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支付规范能激起多大波澜? 是开放还是约束?


2016-8-5 9:35来源:移动支付网    作者:慕楚

  日前,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了《条码支付业务规范》(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范”),总共六章六十九条,指出支付机构开展条码(二维码)支付(以下简称“条码支付”)业务需要遵循的安全标准。其中,对条码支付安全和特约商户管理方面要求严格。条码支付的开放又能激起多大市场波澜呢?

  严控条码支付安全认证技术复合和限额分级

  在第二章条码生成和受理中有多条对扫码支付的技术安全进行了要求。第十一条就要求条码支付需要组合其他安全认证技术才可以推行,分别设定了三种形式:

  (一)仅客户本人知悉的要素,如静态密码等;

  (二)仅客户本人持有并特有的,不可复制或者不可重复利用的要素,如经过安全认证的数字证书、电子签名,以及通过安全渠道生成和传输的一次性密码等;

  (三)客户本人生理特征要素,如指纹等。

  单纯的条码技术,安全性较低。在与NFC技术的对垒中,条码技术的安全性都备受抨击。所以在支付应用当中,条码技术需要与其他安全认证技术的结合,才能让支付更加安全。不同认证技术结合的程度决定着支付额度的高低,《规范》根据风险防范能力的三个等级,制定出不同的限额规定:

  (一)风险防范能力达到A级,采用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在内的两类(含)以上有效要素对交易进行验证的,由会员单位与客户通过协议自主约定单日累计限额;

  (二)风险防范能力达到B级,采用不包括数字证书、电子签名在内的两类(含)以上有效要素对交易进行验证的,同一客户单个银行账户或所有支付账户单日累计金额应不超过5000元;

  (三)风险防范能力达到C级,采用不足两类要素对交易进行验证的,同一客户单个银行账户或所有支付账户单日累计金额应不超过1000元,且会员单位应当承诺无条件金额承担此类交易的风险损失赔付责任。

  在第三十七条中,也再次强调了条码技术对支付标记化技术的支持:“通过全面应用支付标记化技术等手段,从源头控制信息泄露和欺诈交易风险。” 7月15日,工行发布的二维码+Token支付产品,可以说是对《规范》的预演。整个《规范》对条码支付的细节规定较多,如条码使用效期、使用次数、支付呈现信息、交易流程等,从多方面保障支付安全。

  特约商户管理趋严相关角色业务发展受限

  不仅仅是对条码支付技术本身要求更严格,对支付企业的特约商户管理和业务推广也做了更细的要求,在此提取几个较为关注的条例:

  “会员单位应建立特约商户检查制度,明确检查频率、检查内容、检查记录等管理要求,落实检查责任。对特约商户受理终端,不得开通条码支付转账业务功能;对移动终端,不得开通特约商户交易资金结算功能。”

  “会员单位应当对实体特约商户条码受理业务进行本地化经营和管理,通过在特约商户及其分支机构所在省(区、市)域内的受理机构提供受理服务,不得跨省(区、市)域开展条码受理业务。”

  “会员单位基于银行卡(账户)开展条码支付业务的,应按照相关监管制度要求审慎选择外包服务机构,严格规范与外包机构的业务合作,并强化外包业务的风险管理责任。”

  可见,《规范》第三章条码支付特约商户管理,对商户资质管理,支付企业地推等方面做了全面的要求。对商户资质的要求更加严格,还有地域性的限制,对于想通过条码支付快速扩大线下市场的支付企业来说是一大噩耗。

  条码支付重启能激起多大的市场波澜?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的《规范》发布,意味着央行首次正式肯定条码支付,条码支付的“野蛮生长”阶段也宣告结束。此时业界也出现了另一种声音:条码支付的重启,将使多方抢食支付蛋糕。

  但笔者认为,就目前的移动支付大市场来说,多方抢食的情况不会出现,更多是微信支付宝占据大额市场,其他支付机构根据自身优势业务拓展细分化市场。今年微信“8.8无现金日”,就宣布已经拥有近70万线下门店;而支付宝8月1日启动的“天天立减”活动,也宣布线下商户接入超100万。两大巨头如此大体量的商户数量不是哪个支付机构可以轻易超越的。而且,在笔者看来,条码支付的战争早已经结束,微信与支付宝两大巨头共存的基本格局已经奠定。微信的社交优势,支付宝的电商入口优势,都不是哪家机构可以轻易弯道超车的。此外,从技术本身分析,条码技术本来就是一种轻硬件而重入口的技术。微信和支付宝的入口优势通过条码技术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而传统银行和一直试图通过NFC扭转移动支付格局的银联,都在入口上被条码阵营强势压制。

  对于整个《规范》的评价,可分两个角度来说,对于银行、银联等正规军来说,本次的《规范》是开放条码支付。而对于已经应用多年并成功完成线下大面积推广的微信和支付宝来说,本次《规范》是对条码支付的约束,真正的规范市场。

本文为作者授权发布,不代表移动支付网立场,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未按照规范转载者,移动支付网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评论加载中
相关文章

月点击排行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1-2022 移动支付网    粤ICP备11061396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994号
深圳市宇通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28区宝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C座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