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行江朝阳:“刷脸取款”引发的“未来银行”变革


2016-7-20 9:11

  从业务流程看,金融交易可以拆解为核身、授权、清算交割三个基本环节。而作为金融交易的第一步,核身技术的提高和基于安全基础的核身环节创新将成为互联网金融跨越式发展的关键。

  基于安全性考虑,我国自2000 年4 月1 日开始实行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客户在开户时需要出示本人身份证件并由银行进行身份核验,核验通过后才能开户。但从近年来的诸多银行卡案件看,尤其是2015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了记者冒用他人身份证成功在多家银行开卡的案例,银行在开立账户环节,尤其是在客户身份识别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缺乏核对客户面貌特征的有效手段。因此,银行需要思考如何通过技术手段,确保核身准确。同时,核身技术的进步,亦将带来金融交易型态的变化,适应更多交易场景创新需求,提供更优的交易体验。

  核身视角的招行实践:不只是刷脸取款

  招商银行认为,生物识别技术可以帮助银行更精准地识别客户身份,降低伪冒开户案件的发生概率,同时能够营造更为自然的客户交互体验。早在2013 年底,招行就开始着手研究生物识别技术,先后评估了指纹、人脸、声纹、静脉、虹膜等识别技术。最终选择人脸识别技术作为首期技术并加以应用,主要原因是其具备较高的普适性和易用性。

  前期,招行共接触了14 家国内领先的人脸识别技术供应商,通过商务座谈、实地考察、柜面试运行、交叉比对、人机PK 等方式进行验证,并得出结论:即便是在情况复杂的真实生产环境中,在人脸识别技术达到误识率为万分之一的情况下,核身的准确率也可以达到90%。鉴于大量测试验证的优良结果,招行认为人脸识别技术可以作为辅助核身的工具。

  在引进人脸识别技术的基础上,招行自主开发应用系统,把该项技术创新应用在多个业务领域。

  一是柜面、可视柜台应用人脸识别技术辅助核身。招行于2015 年成功上线人脸识别技术在柜面、可视柜台渠道的应用。截至年底,上述两个渠道发生人脸比对累计1320 万次,平均70000 笔/ 天,覆盖了所有需要人工判断客户身份的业务。人脸识别技术能够准确识别出客户为非本人,并有效给予柜员警示,系统上线仅1个月,就帮助全行网点拦截伪冒开户案件30 余起,很大程度地降低了业务风险,后经柜员与客户核实,均无一例外确认是伪冒办理业务。

  经众多一线柜员反馈,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大大提升了柜面的核身效率,同时也增强了柜员对于核身的信心,核身工作再无压力。

  二是ATM“刷脸取款”。招行通过在柜面及可视柜台渠道全网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后,进一步验证了技术的准确性,认为可以尝试做更进一步的突破。比如用人脸识别技术的核身,替代银行卡的验证步骤,做到金融交易型态的优化,以满足客户因技术进步对自然交互产生的迫切需求。招行推出的ATM“刷脸取款”业务,符合客户对“无卡化”交易流程的需求,在业界引起了较大反响。同时,也显示了招行在人脸识别技术储备、研发能力、业务体系上的实力,是招行技术、业务能力长期储备和跟踪研究水到渠成的结果。

  具体到业务流程,招行ATM“刷脸取款”第一步:

  招行客户在ATM 屏幕首页点击选择“刷脸取款”功能,系统将自动抓拍客户现场照片;第二步:客户输入手机号码进一步确认身份;第三步:输入取款金额、密码,即可取出现金。客户无须插卡取卡,整体流程非常便捷。

  ATM“刷脸取款”功能应用了“活体检测技术”和“人脸比对技术”,不仅可以抵御视频、照片、面具等材料的欺诈攻击,还可进一步利用核心算法对人脸部的五官位置、脸型和角度进行计算分析,将误识率控制在较低水平,从而保证较为准确的客户身份核验。

  与现有的“无卡取款”业务相比,“刷脸取款”业务进一步简化了取款流程,无须事先通过手机银行预约,真正做到“随时随地,即刷即取”,大大优化了用户体验。同时,在安全性方面,“刷脸取款”拥有三层安全防护,包括人脸识别、手机号码验证、密码验证,极大地降低了“刷错脸”的风险。

  ATM“刷脸取款”功能于2015 年10 月成功上线。在上海举办的“2015 中国国际金融展”上面世,“刷脸取款”创新获得了包括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媒体的报道关注,也得到了人民银行、银行同业、广大客户的一致好评,日均交易量达到260 笔。截至目前,该业务已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成都、大连、哈尔滨各上线了一台设备开展试运行,招行后续将陆续在全行范围的ATM 推广应用。

  三是手机银行视频核身大额转账。按照业务流程,原本客户办理20 万元以上的大额转账,须通过网银专业版或亲自前往银行网点。此次招行在手机银行渠道实现视频核身功能,实时连接到后台远程柜员,由人脸识别技术辅助进行人工核身,即可实现手机银行20万~100 万元的大额转账。

  未来,招行会在合规和技术安全的前提下,继续应用“视频核身+人脸识别”技术,逐渐将原本需要前往网点才能办理的业务移植到手机银行,突破物理网点限制,进一步延伸客户的服务时间、服务地点、服务渠道、服务方式,这将是顺应“互联网+”和新兴技术革命进程的重大里程碑应用。

本文转载目的在于知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刊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评论加载中
相关文章

月点击排行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1-2022 移动支付网    粤ICP备11061396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994号
深圳市宇通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28区宝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C座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