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量”:小聚合支付平台在灰产中的生存之“道”


2017-3-14 16:15来源:移动支付网    作者:six

从放sp通道到现在做聚合支付,我呆了7年,从懵然的职场新人到高级商务(目前已离职),30岁前最美好的几年,浸透了这个行业的一切。

目前,国内大概有上百家聚合支付平台。从背景来看,很多小聚合支付平台都是以前做SP或运营商通道转行来的。这些平台,一个月通常也就七八位数的交易额,按正常的行业利润来算,连发工资都不够——但他们依然活跃在圈子里。

为什么?就我这个做了5年sp通道,又做了2年聚合支付平台的小跟班来说,生存下来的关键是:扣量。

灰色利润

行业里绝大多数聚合支付平台都是挂个羊头卖狗肉,本质只是个支付通道的二道贩子,没有任何配套服务和核心能力,实际上,在所谓聚合支付的灰色角落,我们有独特的盈利方式,这就是本文所要重点讲述的扣量。当然,我以前也扣。

行业里有扣量的平台会对行业客户放出很低的费率,人嘛,总是喜欢占小便宜的,但只要你用我的通道,那以后结算给你多少钱,那就是我说了算了。实际我赚的,当然不只是那个为了勾引你合作放给你的费率。

扣量具体这样操作:

在退款上动手脚。商户无法直接获取退款数据,只能依靠聚合支付机构提供的二手数据。如一家商户的真实退款数据为2万元,而提供给商户的退款数据可能是2.5万、3万甚至更高,差额则流进了我们的口袋。

另一种俗称暗扣,更简单粗暴。在商户流水等后台数据上做文章,如商户本月实际流水100万,按不同的扣量比,后台只显示90万,差额部分被扣去。

相对来说第二种更常见。行业内一般的扣量比例为5%-10%,也有狠的扣到10+。市场上的水鱼够多,总能找到客户能忍受的平衡点。而动辄超过百五的扣量比,绝对是一笔隐形的灰色暴利。

谁在扣量,谁又被扣量?

问题来了,谁在扣量?

上文提到,扣量这种灰色盈利方式,被大量新入行或想赚一笔快钱就跑路的小公司平台滥用,这些公司充斥在聚合支付的各个角落,数量达三位数。他们一般都是以前干过sp业务的,往往抛出“免费”或极低的服务费来吸引客户——要知道,扣量这种见不得光的门道,绝对不会出现在合同上。

谁又在被扣量?

被扣量的,绝大多数是那些因规模小无力自行接支付通道,或业务打擦边球而无法直接对接的公司。一般来说,都是sp背景的公司,在运营商年代,他们都扣过别人或被别人扣过,习惯了,他们对扣量的事实心知肚明,只能将就。只要你通道够稳定,商户们也只能接受一定的扣量为代价,打通支付环节。

这些被扣量的公司单个规模来看并不大,但他们的数量却极为庞大,综合来看,他们确实占据了行业客户的一极。

表面上以免费或较低的收费吸引客户,待客户签约后发现扣量却为时已晚,只能无奈接受。大家通常的想法是:我该赚的钱,先赚了再说。

潜规则

扣量在聚合支付线上这个行业,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现象:为数不多的几家已经获得稳定发展和有巨大规模的机构不屑于用,而大量新入行的或想赚快钱的,往往实行5%-10%不等的暗扣。

实际上,作为潜规则存在的暗扣。简单计算即可看出,低定价+扣量带来的客户成本,远高于偏高定价但零扣量。

上文提到了“赚快钱”。在这行,想赚快钱、捞一笔就走的大有人在。被扣量,退款和流水被人动了手脚,行业里的商户一清二楚。这行里,没有客户对这两个命根子似的数字不敏感——他们只是没办法,这是彼此赚快钱所需要付出的代价。我以前的老板从来不准备做太长时间,都为了这一摊准备了一堆壳。几位还在圈子里的同行告诉我,现在就希望老板赶快赚一笔,给大家多少分一些,别明天跑路就好。

如果你是一家移动互联网公司的老板,你的产品的每个月的后台订单数据和聚合支付平台的订单数据始终对不上,总有点小小的差额。那恭喜你。你被扣了。

本文为作者授权发布,不代表移动支付网立场。

据了解,“扣量”只存在于线上博彩、赌博游戏等非法场景,正常商户不太可能出现此种情况。所谓的“扣量”其实是非法二清,央行一直在严厉打击二清,而对于聚合支付平台,央行在最近发布的《关于持续提升收单服务水平,规范和促进收单服务市场发展的指导意见》银发【2017】45号文件,也明确肯定了聚合支付服务对支付行业发展的积极意义,并且强调了监管底线:不得碰支付核心业务、不得碰商户资金(也就是二清)、不得碰支付敏感数据。

评论加载中
相关文章

月点击排行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1-2022 移动支付网    粤ICP备11061396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994号
深圳市宇通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28区宝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C座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