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巨头鏖战海外,公交出行鹿死谁手?


2017-12-21 9:42

2017年的支付市场好不热闹:从聚合支付的兴起到无证支付的持续整治,从支付市场的开放到二维码支付的火爆……明年的支付市场会发生什么?我们可以看到不少正在萌芽的“种子”:公共交通出行、支付机构出海、网联登台亮相……

艾瑞咨询报告指出,第三方支付的发迹,意外地开启了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大门。支付从业者率先从支付入手,演进出多条互金业务线,而跨平台和跨行业的特性,也成为了综合金融集团各业务之间的纽带,成为风控和数据获取的基础。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表示,2018年整个支付行业有望更规范地发展。伴随着银联联合各家商业银行纷纷进入二维码支付等领域、中小支付机构的崛起以及潜在的国外支付机构的入场,老百姓有望得到更便利的选择,市场格局也有可能发生变化。

猜想1

巨头争抢公共交通入口

2017年,支付巨头们已将战火烧到了公共出行的领域。12月,银联方面宣布,宁波、青岛两地公交地铁相继开通银联手机闪付和银联二维码支付。互联网巨头们也不逞多让,马云、马化腾近期更是亲自上阵为自家产品代言。

在业内人士看来,以公共交通为代表,从现金到公交卡,再到移动支付,支付的场景化在未来会进一步延伸和发展。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对记者指出,公共交通也被认为是支付的高频场景之一。

谁更胜一筹?根据银联方面公布的数字,在公交车领域,目前有360余个市县可以受理银联闪付,有10个城市的地铁可以受理银联闪付或二维码支付;腾讯合肥通乘车码实现了脱网验证,机器响应速度在0.3秒内;马云则更是给上海地铁带去了刷脸支付的“黑科技”。

不过在一片热闹声中,巨头们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忽视。如何让技术更好地落地、具备更好的实用性是他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扫码支付坐公交的推广前期,就有声音提出高峰期扫码支付时间是否会更长;而跟各地交通管理部门的沟通,也成为巨头们要解决的另一个议题。

猜想2

支付版“引进来、走出去”

“不要总是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害怕竞争。实践已经证明,适度开放不仅不会削弱我们,反而会使我们更加强大。”11月16日,中国支付清算论坛上,央行副行长范一飞首次公开提到了支付领域“全面开放”的概念。

市场早先已经披露了部分市场开放的消息。6月30日,《银行卡清算机构准入服务指南》在央行官网发布,对银行卡清算机构的申请和办理流程在原有规定的基础上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8月,Visa方面对记者指出,已经向中国人民银行递交了在国内建立银行卡清算机构的资质申请。“中国是全球发展最快的支付市场之一,并且正在引领移动支付的创新。我们对中国市场的承诺是长期的。”该声明称。此外,也有多位清算机构高层在多个公开场合表达了对中国市场的看好。

“海外的一些卡组织有机会在国内获得清算牌照,他们进来之后会给市场带来一些新的变数。”薛洪言分析,在目前不知道进展到何种程度的情况下,明年如果有新的突破,伴随着新的品牌、竞争者的出现,市场上包括费率上,以及一些优惠的补贴可能出现变化。

支付市场的开放可能尚需时日,不过支付机构的“走出去”已成为“现在式”。据记者不完全梳理,包括财付通、支付宝、百度在内的国内互联网巨头已经公开宣布了“出海”计划,当中又以财付通和支付宝两家动作最大:如蚂蚁金服收购有着“印度支付宝”之称的Paytm部分股权。

在细分领域中,跨境支付的需求也被多次提起,这背后是跨境电商规模大幅增长的数据折射出的巨大潜力。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跨境电商整体交易规模已从2013年的2.9万亿上涨到2016年的6.3万亿。在支付市场逐渐饱和且被巨头把持的现状下,跨境支付会成为中小支付公司的突破口吗?

猜想3

网联影响行业变化

“‘网联’问世!支付宝、微信支付要哭了?”这样惊悚的标题曾一度抓住许多人的眼球。在此观点背后,是市场对网联平台角色的关注。

根据有关方面的定义,“网联”是一个清算平台,第三方支付机构可以进行资金清算,不需要再一家家与银行对接,能够杜绝“直连”模式下包括信息不透明在内的缺陷。

今年8月,央行发布了业务迁移通知(即“209号文”),明确要求自2018年6月30日起,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

“网联成立以后,一些动作会实质性地影响到行业的变化。”薛洪言分析,“比如之前有报道说,网联要推标准的二维码,这个二维码推出来以后是不是一个超级的‘聚合支付’?到时候是不是所有的商户用一个二维码就行了?”

不久前,银联宣布推出由各家商业银行与银联共同开发建设、共同维护运营,汇聚产业各方之力的移动支付统一入口平台“云闪付”,与此同时还得到了许多支付机构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下,网联又将做些什么?这有待时间给出答案。

消费提醒

扫码支付需长点“心眼”

根据央行官网数据,今年上半年,移动支付规模保持了快速增长:如二季度,移动支付业务共计86.22亿笔,金额39.2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0.51%和33.84%。

有业内人士指出,虽然扫码支付给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但是日常使用中还需“多个心眼”:条码调换、伪造收款码、利用付款码都是不法分子用来欺诈的手段。

如根据媒体报道,2017年3月,首次使用共享单车的江某误扫了单车上被不法分子掉包的二维码,将99元押金转入不法分子的账户,发现时已无法追回。在扫码骑车风靡全国的现在,也给粗心大意的人们敲响“警钟”。

本文转载目的在于知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刊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评论加载中
相关文章

月点击排行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1-2022 移动支付网    粤ICP备11061396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994号
深圳市宇通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28区宝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C座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