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银行杜婷婷:分布式账本技术对支付系统的影响及建议


2018-3-7 19:14

一、分布式账本技术对支付系统的积极影响

1.降低交易复杂性

分布式账本技术可以通过减少支付系统参与者在信息共享过程中的摩擦来简化现行业务处理流程。在传统的中心化支付体系中,人民银行起主导作用,各家银行机构总行作为直接参与者在人民银行开设账户,个人客户、银行分支机构或其他商业银行在这些作为直接参与者的银行开设账户。

因此,资金汇划过程要逐级确认,过程相对复杂。而在分布式账本体系中,由于点对点交易不需要一个中心化的组织进行协调,各个金融机构可以直接进行交易,省去了银行间清算等的中间环节,因此交易流程相对简单。

2.提升点对点交易处理速度及资产和资金的使用效率

当前跨境支付结算时间长、费用高,又必须通过多重中间环节,付款人与收款人之间拥有一个可信任的中介角色在现今的跨境交易中显得极其重要。但由于每个国家的清算程序不同,作为中介的银行等机构限制了直通式的交易进程,导致每笔汇款到账效率极低,容易造成运营风险。

引入分布式账本技术意味着各金融机构将协作维护及共享同一账本,如此可削弱现有中介所发挥的控制作用,且不需要任何中央数据管理系统的介入,这将形成点对点直通式的、成本低廉的跨境支付过程,实现“交易即结算”,加快结算与清算速度,大大提高交易速度及资金利用率。

3.减少支付系统中多家金融机构的对账需求

对账就是确保一笔交易的记录在参与方之间相匹配,这是一个耗时耗力的过程,它包括信息在不同账户之间的对账以及将这些信息以不同的格式进行记录和存储。

当允许信息以公开形式在参与者之间分享时,使用分布式账本技术可以减少数据不符的情况,促进快速对账,消除或减轻后台工作负担。这些对账数据也可以全部或部分在其他市场参与者间分享,以此提高市场的透明度。

4.提高交易纪录的透明度和数据不可篡改性

在分布式账本体系中,任何特定账户的全部交易理论上都可以被全程追溯,这有助于实现系统内各个节点的互相监督以保障公平规范的市场秩序。

同时,由于各节点都拥有该系统的一套完整账本,因此篡改账本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5.通过分布式数据管理改善支付系统应变能力

与传统中心化系统相比,分布式账本技术中的分布式数据存储,有望提高系统弹性和数据完整性。为避免中心化处理方式的“单点故障”,传统的金融业务系统必须有配套的灾备架构支持。

在分布式账本网络中,账本数据和处理逻辑冗余分布于网络中的多个节点,并且是实时全同步的。当系统中的某个节点出现问题,其他未受影响的节点可以使交易继续进行,从而实现系统的持续运行。

此外,利用分布式账本存储原有系统的数据备份副本,可以进一步加强对网络攻击的防御能力。

二、分布式账本技术的潜在风险

技术和系统设计可以让一种系统方案逐步健全,但同样可能带来风险。在压力情景中,系统可能成为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的传导渠道,带来金融传染效应。尽管分布式账本技术具有诸多优势,但其潜在的风险也不容忽视。

1.操作和安全问题具有潜在的不确定性

无论支付、清算和结算流程是通过金融中介还是去中心化、自动技术平台实现,操作风险都会对金融交易的成功结算构成威胁。

操作风险包括处理错误或延迟、系统中断、容量不足、欺诈和数据丢失或泄漏。与其他软硬件都可能出现漏洞的系统一样,分布式账本技术存在端点安全性问题,其分布式结构使端点更易遭到攻击,从而对账本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构成威胁。

分布式账本技术中的加密强度和密钥安全管理是另一个有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与其他加密技术的应用不同,如果分布式账本技术中的密钥或访问证书遗失或损坏,用户将遭受无法挽回的财产损失,且没有救济和追索措施。维护私钥的私密性并实现公钥加密的安全性,是较为复杂并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另外,随着风险和安全威胁不断变化发展,分布式账本系统安全管理流程和控制措施应持续对风险进行评估,这对开放式、“无需授权”系统而言存在一定挑战性。

2.支付系统参与者间的结算存在不确定性

金融交易中的一个核心风险是结算未如期发生的风险,导致结算未发生的原因包括对手方违约、操作问题或无法确定结算最终性。分布式账本技术可能带来无法确定结算最终性的问题。

在交易后清结算中,结算最终性是一个法定或约定时点,交易双方及各自的中介机构依据最终性的定义和时间,更新各自账本以实现结算、确定资产所有权并衡量和监控相关风险。

在分布式账本技术中,多个主体可以更新共享账本,并通过共识机制确定账本的特定状态,结算最终性取决于概率。通过概率确定最终性,法律责任可能难以分配或较为模糊,且这种不确定性对于参与者的资产负债表及其客户和债权人的权利都会产生影响。

3.缺乏与分布式账本技术相关的法律基础

清晰、透明并可执行的法律基础是支付、清算与结算系统的一个核心要素。如果法律基础模糊或存在不确定性,分布式账本技术可能会增加法律风险。因为这一技术在支付、清算和结算活动中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其法律基础的建立可能并不如现存系统完善,比如如何确定管辖和使用法律。目前,分布式账本系统中涉及资产所有权、资产转移、主体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基础仍不明确。

4.缺乏有效的治理机制

透明、有效和可追责的治理机制是支付、清结算系统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确定功能、风险管理、网络接入方面的规则,以及由哪些主体负责维护和修改协议,在分布式账本技术方案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健全治理机制。

治理机制根据分布式账本的设计而有所不同。开放式、“无需授权”系统可能需要分布式治理模式,使用共识算法确定网络协议或功能的更改。但目前仍不清楚这种治理模式能解决多少重大问题,或是否需要对重要规则进行调整。尤其在开放式、“无需授权”的分布式账本中,缺乏明确性、透明度和可预见性的治理机制将会对网络以及金融系统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

三、降低分布式账本系统风险的政策建议

1.不断丰富技术手段,提升系统安全性

为使分布式账本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政府应不断完善技术手段,建立一个涉及国家利益的、长期存续的账本系统,有效避免端点受到攻击,保障系统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同时,根据系统的发展进程,不断提高系统加密强度和密钥安全性;在密钥的使用和密钥管理系统的设计方面,标准制定组织和监管机构应及时出台相关指引和要求。此外,分布式账本系统安全管理流程和控制措施也应持续对风险进行评估。

2.完善与分布式账本技术相关的法律法规

由于分布式账本系统中涉及资产所有权、资产转移、主体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基础目前基本空白,因此建立与其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尤为重要,同时还应重点考虑这些法律法规是否具备健全性和可执行性。

此外,跨境交易模式中的法律问题更为复杂,因此,支撑业务开展的法律法规需得到多个司法管辖区的承认或采纳。

3.建立新型监管框架

分布式账本技术是一种颠覆性的技术,其发展、成熟及大规模应用将完全颠覆现有的金融格局。

对我国而言,建立以人民银行为主导的新型监管框架尤为重要,同时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现有的监管法律法规及监管手段将不再适用,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发展制定新型监管制度,在法律法规之外也许需要加入一些技术标准,这就要求监管人员不仅要熟悉金融业务,还要对新技术非常熟悉。

二是金融监管手段将不得不使用分布式账本技术,特定授权的多中心监管体系也许会被构建。

三是由于新技术手段的加入,监管效率将大大提高,但仍要时刻防范支付风险事件的发生,保障支付系统运行安全。

(作者:中国人民银行大连市中心支行 杜婷婷)

本文转载目的在于知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刊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评论加载中
相关文章

月点击排行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1-2022 移动支付网    粤ICP备11061396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994号
深圳市宇通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28区宝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C座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