是中国移动支付产业发展的重要阶段,密切行业合作,加快业务创新,拓展应用场景,搭建移动支付生态系统,积极稳健有序推进产业化进程,将是推动我国移动支付产业发展的首要任务。

  一、移动支付业务的概念、特点与发展现状

  移动支付是为客户提供的使用移动终端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服务,主要分为近场支付和远程支付两种。相对于传统支付,移动支付具有多种特点,一是用户普及:手机普及率远远高于电脑,这预示着移动支付具有先天的客户群优势;二是网络定位:手机机随人动的特性,加上位置传感器(GPS) 等组件,使得移动支付的定位服务相比于传统互联网支付更加精确;三是终端多样:除了苹果、三星、摩托罗拉等主要智能手机品牌,全球不同品牌不同规格的手机成千上万,不同的手机对应不同的操作系统,不仅操作特色各有千秋,开发部署也形式各异;四是应用碎片:专业咨询机构调研显示,目前客户主要在出差路途、会议间隙和公交地铁中使用移动支付,这些等待时间属于人们日常生活中典型的“碎片化”场景。

  在政策和市场的强力驱动下,移动支付已逐步成为产业热点,市场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和增长空间,目前国内已逐步形成以商业银行、电信运营商和第三方支付机构为核心的移动支付服务格局。其中商业银行主打手机银行,功能范围最广,囊括了支付、交易、营销、客服等多个领域;电信运营商主推非接触式手机支付,通过近场支付为客户提供移动电子商务服务;而第三方支付机构则是将传统互联网的充值、缴费业务迁移到手机终端,缴费、手机充值是其最大的业务应用;另外,新兴的社交平台依托庞大的客户群体积极介入移动支付领域,有消息称,腾讯微信的下一个版本将上线移动支付功能,新浪微博也正在大力研发微博钱包应用。中国移动支付市场所展现的发展潜力与前景令人兴奋,但由于受支付技术商用、基础受理环境建设、用户习惯培养以及产业链利益平衡等多重因素影响,中国移动支付产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虽然各参与方积极布局,大多数移动支付业务与产品且仍处在试点阶段,没有形成健全的移动支付生态系统。未来3年移动支付有望逐步发展成为主流的支付手段,整个移动支付产业链将会有更多参与方加入其中,而竞合发展将成为移动支付产业链参与方的战略主题。

  二、工商银行移动支付建设情况及未来布局

  当前,资本监管加强、利率市场化加快、金融脱媒加剧等各种新形势,对银行业转型发展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孕育重大突破,“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新兴信息技术,在改变社会经济运行模式和客户行为方式的同时,深刻影响着金融运行,以移动支付为代表的移动金融业务,预示着未来金融服务的发展方向。

  工商银行把握抢占市场先机和通盘谋划金融业务两大关键点布局移动支付业务,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经建设形成了功能完备、形式多样的移动支付产品体系,满足了客户的日常支付需求。

  综合金融服务方面,工商银行于2008年7月推出手机银行(Wap),2011年推出基于ios、Android、WindowsPhone三大平台的客户端手机银行,提供账户管理、转账汇款、理财、缴费等23大类240余项服务;移动生活服务方面,工商银行于2012年推出基于智能终端的移动生活服务,提供B2C商城、机票、电影票、手机充值、高尔夫等精彩生活与快捷支付的一体化服务;

  远程支付服务方面,除了传统手机银行B2C支付之外,工商银行于2011年10月推出了全渠道小额支付产品-工银e支付,客户可自助申请开通,并以手机接收动态密码的方式完成互联网、手机、电话等渠道的在线支付交易;

  近场支付服务方面,工商银行进行了大量的分析研究和技术储备,目前已支持NFC-SIM、双界面SIM卡及双界面SD卡等方案,并于2010年 9月开始与移动、联通、电信三家运营商开展合作在多家分行试行推广业务。与此同时,工商银行正积极开发部署NFC-SD模式与基于TSM平台的NFC- SIM模式的移动支付创新产品。

  近日,工商银行移动银行客户已突破1亿户,成为国内拥有最庞大移动金融客户群的商业银行,这是工商银行信息化建设史上又一个重要里程碑,同时也充分展示了现代信息技术与金融创新的深度融合与快速发展。一个金融差异化发展时代即将来临,工商银行正加快从银行信息化向信息化银行的转变,这个过程并不是简单的信息技术升级和应用拓展,而是通过信息集中、整合、共享、挖掘等手段,推动银行经营管理质态发生根本性变化,以更好地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金融生态环境和客户需求。

  三、移动支付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1.开放合作,共建移动支付生态系统是未来发展的基调

  在开展移动支付业务过程中,金融机构、电信运营商、第三方支付机构、终端厂商、商户、社交平台等参与方,各自有自身的发展优势与不足,任何一方想要依靠自身力量整合产业都不可能,发展初期的移动支付市场需要一个协作共赢、开放共享、界限明晰的产业联盟与生态环境。产业链各方将以开放的心态,紧密合作,积极构建集合远程支付、O2O电子商务、近场支付于一体的多样化的支付方案,全面满足用户各类便捷化移动支付需求,同时,合力探索商业模式、开拓应用范围、创新服务场景,增强对用户的使用吸引力,拉动客户量和交易量的增长,推动建立融合各方商业模式的移动支付生态系统。未来开放的移动支付生态系统在客户服务方面将包括四个维度的主体内容,一是银行业务:如传统手机银行业务,转账汇款、缴费等;二是支付业务:基于OTA、NFC等新兴技术应用的移动支付业务;三是社交媒体平台:如打折信息和代薪券的推送,通过社交媒体分享信息和感受;四是银行网点服务:用户在银行网点使用WiFi和平板电脑等完成更多的移动业务。四个主体内容是相互作用和动态变化,而非线性和孤立的关系,衍生出的众多分支服务将随着业务和技术的发展,并按照生命周期规律不断地产生、壮大和消失。

  2.跨越发展,移动支付服务的应用成熟度将不断提高

  移动支付服务的应用成熟度分为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完全被动:服务由客户主动发起,如账户余额查询等;第二个阶段是部分主动:开始专注客户的具体需求,如个人财务管理提醒,账单支付等;第三个阶段是情景感知:通过整合客户的位置和情景化需求提供细致的服务;第四个阶段是实时决策支持:可以实时地为用户行为提供决策支持;第五个阶段是预判客户需求:可以根据客户的信息和喜好预判客户的需求并帮助客户作出决定。目前,绝大部分移动支付应用场景的成熟程度还处在前三个阶段,未来随着各种新技术和新理念的应用,移动支付传统的封闭、功能叠加的发展模式将被打破,将由简单支付手段发展成为全面融合资金流与信息流服务管理于一体的具有智慧和富有生命两大特征的综合性平台:一方面,运用数据挖掘和分析能精准预测客户的需求趋势,按需为客户主动提供个性化的产品与服务,运用机器人等先进智能技术及时高效地响应客户的差异化、多元化需求;另一方面,移动支付将支持与客户生动自然地交互,如利用手机摄像头拍照功能移动银行能“看懂”二维码、文字、图片等信息,利用语音识别能“听懂”和理解客户的语言。

  3.一枝独秀,移动支付将逐步成为未来支付手段的主流

  经历多年高增长的传统互联网支付市场已经悄然放缓交易规模,未来几年国内互联网支付增长速度将继续趋缓。反观移动支付市场,2012年12月 14日,中国金融移动支付系列技术标准正式统一和确立,从产品形态、业务模式、联网通用、安全保障等方面明确了移动支付相关技术要求,同时,移动互联网经济规模达976.2亿元,同比增长148.3%,增速远远超过桌面互联网经济,另外,中国智能手机保有量达3.2亿台,同比增长88.2%,渗透率达 28.7%。一系列积极因素将营造出产业链各方开放、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推动我国移动支付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进程,并为业务拓展、产品创新和与国际市场接轨预留出广阔的空间。可以期待,未来三年移动支付将一枝独秀逆势增长,一方面远程支付用户体验逐步提升,操作日趋便捷,可应用覆盖面越来越广,安全保障和灵活性得到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近场支付越来越成为钱包的替代品,广泛地应用于小额支付、日常支付和便民支付等诸多领域。易观智库发布预测,估计 2015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的交易规模将达到7123亿元人民币,移动支付将逐步成为主流支付手段。

  四、移动支付业务创新发展策略

  1.持续加快支付产品创新

  加强对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特征以及LBS、语音识别等新兴技术的研究力度,不断探索新兴计算理念、终端技术与移动支付的融合创新。一是以“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风起云涌,将驱动移动支付市场营销、成本控制、商业模式、产品服务、管理决策等全面创新,支撑移动支付从简单的支付结算向以提供服务为核心的模式转型,推动商业银行向服务更加丰富、应用更加广泛、功能更加强大的方向进化;二是基于空间的位置服务 (LBS) 是移动互联网独有的业务特征,它与金融业务的深度结合为客户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如客户通过手机银行查询、预约一家距离最近、折扣最大的信用卡特约餐厅,并在用餐后通过手机完成账单支付;三是二维码、语音识别等数据传输与信息读取技术广泛应用,将使得客户进行移动电子商务购物和移动支付变得异常简单快捷。

  2.大力推进商业模式创新

  移动支付商业模式创新的关键是平衡各方利益,核心是要为客户创造价值,将受到产业链各方在市场中的博弈地位、消费者的认知程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等多种因素影响。各方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开展深层次商业合作,共同探索建立互利共赢的商业模式,如可尽快推动建立由特定中立机构运营管理且兼具公信力和开放性的可信服务管理平台(TSM),具体负责移动支付账户、应用和其他安全模块等可信服务的发行和管理,同时平台的运营机构还负责市场拓展、机构间关系协调和其他延伸服务的创新。建立符合各方利益且能为消费者带来价值的商业模式,将有利于促进各方实现资源有效整合,充分共享广大的商户资源和海量的客户群体。

  3.不断深化应用场景创新

  目前,我国移动支付应用场景还比较有限,主要集中在移动增值服务和移动电子商务等远程支付领域,各种近场支付场景基本处于试点阶段,O2O电子商务尚未形成成熟的产品模式。未来,要结合行业和地区特点,不断拓展移动支付应用场景,创新移动支付服务,依托远程支付、O2O电子商务、近场支付三大应用场景,推动移动支付在移动电子商务、公共事业(水电燃气等)、商场、交通、校园、餐饮、银行、保险、房地产、医疗、旅游等多种细分场景的应用,逐步拓展移动支付的应用地区和业务领域。另外,要因地制宜地开展移动支付产品推广工作,扩大移动支付的服务附加值和客户规模,逐渐培养客户的使用习惯。(文/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电子银行部总经理 蔡东)

本文转载目的在于知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刊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评论加载中
相关文章

月点击排行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1-2022 移动支付网    粤ICP备11061396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994号
深圳市宇通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28区宝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C座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