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位银行业大佬齐说互联网金融


2013-11-13 8:45

互联网金融

   随着百度首个理财产品“百发”的问世,互联网金融领域又迎来了一位重量级玩家。

  厚积薄发的百度在宣传中称,百发的目标年化收益率将高达8%,上线第一天百发便实现了突破10亿的销售额,参与购买用户数也超过12万,有望成为挑战传统金融的又一利器。在此之前,捅向银行业的第一把匕首应该是阿里的余额宝。据天弘基金三季报中的最新数据,从6月13日上线到9月底,余额宝的资金规模已达到556.53亿元,客户数突破1300万。

  高收益,高增速,一个又一个网络理财产品的出现让市场见证了互联网金融的神奇。互联网金融果真战无不胜么?“恐龙说”真的会成立么?

  听腻了马云等互联网大佬“改变银行”、“搅局金融界”的豪言壮语,本文盘点了十位银行大家的最新公开表态,来看看在这些传统金融界的大佬眼中与他们短兵相接的互联网金融到底是什么样子。

  首先来看看中国银行(601988,股吧)业的掌门人,周小川行长是怎么说的。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周小川——鼓励金融创新 推动包容性金融发展

  周小川对新生的,尤其是科技促进的金融业一直持支持态度。在90年代美国第一家互联网银行诞生时,他就曾鼓励当时指导的一名研究生去做“互联网银行”的选题,并认为应该在互联网金融方面进行一些探索。

  周小川表示,他本人对互联网金融持乐观态度的原因有二。其一,互联网银行业务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很成气候;其二,央行已经向基于互联网的第三方支付正式颁发执照,并会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引和规范。

  今年8月19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周小川以行长身份表示,央行支持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紧接着,在9月的《求是》杂志上,他通过发表署名文章再度表态:“鼓励金融创新,不断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渗透率。规范和引导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文中还具体写道银行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可以探索的方向:“鼓励金融机构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改进账户开立、支付结算、存款和存款类产品、外汇兑换等基础型金融服务。采用网络银行、手机银行等新型支付工具和手段,向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现代金融服务。”

  一类观点:

  在商业银行的领导者中,有那么一拨人,他们不相信互联网金融像很多互联网企业描绘得那样神乎其神。在他们眼中,有百年历史的传统金融业的地位仍旧不可撼动。

  代表人物一:中国交通银行(601328,股吧)行长 牛锡明——互联网金融的竞争力仅在技术层面,传统银行在经济调控、社会征信和专业服务方面的功能不能被取代

  牛锡明十分推崇互联网金融在技术领域的优势,他表示,“在支付领域,第三方支付公司已成为网络支付的重要力量;在信贷领域,人人贷、众筹融资等新模式异军突起。必须承认商业银行已不再是客户办理存、贷、汇业务的唯一渠道,互联网金融已成为一种新的金融业态。”

  然而同时,他坚称“互联网金融,也仅仅从技术层面上,可以完全取代商业银行的功能”。若抛开技术不谈,取代商业银行还受制于诸多其他因素。“首先,只要中央银行体系没有改变,中央银行发行货币控制通胀的职能继续存在,银行体系作为调节市场经济、传导宏观政策的主渠道功能也就继续存在。”

  另外,银行体系是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中枢,尽管互联网金融在信息透明度和交易成本方面具备独有优势,但其身份认定的不确定性仍无法与社会信用体系形成有效对接。再者,“在大额信贷业务集成式金融解决方案方面,需要专业知识背景及法律顾问、会计审计、评估等团队支持,银行体系仍然拥有互联网金融模式难以企及的优势。”刘锡明表示。

  简而言之,银行体系在经济调控、社会征信和专业服务方面的功能都不可能被取代。

  代表人物二:原招商银行(600036,股吧)行长 马蔚华——互联网金融仍依托于银行存贷服务,相当于延伸了银行服务半径,不会导致传统银行灭亡

  马蔚华算得上中国银行界追求创新的代表人物,业内评价其开启了中国网上银行的大门,在肯定互联网优势的同时,他始终坚持一种态度:传统银行业不会灭亡,并且仍然大有前景。

  在刚结束的2013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马蔚华承认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在融资中介、支付职能和服务模式三方面存在挑战。据他分析,网络技术让金融脱媒势不可挡,资金供需双方通过网络平台得以直接连通,原本依靠银行完成的货币和商品切换的过程也出现可替代的第三方支付,物理网点对客户的了解也不如网络行为研究来得深刻。

  这么多挑战,银行是不是就不行了呢?在马蔚华看来,“传统银行有广泛的客户资源,普遍认可的信任度,和日渐完善的物理网点与电子渠道。银行作为信用媒介、支付媒介、渠道媒介的作用不会被颠覆。”

  以支付领域为例,无论是第三方支付,还是手机支付,目前都无法离开银行独立存在,这些业务发展越快,银行业务就越多,因为它们终究都是银行的客户,相当于延伸了银行的支付半径,强化了银行的辐射能力,因而银行与第三方支付不是对手是合作伙伴。

  另一类观点:

  互联网企业要想进入金融的圈子,就要遵守金融圈子的游戏规则,在不公平的待遇下讨论传统与新兴金融形式的强弱、以及互联网企业“作弊”和“钻空子”的行为,都是部分传统银行家坚决不能容忍的。

  代表人物一: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刘士余——互联网金融不能突破非法吸储和非法集资的底线,否则会演变成资金池,甚至影子银行

  在互联网金融问题上,刘士余一直扮演着风险提示者的角色,在8月举行的2013中国互联网大会上他提示从业者:“在诚实守信的前提下,一切有利于包容性增长的金融活动、金融服务都应该受到尊重与鼓励。发展互联网金融,应注意防范风险,两个底线不能突破,一是非法吸收公共存款,二是非法集资。”

  在刘士余看来,发展互联网金融需要特别强调和防范风险。在法律风险方面,尤其是对P2P形式的互联网金融,如果脱离了平台功能变成线下,就演变出资金池,这是偷换概念,进而演变出结构和期限上的创新,就出现了影子银行。

  代表人物二:中国农业银行(601288,股吧)行长 张云——互联网金融也要遵守金融业入行规则和监管条例,否则是不平等竞争

  P2P,众筹,第三方支付……一系列新的金融业态逐渐出现,新的金融机构也不断应运而生。然而这些挑战在张云眼中这并不可怕,让他真正担心的是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在准入和监管上的不平等性,在一个圈子里玩,却不是一个游戏规则。

  在今年6月的陆家嘴(600663,股吧)金融论坛上,张云公开呼吁,如果第三方支付、 P2P等仅提供中介服务的公司逐步演变成金融机构,就得按照金融机构的准入条件来介入,必须按照监管的规则来运行。“如果互联网金融的规则和准入条件与现有的金融机构不对接,将产生很大风险,会出现新的竞争不平等的情况。”

  第三类观点:

  与其被互联网金融改变,不如先自我颠覆。以中行王永利和工行姜建清为代表的行长们正试图打破坐等被改变的局面,他们意识到无力阻挡互联网金融的进程,转而积极注入互联网基因,突破自我局限,向互联网金融地界主动出击。

  代表人物一:中国银行副行长 王永利——加强技术与体制创新,推动金融网络化与互联网金融的双轮驱动

  近日王永利在国内知名财经媒体就互联网金融话题撰文,字里行间显示出中国银行应对互联网挑战的决心。面对互联网金融的日趋紧逼,王永利提出了两个依托互联网的主动出击策略。

  其一,加快传统金融服务的网络化。“金融服务的网络化不仅仅是简单地将传统银行业务平移、复制到网上,”他表示,“传统银行要以网络化、移动化为方向,重构商业银行的渠道体系,重组内部的组织架构、扩大自助终端、视频对话、远程支持、集中作业、加密控制等,突破金融服务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提高渠道的便捷性。”

  同时,王永利建议银行应该实施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主动发展互联网金融。银行应该充分利用开放式平台、大数据等新的信息技术,对产品、业务、流程等进行全方位的重构,将产品和服务融入各种形态的网络平台与商业生态。此外,“银行应该积极发展金融超市、嵌入电子商务、在线融资等,满足企业和个人基于互联网应用所产生的新的金融服务。”

  代表人物二:中国工商银行(601398,股吧)行长 姜建清——整合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传统银行应主动创造新型互联网金融

  “银行是变化的行业,我们不会等待别人来变化我们。18年前,银行靠 互联网+砖头 战胜了纯粹的互联网银行,这一次相信依靠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我们也一样创造出新型的互联网金融。”在8月的工商银行半年报业绩发布会上,姜建清向互联网金融下发了战书。

  工行于2003年开启个人网上银行,截至今年上半年,以互联网为主的电子银行业务的业务指数占比达到77%,交易金额约200万亿元。接下来。姜建清计划利用银行已掌握的客户信息、支付信息、融资信息,把三流整合起来,自我创造一种新型的互联网金融。

  第四类观点:

  面对互联网金融,除了“黑脸”行长和奋起反击类行长,还有一类是拥抱对手型,他们尽量避免与对手正面交锋,开始与之合作,与之划分业务领地,并尝试在对手的业务版图中见缝插针。

  代表人物一:民生银行(600016,股吧)行长 洪崎——马云是最大竞争者,阿里金融是对银行界的重大挑战

  洪崎曾认为“民生银行是是中国银行业改革创新的领跑者”,他在2009年带领民生进行的“小微”转型确实一直为人称道。不过在互联网金融方面,民生的路似乎才刚刚开始。

  今年6月,在中国银行业转型的巨大压力下,洪崎坦言马云是其最大的竞争者,阿里金融是对银行界的重大挑战。洪崎表示:“阿里平台积累了海量用户,而银行最大的资源正是客户量。”

  不过,3个月后洪崎却选择了与竞争对手合作。除了在资金清算与结算、信用卡业务等传统领域,民生决定与阿里在理财业务、直销银行业务、互联网终端金融、IT科技等方面开启合作战略。要想战胜对手,要先了解对手,在签约仪式上,洪崎讲道:“银行必须为自身注入互联网基因,不仅包括市场端的产品、渠道的金融互联网化,更包括银行的运行平台、决策体系,都要遵循互联网金融的逻辑,让传统基础优势激发出互联网金融的新能量。”

  代表人物二:兴业银行(601166,股吧)行长 李仁杰——互联网金融主要服务“屌丝”,定位大众标准化服务,可以解决传统银行零售金融高成本困境

  很多业内人士认为互联网金融主要是服务屌丝的,李仁杰就是这种说法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认为金融可以细分成两大类,一类是“贵族金融”,一类是“屌丝金融”,而互联网金融属于后一种。

  所谓“贵族金融”是指通过面对面的交流而量身定做的专业化金融服务,包括零售中的私人银行业务,对公的投行业务、信托业务、托管业务等。李仁杰认为,此类服务必须依赖商业银行的专业服务进行,互联网的发展对其冲击和影响并不大。

  然而,银行如今提供给广大百姓的大众标准化服务,即“屌丝金融”,则会受到互联网技术的较大冲击,甚至会被迫发生大量改变。“在中国做零售金融最大的制约因素是成本,这要求银行有服务网点、人员和机制,一方面要做好对一般客户的服务,一方面又要盈利。”在李仁杰看来,互联网金融的低成本运作和平台的广泛客户量恰好可以弥补传统银行业在零售金融服务方面的不完善,形成两者各有侧重的发展趋势。

  代表人物三:中信银行(601998,股吧)副行长 曹彤——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银行不必兵刃相接,可以在支付、贷款和理财领域结合发展

  自去年提出“再造一个网上中信银行”,中信在互联网金融方面一直动作不断。今年开年就与腾讯旗下财付通开展全面战略合作,紧接着又和万事达、银联等签订合作意向,大跨步进军移动支付市场。

  对曹彤而言,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银行其实不必兵刃相接,可以在支付、贷款和理财三个领域结合发展。“目前,围绕互联网支付和传统线下支付,支付领域处于比较饱和的状态,前10家寡头占据了90%以上的市场份额。所以银行在支付领域的创新可以从移动支付、二维码支付和手机近场支付等切入。”曹彤说。

  在贷款方面,目前超过10亿的互联网贷款机构不超过5家,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曹彤预计未来这个市场会变得很大,可能陆续会有十万亿甚至几十万亿的资产转化为网络信贷模式出现,银行同样可以进入并寻找结合发展点。此外,处于摸索阶段的互联网理财模式也是曹彤计划探索互联网机遇的切入点之一。

本文转载目的在于知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刊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评论加载中
相关文章

月点击排行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1-2022 移动支付网    粤ICP备11061396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994号
深圳市宇通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28区宝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C座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