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红包点燃马年移动支付战争


2014-2-17 9:49

  1月26日,互联网世界用海量吐槽迎接微信5.2版本发布。对这款有6亿用户的移动互联网应用来说,任何微小比例的用户表示不满,都将汇集成一股巨大的声浪。

  这一次批评的矛头指向微信界面调整,而此次调整正是微信团队对此次版本升级的最得意之处。有微信达人嘲讽:你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有些人则是永远不满意,半年后如果微信把界面改回来,他们会再吐槽一次。

  当所有人忙于吐槽或嘲讽,或忙于寻找在新界面上“我在哪儿”的时候,没人注意到,一个新的服务号伴随新版本一起出现了。

  几天后,这个名为“新年红包”的服务号引爆了整个移动互联网。有网民表达了对它的又爱又恨:年都过不踏实了,天天都要盯着。

  “新年红包”改变的不仅仅是过年期间人们的注意力焦点。移动互联时代,巨头们的垄断优势正如春雪般慢慢消融,腾讯(563, 14.50, 2.64%, 实时行情)这辆市值万亿的庞大战车,也在悄然扭转其“所过之处寸草不生”的形象。

  微信红包的故事

  1月30日,除夕。往年的这一天,大多数中国人在做同样几件事:吃团圆饭、打麻将、放鞭炮、调侃春晚。今年并没有什么不同,但不少人在做这些事的同时,经常会低头看看手机,为的是不错过各种聊天群中随时可能出现的微信红包。

  微信方面没有公布除夕当天到底有多少人参与抢红包,于是外界有了各种猜测,从几千万到上亿不等。

  在微信内部,新年红包被称为一个很轻的产品。它的前身是去年腾讯公司通过微信给所有员工发放的红包,当时以简单的财付通链接实现。今年1月初,财付通的一个10人团队决定将发红包变成微信平台上的一个应用,他们从掷骰子游戏中得到灵感,将显得有些无趣的发红包,变成可以充分调动参与者积极性的抢随机红包。

  1月28日,“新年红包”的图标出现在了微信“我的银行卡”界面中,广州的微信员工最先开始使用,

  “上线以后,我就试着往一个90人左右的群里放了一个20块钱10个的红包,然后就爆炸了,感觉群里的人真的是玩了三天三夜。”一名新年红包开发团队成员说。

  在随后的几小时里,微信红包通过聊天群蔓延到其它大城市,两天后扩散到全国。

  虽然财付通和微信同属腾讯旗下,但在腾讯体系内,微信是一个有特殊地位的部门,这从微信图标作为腾讯企业形象代表出现在公司年报上,以及他们的办公室独立于深圳和北京总部设在广州可以看出来。

  财付通与微信是不同的两个部门,于是在微信红包成功后,“财付通可能并入微信”的猜测在互联网上流传。

  腾讯北京公关部向理财周报记者否认了两者合并的可能,同时公布了微信红包的真实数字:从除夕到初八,有800万用户参与了抢红包活动,4000万个红包被领取,平均每个红包金额10元,平均每人抢了4.5个红包。抢红包最高峰是除夕夜,最多时1分钟发出2.5万个红包。

  除夕和初一这两个中国传统中发红包的日子过去后,微信红包的用途开始悄然异化,从朋友间的小游戏变成移动互联网上的营销工具。这也是国内大部分互联网社交工具都曾经历的异化过程,但微信红包的异化速度快到令人难以置信。

  一家国内著名的证券投资服务上市公司的微信公众号,在1月31日进行了一次发红包活动,活动目的是吸引新用户关注其微信号。

  同一时间段里,有大量类似活动的广告在微信朋友圈中刷屏,理财周报记者订阅的几乎所有服务号和营销号都开始运作“扫一扫抢红包”,活动时间最长的从年三十持续到年初八。

  活动效果显著,前述上市公司负责此项工作的人士告诉理财周报记者,一天里有近万用户成为他们的新粉丝,“就是贵了点,花了1万块”。

  由企业服务号和个人营销号主导的抢红包活动,参与者远远多于朋友之间的游戏,微信红包服务器的承压变化可以印证这一点。

  “从1月28日就开始明显感到,玩红包的人大大超出之前的预期,”微信红包团队对理财周报记者表示,“1月30日那天出现看不到是谁抢到红包的情况,由于抢红包太热情,导致微信昵称接口调用不过来,最后发现不光是财付通接口不够宽的问题,还跟全国网络环境不统一有关,所以需要紧急扩容。”

  微信红包服务器从最初的10台紧急扩充至近100台,打不开红包的情形明显减少。实际上增加服务器可能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微信红包的热度在达到最高峰后迅速开始冷却,理财周报记者所在的聊天群中,年初三之后几乎就再没有人提到过微信红包。

  新的问题开始出现,很多用户发现如果想拿到红包里的钱,就必须绑定银行卡,但他们不愿意这样做,并将绑卡取现的环节称为“微信的阴谋”,应对办法是绑定——提现——解绑。

  春节长假结束后,微信红包开发团队仍没有摆脱加班状态,他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才能不绑定银行卡就提现,理财周报记者了解到的情况是,目前还没有完成这项工作的时间表。腾讯公关部门在疲于应付外界关于“微信红包沉淀资金有多少利息”的猜测,服务号和营销号们则为如何拉住发红包引来的粉丝而烦恼。

  微信支付用户有1亿吗?

  在当下的网络语境中,“互联网思维”是个频繁被用到的词,微信红包一炮打响,也引出诸多用互联网思维对其进行的解读,理财周报摘录其中传播最广的一段话如下:

  “春节不仅是每年中国最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更是任何互联网产品沿着空间和人群两个维度病毒式扩散的绝佳时机。

  “随着大量一二线年轻人回乡过年,在年轻人群中已经引爆的微信红包将会被带到三四线城市、被传播到他们的亲人、同学和长辈,如果这些几乎与互联网前沿脱节的用户,能够通过红包开始使用微信支付,微信支付甚至会变成他们中很多人第一个接触到的手机支付方式。

  “腾讯在支付的战略中吃下的将是一个无比巨大规模的增量用户,几乎不花营销成本,轻松将手机支付从年轻人推广到全民。”

  但事实证明互联网思维只存在于大城市的年轻人脑海中,微信方面向理财周报记者证实,参与抢红包的总人数只有800万,北上广深比较热闹,二三线城市用户玩的并不多。

  一个可能令微信感到尴尬的事实是,800万的参与人数说明,微信支付的固有用户中,大部分也没参加这个活动,对新用户的吸引能力也就可想而知了。

  到底有多少人在微信上绑定了银行卡?微信方面一直秘而不宣,以至于有了“1亿人为红包绑定银行卡”的夸张传言。

  真相并不是完全无迹可寻,理财周报记者依据公开信息大致计算出微信支付现有用户的数量。

  从1月10日开始的嘀嘀打车补贴活动,通过给乘客和司机各发放10元补贴,吸引到约4000万用户,其中约70%使用微信支付,即2800万;

  2013年以来微信与很多商家合作推广微信支付,最终达成的效果没有公布,推广活动重头戏小米3预售中,小米宣称有630万用户尝试支付,可视为绑定了银行卡,加上友宝饮料机、海底捞火锅等其它商家,推广活动带来的用户总量应在1000万以上;

  微信平台上的第三方电商和团购,如易讯、当当、大众点评、美团等,目前没有数据公布,而电商一直是腾讯的最弱项,这些第三方商家也不会把微信当作主要推广渠道,因此能吸引的用户将非常有限;

  加上新年红包的800万用户,总数不到4000万,这还没有排除重复计算和绑定后解绑的因素。

  不淡定的马云[微博]和淡定的支付宝[微博]

  春节期间,一个段子跟微信红包一起传开:阿里巴巴[微博]游戏平台推出首款游戏“打企鹅”,阿里巴巴CEO陆兆禧在玩家排行榜上高居第二。以此调侃最近颇有些不顺的马云。

  刚在马年春晚上亮相的马云,过去的一年里始终在努力推动港交所修改规则,以确保以他为首的阿里巴巴管理层,在持股不多的情况下仍然能够控制这家中国最赚钱的互联网公司。

  除夕下午,马云接到一个坏消息,阿里巴巴的重要竞争对手京东提交赴美IPO报告,当晚,另一个坏消息传来,微信红包横扫移动互联网,各种渠道上对支付宝的宣传基本落空。

  除夕发生的事情为2013年两家公司的不断碰撞画上了句号。从电商到社交到游戏、从理财到打车到地图,一年里阿里巴巴和腾讯几乎在大众互联网应用的全部领域展开正面交锋,总是冲杀在一线的马云相比起始终隐藏幕后的马化腾,显然落了下风。

  1月30日,马云在他亲自宣传但始终用户寥寥的来往上发言,称“此次春节珍珠港偷袭确实计划和执行得完美”、“确实让我们教训深刻”,并暗指竞争对手故意抹黑支付宝。尽管内容仅一百余字,但能看出马云当时的心情颇不平静。

  但实际上,就像舆论分析微信红包的作用时错得离谱一样,微信支付的前景也只是“看上去很美”。马云说“幸好春节很快会过去”,这句话正命中微信要害。红包不可能天天抢,嘀嘀也不是经常用,货基高收益不可持续,微信支付还能干什么?

  很多互联网分析文章中列举了微信支付的诸多用途,比如自动售货机、嘀嘀打车、零售百货、餐饮等,但由于用户习惯的问题,这些支付场景在日常生活中还需要不断地推广和对消费者的教育。

  最典型的如嘀嘀打车,这个腾讯力推的移动支付场景,在2月10日补贴减半后,理财周报记者询问广州出租车司机,对方称将改用维持补贴额度的快的,如果两家都不补贴就不会再用。问及弃用原因,司机表示“麻烦”。

  另一方面,支付宝依托于淘宝天猫[微博]的天然的支付场景,以及多年来的积累,目前在支付领域还是具备相当大的优势。此外,用户通过支付宝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绝大部分问题,典型如缴纳水电煤气费、还信用卡和小额转账,这恰恰是微信支付目前做不到的。

  微信红包因为可以抢而受欢迎,其另一个功能“点对点定额红包”基本被人忽略,其实这项功能类似小额转账,它将对微信支付产生积极的作用。

  腾讯在互联网领域的过于强势,对微信支付的推广产生了负面影响。在用户心中,腾讯的形象固化为“聊天加打游戏”,而支付宝花10年让用户养成“用钱找我”的习惯,出于最基本的安全考虑,用户很难同时开通两个手机支付工具,二选一的话,恐怕微信支付受青睐的概率很低。

  理财周报记者春节期间玩微信红包经常遇到的情况是:用户为了抢红包绑银行卡,但提现后即解绑,或者在绑定时刻意选择几乎不用或没钱的卡。

  在理财功能上,理财通收益正在下滑,阿里入主天弘基金则已进入审批阶段,一旦真正掌握了这家基金公司,余额宝应该会有更大动静。

  而微信支付的另一个挑战在于,阿里体系的核心是人与企业的关系,腾讯体系的核心是人与人的关系,前一种关系中“支付”是必然,后一种关系中“支付”是偶然,微信红包是一次偶然,而微信支付需要的是必然。

  微信支付在补上生活类支付的短板后,弯道超车的机会可能在于汇集海量线下商家,形成一张足以对抗天猫淘宝的支付场景网络,比如在情人节这天开始的与王府井百货合作,腾讯方面也承认,线上线下同步“要做的工作太多了”,而他们需要为此付出的代价,将远远大于阿里培养用户习惯的低廉成本。

  移动支付的三国杀局

  微信支付的未来在于线下支付场景网络,但在腾讯准备走出互联网时,将面对的是一个比支付宝更难缠的对手——银联。

  银联是国内唯一的银行卡清算组织,在线下刷卡交易的清算环节处于绝对垄断地位,没有竞争对手和它争夺分成收入,同时还以子公司银联商务介入收单环节获取另一份收益。

  在线上支付体系中,支付宝和财付通已占据绝对主导地位,银联市场份额占比只有个位数,而且还在不断萎缩。

  线下支付涉及三个环节,发卡行、收单机构和清算机构。发卡是各家银行争夺,清算机构只有银联一家,最复杂的是收单机构,首先是银联商务,其次是各家银行,两者占有近九成市场份额,多家第三方支付竞争剩下的一成多份额。

  2012年3月起,支付宝开始在线下推广POS机介入收单环节,但因为不是银联会员,只能借用银行通道进行清算。2013年8月,为支付宝提供清算通道的上海银行遭银联处罚,随后支付宝宣布“因为某些众所周知的原因”停止线下POS机业务。

  银联还出台规定,“2013年底前,非金机构线下银联卡交易以间联或直联模式一点接入银联网络,商业银行不再保留其与非金机构银联卡线下交易通道”,以及“2014年7月1日前,实现非金机构互联网银联卡交易全面接入银联”。

  这些规定意味着银联将把所有第三方支付变成渠道和代理商,以此保护银联商务在收单环节的市场份额。

  微信支付在构造线下支付场景时同样要面对这个问题,这意味着在O2O领域,他们和支付宝非但不再是竞争对手,反而应该携手突破银联垄断。

  第三方支付之所以能在线上迅速发展,其意义在于用户通过它和银行直接对接,免除了不同银行间清算的麻烦。

  以前的线下支付环节通过POS机实现,必须进行银行卡间清算,所以支付宝无法绕开银联。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PC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发展,手机上可以做以前只能在电脑上做的事,通过扫描条形码、扫描二维码甚至扫描银行卡,将线下支付场景线上化。

  目前银联在线下刷卡支付环节中,就是起到不同银行间清算的作用,如果第三方支付在线下铺开,用手机取代POS机,就能达到绕开银联掌控的清算环节,自然就不用再被银联的规定困扰。

  现在的O2O第三方支付格局中,微信支付一直强调要发挥商家的想象力,自己则是在帮助商家通过公众号打通线上和线下,形成一个闭环,将商家顶在前面,自己隐藏幕后。但从嘀嘀与快的的补贴大战可以看出,一旦觉得时机已到,腾讯会毫不犹豫跳到台前,刺刀见红大打出手。之所以要唱帮助商家发挥想象力的高调,只是在实力不如对手的情况下韬光养晦的策略罢了。

  AT之间的移动支付大战,并不会因为一个微信红包而分出胜负,相反才刚刚打响发令枪。微信支付在马年之始的抢跑,反而是给支付宝提了个醒,虽然领先很多,但仍不可大意。未来的战火,也许就从O2O领域点燃。 

本文转载目的在于知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刊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评论加载中
相关文章

月点击排行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1-2022 移动支付网    粤ICP备11061396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994号
深圳市宇通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28区宝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C座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