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移动支付崛起 新支付方式考验安全


2013-12-18 8:56

  移动支付、电子钱包、手机购物、电视银行……这些若干年前业界曾经描绘的概念和愿景,在2013年的现实生活中一路高歌猛进。以移动支付为代表的新型支付服务蓬勃涌现,不断刷新着人们对支付概念的传统认知,并给人们的出行、消费、缴费带来诸多新改变。从某种意义上说,2013年是真正的移动支付元年。

  从12月开始,北京许多乘客打车时发现可以用支付宝付打车钱了。乘客只要进入“支付宝钱包”界面,扫一下司机的专属二维码即可轻松付款。这一办法不仅效率高,而且避免了司机找零、收假钱的麻烦。目前北京已有超过5000辆出租车提供这一服务。同时,这一便捷的支付方式已在全国近20个城市的出租车上实施,并有望继续扩大。

  习惯了在商场刷卡购物的消费者,今后只带一部手机就可以完成购物付款。随着微信的普及,微信支付在今年也开始悄然流行。今年12月,上品折扣店成为全国首家开通微信支付的零售百货商场,消费者在店内购物时掏出手机用微信扫描商品二维码即可付款,排队刷卡未来或将成为历史。此外,喜欢去电影院看大片但苦于排队的消费者如今也将从移动支付中受益。微信电影票服务近日已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城市开通,年底将覆盖20个城市。消费者通过微信支付购票,整个操作过程不到一分钟即可完成。

  除了腾讯、阿里巴巴这些IT巨头外,电信运营商也纷纷进入移动支付市场,推动了新型支付市场的壮大。从今年6月起,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先后推出了“手机钱包”产品。中国电信在11月也推出了“天翼手机钱包”业务。至此,三大运营商“手机钱包”在今年全部出炉。“手机钱包”利用NFC(近场通信)技术,在手机里实现现金、信用卡、银行卡、加油卡等各类支付功能,用户可在乘坐公交、加油、餐馆吃饭、购物时实现刷手机付费。因此,也有媒体把2013年看成是国内NFC支付商业化的元年。

  从发展趋势上看,今年移动支付不仅规模增长迅速,而且新产品、新服务快速涌现。易观智库发布的《2013年第3季度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季度监测》数据显示,3季度国内第三方支付中,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达3343亿元,与2季度相比增长173.1%,增长迅猛。易观智库的分析认为,支付宝研发的新版“手机钱包”及微信支付在今年都把交易应用场景移植到钱包内,打造开放平台,未来“移动钱包”将成为个人金融的重要入口。预计随着O2O(线上与线下)支付的打通及移动商务交易场景的丰富,移动支付市场将保持高速增长。

  此外,移动支付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今年以来,各方“土豪”纷纷加入移动支付战团。百度、新浪、中国银联均推出移动支付业务。而先行一步的阿里巴巴和强势崛起的腾讯更是展开了贴身肉搏。今年9月在北京地铁站里,在名为“友宝”的自助售货机上,用户通过微信支付的方式,只需扫描商品二维码,就能以1元的价格买到任意一款饮料。支付宝则针锋相对,通过声波支付的方式,也可以在自动售货机上提供同价的饮料。可以预料,未来新型支付的较量将在更加广阔的领域展开。

  值得关注的是,新型支付如今只是刚刚起步,其未来可以创造的使用场景或许远超想象。

  不过在另一方面,移动支付仍处在发展初期,除了在技术上需要进一步完善,在产业链的培育、用户使用习惯上仍需要加强引导和宣传。新浪网近日关于新型支付所进行的网上调查显示,在回答“你平时经常使用的支付手段是什么”时,有52.9%的被调查者选信用卡,只有2.9%的人选手机银行。而在回答“最担心的问题是什么”时,排在首位的是安全性低(70.9%),其次为隐私泄露(22.7%)。因此,目前移动支付的关键是需要塑造消费场景,让用户充分体会到移动支付的便利和可信,从而让用户形成使用黏性。

  从购物、买票到旅游、休闲,从求医、问药到投资、理财,可以说在能想得到的领域,以移动支付为代表的新型支付都将快速融合进来。消费者的需求和服务商的服务互相促进,将创造一个新型支付的全新生态环境。早在去年就有业内人士预计,2013年将是移动支付黄金10年的开始。或许可以展望,在2014年,更多消费者的生活将因移动支付而精彩。而现在或许可以问一句的是:“面对移动支付大潮来袭,我们准备好了吗?” 

本文转载目的在于知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刊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评论加载中
相关文章

月点击排行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1-2022 移动支付网    粤ICP备11061396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994号
深圳市宇通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28区宝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C座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