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滴滴、Uber合并看移动支付由场景消费向场景金融转化


2016-8-9 10:46

  上周,滴滴与Uber的合并,再次证明了“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这句真理。出行领域作为国内最早发动移动支付战争的场景,最后竞争的两家公司也从相杀走向相爱。合并之后,原有的第三方支付,滴滴的微信支付、支付宝,Uber的百度钱包,在出行领域的争夺恐将有所缓和。但这并不意味着第三方支付的硝烟已经散去,恰恰相反,单纯的支付场景扩容和依赖补贴吸引用户的第一阶段战争,正向深度转化用户,寻求盈利的第二阶段转型。而在这一阶段,代表性的表现,即从场景消费向场景金融的转化。

  场景消费激活用户习惯

  支付场景一直是BAT发展移动支付争夺的焦点领域。虽然红包开启了移动支付的第一场战役,但是,移动支付争夺的重心,却始终在场景上。从微信、支付宝通过滴滴与快的在出行领域展开的补贴大战,到BAT悉数参战,对商超、便利店,乃至自动售卖机等大大小小零售窗口的争夺,再到电影、票务、餐饮、外卖等等几乎覆盖用户全部生活场景的全线推进。如今,手机支付已经成为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BAT也通过这些场景,各自圈下了大量的移动支付用户。并成功地让用户的消费习惯留在了手机上。

  但与此同时,如果移动支付只搭场景拉消费,却很难形成持续的粘性和活力,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出行领域,没有补贴之后司机和乘客都没动力了。而持久而巨额的补贴战,也让各家第三方支付不堪重负。

  业内人士分析,滴滴和Uber的合并主要出于盈利的需求。前期,滴滴和Uber为争夺市场,面向司机展开了大额补贴的行动,这是导致其至今仍未盈利的主要原因。而滴滴与Uber激烈竞争的背后,支付宝、微信支付、百度钱包也在面向用户大量输血,以争夺出行这一场景消费的市场份额。

  如今,对BAT而言,通过大额“补贴”来唤醒市场、教育用户、养成用户消费习惯的目的已经基本达到,罢战止血正当其时。

  如果说场景消费开启了移动支付的起航之路,那么场景金融则打开了移动支付的价值之门。而事实上,从支付到金融,BAT也早已一刻不停地开始紧密筹划和加速布局。

  场景金融激活用户价值

  基于移动支付场景,进一步延伸出金融服务,不仅能深度转化、留存用户,还能通过为用户提供金融等附加服务,寻求盈利。在这一点上,BAT再次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

  从余额宝开始,支付宝首先为用户提供的金融服务是理财。作为国内首款互联网理财产品,余额宝让大量用户开始通过移动支付开启理财行为。并成功让用户资金实现从消费到金融无缝转化。既深度留存了用户,也顺利完成了资金沉淀。

  而除了理财功能以外,基于在传统电商以及线下消费场景的拓展,支付宝还进一步推出花呗、借呗等信贷服务,为用户提供借贷。根据借呗2016年4月公布的数据显示,借呗上线一年,累计发放消费信贷就达494亿元。

  与此同时,百度钱包也在持续加大金融属性。以理财服务为例,百度钱包不断优化平台内理财产品,既有1元起投、随存随取的活期理财,也有精选配置的债券基金、混合偏股基金、指数基金等,今年更是推出了以安全稳健、收益率高为特色的安心理财系列,主打的产品有百粤安盈系列、百富安盈系列等,持有期基本在1个月、2个月、3个月到半年期间,预期年化收益率在5.3%-5.8%区间。在认购金额、持有期、收益率、安全性等多个方面深刻打动用户,从而受到热捧,几乎每款产品都提前售罄。而事实上,通过理财等金融属性的加码,也进一步激发了百度钱包的潜力,让其具有更多可能。通过这一系列优质的理财产品,百度钱包也成功地把账户的资金沉淀在百度钱包账户内,同时也将有利于进一步激活钱包中的其他消费场景,形成反哺和良性互动。

  在消费信贷领域,百度钱包则主打“百度有钱花”,以教育分期贷款、信用支付、现金借贷为拳头服务。百度2016年Q2财报显示,“百度有钱花”通过教育信贷产品,与超过600家教育培训机构达成合作,业务覆盖了全国95%以上省区,为数万名学子提供教育信贷服务,并依托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基础的严谨风控体系,首创秒批、远程预授信等服务,领跑职业教育分期信贷服务市场。

  微信支付的零钱理财功能也在进一步挖掘移动支付里的金融服务。更在微信零钱提现收取0.1%手续费后,鼓励用户将零钱用于理财。同时,依托于微信强大的流量入口,微信还推出了信贷服务“微粒贷”。

  如果说场景消费完成了BAT在用户上量的积累,那么场景金融无疑在进行用户质的转化。通过为用户提供理财、贷款等资产管理服务,移动支付提供的不再仅仅是资金通道,而是进一步实现了资金的沉淀。并通过存贷差、居间费用等,寻找盈利模式的更多可能。

  随着滴滴与快的,去哪儿网与携程,大众点评与美团,再到今天滴滴与Uber的合并。移动支付单纯依靠“补贴”争抢市场的阶段已经过去。在用资金砸出一个消费的市场之后,更深层次的对于金融市场的开发和争夺才刚刚开始。

本文转载目的在于知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刊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评论加载中
相关文章

月点击排行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1-2022 移动支付网    粤ICP备11061396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994号
深圳市宇通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28区宝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C座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