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阿里发力移动支付 需明确技术认证标准


2014-7-2 14:38

  在腾讯、阿里巴巴“打车补贴”“新年红包”“扫码打折”等活动的推动下,二维码支付、声波支付等基于互联网服务的移动支付正快速推广。专家认为,互联网移动支付已成为连通线上、线下的重要桥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均已初步显现。相关部门应尽快明确相关支付标准,加大对互联网移动支付的扶持推广力度。

  ——互联网移动支付快速兴起

  今年初以来,在阿里、腾讯的推动下,基于互联网服务的移动支付技术快速普及。

  目前,腾讯微信用户只需通过简单的步骤将银行卡与微信绑定,即可在微信上通过“微信支付”完成购买理财产品、手机话费充值、购物、捐款、发红包、“AA收款”等操作;支付宝用户在将“支付宝钱包”与手机绑定并为支付宝充值后,除可用其完成上述功能,还能在手机上完成国际汇款、信用卡还款、收款、转账等金融类业务。

  除了丰富的线上功能,借助“二维码支付”“声波支付”等新型支付技术,阿里、腾讯还跨界线下生活服务市场,成为打通线上、线下的重要力量。以打车市场为例,自年初开始,腾讯支持的嘀嘀打车与阿里巴巴支持的快的打车掀起“补贴大战”,分别投入不低于10亿元的推广资金。通过快的打车叫车的乘客在付费时只需扫描司机的二维码,并输入支付密码,即可通过“支付宝钱包”付款给司机,司机则从阿里巴巴获得资金补贴。

  除了打车、团购等传统O2O场景,互联网移动支付在线下零售市场也已得到初步使用。以支付宝付款为例,“支付宝钱包”用户只需“扫一扫”对方“支付宝钱包”生成的“付款码”,即可进入付款页面,输入支付密码后即可向对方支付相应资金。在支付成功后,双方手机都会有提示。由于省去现金找零的麻烦且没有POS机刷卡手续费,这种实现两人之间付款的二维码支付技术已开始在一些零售市场被客户和店主使用。

  在地铁北京西站出口,记者发现数台“友宝”自动售货机,可提供支付宝声波、支付宝扫码、微信购物等支付选项。在按下“互动按键”并选择商品后,售货机大屏幕上立即显示相关商品信息。记者分别使用“支付宝钱包”和微信扫描屏幕上的商品二维码,然后在手机弹出页面点击确认、输入支付密码,立即得到相应商品。记者随后选择“声波支付”,在点击“支付宝钱包”中的“当面付”并将手机贴近感应区后,自动售货机立即识别记者手机发出的“嗖嗖”的声波,然后以相似流程完成了支付。

  ——经济社会效益初步显现

  数据显示,2013年支付宝完成超过27.8亿笔、金额超过9000亿元人民币的移动支付。今年一季度,我国第三方支付市场移动支付交易额规模达到1.6万亿元,超过2013年全年交易量。其中,腾讯财付通与阿里旗下的支付宝合计占据九成市场份额。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钱海利认为,支付宝、微信各自拥有数亿用户,且分别在网购、社交领域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其推广移动支付具有天然优势。用户仅需一部手机就能满足投资理财、网络购物、打车等各类线上、线下的支付需求,免去了现金找零和POS机刷卡签字的麻烦,极大地便利了用户的生活,社会效益显著。

  中关村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李苏京说,假设我们在杂志、报纸、电视上看到某产品广告,但需要复杂的搜索、支付流程才能购买,很多人也许就不买了。如果随手扫一下该产品的二维码就能完成购买,人们冲动消费的可能性就会更高。移动支付流程的简化、便利,使网络消费的技术门槛大大降低,对电子商务、团购都将有拉动作用。

  互联网移动支付已成为打通线上、线下的重要桥梁。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主任杨志宁说,微信上有大量的消费者和商户,但如果缺少支付环节,就无法形成闭环。目前,我国的电商流量集中于天猫这样的大型平台,企业官方的B2C反而卖不动。若企业B2C平台与微信较好地结合,企业通过朋友圈等渠道分享商品信息,用户通过微信支付下单,这种“流量加货架”的结构有可能改变中国整个电商业态,并刺激传统企业的生产销售,拉动经济增长。

  ——互联网移动支付冲击既得利益 宜明确技术认证标准

  快速兴起的互联网移动支付,已对既得利益格局产生一定冲击和影响。

  钱海利认为,在二维码支付推出之后,支付宝用户只需用手机“扫一扫”商家提供的二维码就能在线上完成支付。由于完全绕开了刷银行卡的程序,原本共享线下银行卡刷卡手续费的银行、银联以及第三方支付公司都将受到影响。若腾讯和阿里巴巴大量发行费率较低的、基于二维码支付的POS机,现有的银行卡收单市场也将面临冲击。

  艾媒咨询CEO张毅认为,三大电信运营商与中国银联正在大力推广的NFC手机支付,虽然其发展环境已明显改善,但毕竟需要用户换NFC手机、用特定SIM卡,还要到营业厅开通支付业务、在特定的POS机上刷卡,远不如二维码支付方便。目前,处在大规模发展前夜的NFC手机支付也因互联网移动支付的异军突起而陷入尴尬。

  今年3月央行下发文件,以安全性为由暂停二维码支付。央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国际国内对二维码技术在移动支付方面有所尝试和拓展,但总体上有关技术、业务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无统一技术标准和检测认证标准,存在一定风险隐患。

  记者发现,虽然二维码支付在部分场景仍可使用,但腾讯此前宣传的“微POS机”、阿里巴巴此前宣称的“淘宝网上每件商品都将有一个二维码”均未出现。

  国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余运波等多位专家认为,互联网移动支付作为打通了线上支付与线下市场的桥梁和“颠覆性的力量”,不可避免地冲击到传统既得利益群体。相关部门应勇于打破相关藩篱,接受新技术和挑战者。

  专家表示,相关部门应对技术创新保持一定的政策宽容度,对二维码支付、声波支付等新兴技术加大扶持力度。应意识到企业才是控制风险的真正主体,促使企业加强研发、增强风险控制能力,采取措施,完善支付机制。当前,应尽快统筹建立二维码支付技术标准和检测认证标准,促进产业发展。 

本文转载目的在于知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刊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评论加载中
相关文章

月点击排行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1-2022 移动支付网    粤ICP备11061396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994号
深圳市宇通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28区宝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C座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