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竞争移动支付 安全问题待解


2013-12-23 9:00

  毫无疑问,未来移动支付市场将是各路资本必争之地。无论是从智能终端角度还是O2O层面,移动终端所带来的移动支付市场是支付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也将成为个人金融的重要切入口。

  12月下旬的一天,上班族张博通过手机淘宝团购商品时选好商品并点击确定后,在没有要求输入银行卡号与密码的情况下就在十几秒内完成了支付,这让他大感意外。他并没有留意到,此前他常用的储蓄卡已经悄悄和淘宝平台的快捷支付绑定了起来。尽管支付更为快捷,但是张博依然心存疑虑,担心卡被盗刷等资金安全问题。这是支付用户的普遍顾虑,支付平台不得不在快捷与安全面前加以平衡。

  随着智能终端应用的迅速推广,移动支付逐步成为支付领域的主战场。银联、运营商、支付宝、微信等市场参与方也正摩拳擦掌,争相布局移动支付,它们以用户体验为先,吸引了众多客户群体,张博显然只是其中一员。

  银联出招

  作为新兴的支付手段,移动支付越来越受到市场欢迎。临近年末,习惯用手机上网的张博也计划提前预订火车票。他下载了“铁路12306”客户端,并准备选好车票后通过银联手机支付完成付款。

  银联布局移动支付市场采取了与通信运营商、商业银行结盟的方式。不久前,银联联合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北京银行等7家发卡机构,开始进行银联移动支付平台NFC(近场支付)手机支付的全国推广。

  银联方面表示,目前已有15家商业银行正式接入银联移动支付平台,包括中行、建行等全国性商业银行和江苏银行、南充商业银行、宁波银行等区域性银行。此外,还有农行、招行、邮政储蓄、华夏、兴业等银行已经完成签约,近期将陆续上线。

  由此以来,用户可以到上述正式接入的15家银行及各地移动营业厅,咨询办理NFC手机支付业务。一旦办理成功,用户便可在国内超过140万台的“闪付”终端“刷手机”消费。目前这项“闪付”业务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福州、厦门、长沙等14个城市已率先试点,并将陆续覆盖其他省市。

  银联携手中国移动对移动支付领域的布局可以追溯到2003年。当年8月,双方合资成立了专业化的移动支付服务商——联动优势,为中国移动用户提供“银信通”和“手机钱包”服务,并在产品创新、软件开发、网关设置、数据库等方面积累经验。2009年3G牌照开放以后,互联网支付、手机终端支付逐渐兴起。行至今年,银联与中国移动的合作已经日渐成熟,双方推出了基于TSM(可信服务管理)系统为核心的移动支付平台。借助这个平台,用户在支持NFC(近距离无线通讯)功能的手机SIM卡上下载银行卡信息,并实现电子现金圈存、线下商户银联“闪付”、远程消费以及公交、医疗等行业应用。这时候,拿着手机如同带上了银行卡、公交卡、购物卡、会员卡,支付十分便捷。与之合作的商业银行则实现从传统“柜面发卡”向“空中发卡”的转变,双方各得其所。

  基于移动支付的技术开发,以往主要用于打电话、发信息的手机,变身为支付工具。通过双方TSM平台,用户可为中国移动SIM卡加载公交卡、社保卡、学生卡、门禁卡、电子票等诸多功能,利用手机终端实现多行业应用。

  “2014年新上市的手机将逐步默认具备NFC功能。且国内客户换机平均周期为23个月左右,所以预计未来两三年,NFC手机将成为客户标配。”中国移动旗下中移电子商务总经理范金桥称,未来两三年,绝大多数客户将更换成带有NFC的SIM卡,市场潜力巨大。

  目前,银联方面正对POS机进行改造,并与20多个城市的公交、地铁部门合作,不断优化使用环境,并将“闪付”终端延伸至自助售货机、超市、便利店、快餐店、菜市场、停车场、加油站、旅游景点等场所。无疑,搭载更多的移动智能终端,移动支付前景可期。这是支付领域的蓝海,但争食者不仅仅只有银联。

  多方争夺

  当前,在移动支付市场“跑马圈地”的还有互联网巨头、支付公司、软件开发商等市场主体。在“流量为王”的时代,阿里系、腾讯系旗下的支付宝、微信支付成为不可忽视的竞逐者。

  “早期支付宝通过快捷支付方式培养了大量客户的手机支付习惯,后来腾讯跟上,推出微信支付,凭借庞大的流量入口,支付宝、微信支付将逐步成为未来移动支付领域的领头羊。”一位深耕支付行业7年的支付公司负责人在接受新金融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很多人在用手机淘宝,微信支付也迅速壮大,一个是电子商务平台,一个是社会化的通讯工具,它们背后的巨大流量,是包括银联在内的其他支付公司难以比拟的。其中支付宝以个人用户为主,而微信支付则以企业用户居多。事实上,阿里系、腾讯系在线上支付市场已经占据主导地位,不过二位大佬对线下市场同样“虎视眈眈”。

  日前,支付宝与线下影城合作推出的声波支付则是一大尝试,在金逸影城设置支付宝钱包公众服务平台,启动线下自助机声波购票的新功能。基于手机钱包应用里的“当面付”功能,用户购买电影票的时候将手机话筒对准指定区域感应一下,便可购票。除了影院,支付宝也将移动支付功能延伸到了零售商场、出租车服务等商业领域。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支付宝的用户有9亿左右,其中手机支付的用户接近1亿。

  就在支付宝加速移动支付布局的同时,腾讯系的微信支付也不甘落后,相应地在北上广等城市推出影视购票业务。但目前来看,腾讯系的巨大流量并未完全转化为实际买卖或支付行为,微信支付处于银联、支付宝及其他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多重夹击之下,短期内的业务量有限,但发展势头与未来前景令各方无法小觑。“大家可能是惧怕它未来的支付前景,尽管现在来看,量并不是很大。”易观国际高级分析师张萌在接受新金融记者采访时说。

  易观智库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国内第三方支付市场移动支付(不包含短信支付)交易额规模达到3343亿,与二季度相比增长173.1%,交易额高速增长。交易规模主要来源于远程支付业务,其中纯软件形式的客户端和应用内支付以及刷卡器支付模式增长突出。研究表明,尽管移动支付市场发展迅速,但整体上看依然处于市场发展的初期,交易规模的增长与支付厂商的大力推进有关,并呈现两极化、资源带动性和动态化等特征。

  如今,各大互联网巨头扎堆进入移动支付已是不争的事实。除了阿里与腾讯集团,百度、新浪也陆续推出移动支付业务。今年7月,百度旗下的支付工具百付宝获得移动支付牌照,为占据搜索行业7成市场份额的百度流量提供商业变现路径。同期获得支付牌照的新浪支付则陆续发布信用支付产品“信用宝”,并力求将新浪支付变成为一个微银行,用户通过该平台实现信用卡申请、支付还款、投资理财等多种金融生活服务。

  除此之外,移动支付市场的争夺战也少不了拉卡拉、汇付天下、易宝支付等其他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身影。继去年推出移动支付产品手机刷卡器后,拉卡拉正加速整合资源,并收获超过400万的移动支付注册用户。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拉卡拉移动支付交易额达到981亿元,环比增长200%,特别是信用卡还款、转账支付业务出现暴增。易观智库数据显示,到今年三季度为止,国内第三方支付市场的移动支付业务中,支付宝、拉卡拉、财付通分别以64.4%,24.2%和4.1%名列前三,这三者的移动支付业务交易额占据市场9成份额。

  安全问题待解

  “无论是从智能终端角度还是O2O(线上线下电子商务)层面,移动终端所带来的移动支付市场是支付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也将成为个人金融的重要切入口。这也正是银联、支付公司、互联网巨头、商业银行都把移动支付作为发展重点的原因所在。”张萌说。

  实际上,近年来支付行业也发生着明显变化。随着传统金融业向互联网金融的逐步转变,传统第三方支付机构被迫从细分领域与产品创新中寻找生存空间。支付行业由最初的线下到线上的角逐,又转移到了线上到线下的市场争夺。对于金融行业来讲,依托金融IC卡的推广普及,未来所有的银行卡都支持非接触的支付功能,商业银行的移动支付市场随之拓展。

  现在市场上大部分快捷支付采用了无磁无密方式,即交易时无需磁卡和密码即可完成支付。但这也引起了中像张博那样的普通用户所担心的资金安全问题。“目前各方正开足马力在移动支付领域抢市场,虽然完成支付的时间缩短了,但对于持卡人来说,交易过程存在很大的资金安全和风险隐患。”前述支付公司负责人坦言,快捷与安全是一组矛盾体,持卡人用储蓄卡、信用卡进行快捷支付的时候,账户和密码有被盗的风险,有时甚至防不胜防。近期支付宝快捷支付的盗刷事件便是警醒。在移动互联网的支付环境中,一旦用户信息被截取或泄露,账户风险很高。“各方实现用户体验快捷的同时,不能牺牲整个支付体系的安全性。如何在支付快捷的同时消除安全隐忧成为移动支付发展的重中之重。”该负责人说。

  苏州通付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EO汪德嘉在接受新金融记者采访时也认为,目前移动支付行业的环境并不好,安全问题尤为严重。手机病毒、“钓鱼”网站、风险软件、垃圾短信以及骚扰电话等问题层出不穷,对用户的手机安全构成严重危害。且近年来移动端的病毒越来越智能,越来越善于伪装,危害也越来越大,比PC端病毒木马有过之而无不及。在移动互联网安全体系尚未成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移动支付的安全保障自然也是不尽如人意的,行业需要全新的安全解决方案来保障用户的经济财产、用户隐私不受侵害。

  “国内移动支付领域的风险控制整体偏弱,不像传统持卡消费那般盗卡难度比较大。移动互联网的消费容易出现支付漏洞与风险,需要国家统一法规与统一管理。”电子商务观察者、万擎咨询CEO鲁振旺表示,目前在操作层面上,支付机构要设置防火墙防止用户信息泄露和密码遗失。在支付的环节,单靠传统的短信认证方式风险还是很大的,应有多层防盗码机制才行。   尽管移动支付市场发展迅速,但整体上看依然处于市场发展的初期,交易规模的增长与支付厂商的大力推进有关,并呈现两极化、资源带动性和动态化等特征。 

本文转载目的在于知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刊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评论加载中
相关文章

月点击排行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1-2022 移动支付网    粤ICP备11061396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994号
深圳市宇通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28区宝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C座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