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董俊峰:布局移动金融 关注客户体验


2014-8-29 9:46

中国银行网络金融部助理总经理董俊峰

中国银行网络金融部助理总经理董俊峰

  8月28日,2014中国国际金融展在北京展览馆举行,同时,第十五届中国金融发展论坛于28日-29日召开,和讯银行对论坛进行全程图文报道。图为中国银行网络金融部助理总经理董俊峰发表演讲。

  以下为嘉宾发言全文:

  董俊峰:尊敬的樊司长、陆司长,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媒体朋友们,很高兴今天受中国金融电子化公司邀请在这里分享一下中国银行对移动支付市场的看法和我们在近来实践中的一些做法。

  我的同事今天的演讲起了一个很有诗意的名字,心有猛虎的意思是说从一个银行角度我们怎么去洞察支付市场的变化和客户体验。细嗅蔷薇根据市场发展趋势的严判,我们也在小心翼翼审慎做了一些探索和创新。

  我今天汇报内容有两方面,一个是从银行视角分享一下我们对移动市场发展趋势的探讨。第二中国银行在移动支付创新方面一些实践。

  大家知道随着人类财富不断增长,我们觉得支付是有历史发展沿革和它内在的逻辑和趋势。第一个趋势就是人类支付的工具在逐渐去介质化,逐步脱离具像物体,进入抽象的本质。除了人类计量财富增加,频繁大宗交易,丰富多变支付市场,还有资金流、信息流的融合,他客观需要更加便利,更加低成本的数字化的支付方式。第三个趋势就是变化和趋势的速度越来越快。

  从客户角度来看,刚才监管领导也说了,中国目前移动支付随着智能手机普及,3G、4G带宽成本的下降,给了广大消费者快速切入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国市场具备弯道超车的实践和能力。中国目前通过智能终端上网的用户,在上个月已经超过了中国PC上网的用户,接近5亿用户是通过移动互联网来接入互联网服务。

  整个移动支付市场从规模和体量来看,9.6万亿是2013年的金额,今年上半年突破8万亿,年复合增长率是非常激进,陡升的速度,代表市场趋势。我们把移动支付做了一个梳理,从远程到近场,有非常多的技术解决方案。近场来说有2.4G,13.56M,介质有NFC方案。远程支付来看,交易金额比较大,超过80%。从最早基于短信,现在有了二维码,声波等等。我们比较熟悉像WAP网关支付还有HTML5网关支付。

  比较热议的支付方案,二维码大家都比较熟知,我们今年上半年央行也暂停一些机构二维码的线上线下的跨产品的支付,他是一个很好的勾连和解决线上线下信息传递的解决方案。因此在标准统一和安全标准的演进方面还有一些工作要做。NFC在小额、快速支付领域是很好的解决方案。目前比较新出现的IBeacon新的解决技术在技术门槛的降低和服务的灵活性和精准信息推送方面比较有竞争优势。HCE也是更低门槛、更低成本提供解决方案的可能。凡此种种,我们看到移动支付的江湖,有非常多的流派。这个生态圈非常广,利益格局和参与主体非常之广泛,比如有我们银行参与,有银联参与,有支付机构参与,有电信运营商参与,有芯片厂商参与,有技术服务商参与,有清算方参与等等这些都在做一支付的创新,零零总总解决方案不胜枚举。这样下去还是有问题,市场在无序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情况下缺乏某些主流的标准的协同,成本上比较高,试错成本比较高,也是市场魅力在里面。

  以人民银行为代表的监管机构近年来在做移动支付,这是近场的标准化的实践。2012年出台了移动支付金融行业标准,13年建设移动金融安全可信公共服务平台。今年开始做一些移动金融综合应用创新试点,我们觉得这个诉求非常明显,去营造一个安全可信的信息消费的环境和基础设施,共同促进市场良性健康的可持续的发展。

  前面讲了我们对整个支付市场和一些技术标准和支付场景结合应用的一些理解。中国银行作为一个大型的商业银行,我们在今年成立了网络金融部,我们在互联网金融方面做了一些战略性故事的。其实在致力于通过移动支付,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服务的创新,更好的通过跟在座各位合作伙伴合作,更深入为我们客户提供更友好的便捷服务。

  这里介绍一下我们几个实践,的一就是开放平台,这是金融级的开放平台,在中国我们是首家推出来。截至目前我们包装1600多个标准化的金融交易接口,可以向我们内部平台开放,以后可以向我们合作伙伴开放。中国银行在国内有一万多家网点,我们除了商业银行还有保险、证券、投行、租赁公司等这些大量多平台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合作,非常多的综合性金融服务产品可以通过开放平台更低门槛向广大公众进行提供服务。我们今年做了很多这方面的尝试,比如说投资理财、网点预约、外币兑换预约、医疗诊疗挂号等等作了非常多的这方面的实践。同时我们也打造了一个移动支付的中银V钱包,既导我们客户流量,又倒我们的金融基础设施,我们的清算支付能力。

  我们在积极投入央行所现在所部署的MTPS的系统接入还有试点方法还有全国重点区域推广这样的服务。我们配合国家级的移动支付公共服务平台,做一些安全可信的应用,推动整个社会这方面的资源整合。

  如何打造更好客户体验或者呵护我们的客户体验,中国银行在以下几个方面还有一些小的案例探索也分享给大家。第一个是O2O方面的探索,Online有强大的客流量,信息充裕,个性化的展示方式,但是也有实体产品,服务无法获得体验,缺乏面对面的人性化服务。Offline他的优点是触手可及,支付的时候是钱货两清,是真实的体验。在现钞银行卡交易过程当中面临场景不变,宣传渠道单一,宣传成本居高不下。银行如何很好把线下网点优势跟线上开放平台和网络金融优势很好结合,做双向的线上客户向线下导,线下客户向线上导。我们还有支付+场景的应用,什么样的场景最有黏性?就是刚需性场景,我们在几个细分领域做了探索。第一个是便民缴费,我们现在中国银行开放平台接入400多个城市,水电煤还有家居方面等等。就医,我们联合300多家三甲医院进行挂号服务。校园缴费通,这个服务现在推广到高科技或者工业制造业的园区,通过非常便利的整合服务,让他们实现低门槛的支付服务。中银惠游,我们跟旅游机构合作,跟旅游资源省份合作,提供在线旅游产品的搜索、信息的整合还有帮他去订购一些优惠门票,线下去付费。

  第三方面我们除了这四个场景之外,我们还在打造一个安全跟便利方面提供一个探索。电子银行的服务有手机银行,现在有APP,有一些碎片化、小件化的金融服务。不同渠道和不同产品风险渠道不一样,转帐是高风险交易,投资或者缴费是低成本的交易,对于不同风险程度交易,我们在认证门槛上做了一些细分。比如什么样的交易可以免密,什么样的交易可以只通过静态密码可以付,什么样的交易必须通过手机交易码做,还有什么样的交易通过双因子来认证。这里给客户提供一个自由化的定制。

  总之刚刚零零总总讲了很多案例,听了中国移动的介绍,我觉得银行在移动支付方面探索是责无旁贷,一些创新也是相对来说走在行业前面。我们也在向行业里面其他的领先机构学习,第三方支付机构,向我们的电商公司,向一些互联网金融一些新兴产业机构去学习,大家共同来营造一个很好的生态氛围,共同在监管机构的指引下我们把移动支付市场打造更加有活力,让中国移动支付市场能够走向全球,谢谢大家。 

本文转载目的在于知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刊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评论加载中
相关文章

月点击排行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1-2022 移动支付网    粤ICP备11061396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994号
深圳市宇通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28区宝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C座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