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商银行仅400员工,而风控技术人员近200人


2018-7-7 14:46

在网商银行400多名员工中,服务线下小微商户的线下运营员工仅仅只有20人,而风控技术人员近200人。在成本控制方面,网商银行每笔贷款的平均运营成本仅为2块3,其中2块钱是电费和存储硬件等技术投入费用。

7月6日,网商银行公布了2017年成绩单。截至2017年末,网商银行总资产达781.7亿元,资本充足率13.51%,实现营业收入42.75亿元,同比增幅62%;实现净利润4.04亿元,同比增幅28%。

就在前不久,同样是线上经营模式的微众银行也公布了2017年年报,乍看之下,微众银行以817亿元的资产总额、67.48亿元的营业收入、14.48亿元的净利润更加抢眼。

但网商银行对小微企业、实体经济的助力更明显。就在去年行业整体融资成本上升的情况下,网商银行的平均贷款利率却下降了1个百分点。截至2017年,网商银行累计向小微经营者发放贷款4468亿元,其中有264.5亿元发放给了农村用户,全链路、全渠道的小微金融服务规模效应开始显现。

4468亿元VS 8700亿元,谁更靠近天花板?

自民营银行试点至今,网商银行和微众银行两家一直被放在舆论的聚光灯下,它们坚持吃着纯线上经营的“螃蟹”。

看似背后同样靠着实力雄厚的互联网“金主爸爸”、同样披着科技的战袍、同样拥有唾手可得的流量渠道,但业务路径却大相径庭。

庞大的社交网络数据连接着点对点的个人状况,而庞大的电商数据则更多地连接着B2B、B2C多维的关系属性。所以很自然的,微众银行选择主攻个人消费信贷服务,网商银行则聚焦了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前者摸索零碎的差异化风险定价,后者拓荒小微、私营个体、农户等企业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历来是最难啃的“骨头”。金融机构发放一笔小微贷款的平均人力成本至少2000元,审核周期通常一个月,一些无抵押无担保的个体工商户或者农户贷款,除了风险定价难,大多还需要财政补贴为风险兜一部分底。传统金融也不是没尝试过引入商业保险,但能落地的寥寥无几。

网商银行在成立之初就设立了一个红线,主攻小微、三农、普惠,不做500万以上的业务。如今,网商银行的企业贷款金额绝大多数都在20万以下。年报显示,截止2017年末,网商银行累计向小微企业和小微经营者发放贷款4468亿元,其中发放给农村客群的贷款为264.5亿元;同时,累计服务小微企业和小微经营者客户数571万户,户均贷款余额2.8万元;累计服务农村客户75万户,信贷余额中11.9%为涉农贷款,年末涉农贷款余额39亿元。

在网商银行400多名员工中,服务线下小微商户的线下运营员工仅仅只有20人,而风控技术人员却有近200人。在成本控制方面,官方数据显示,网商银行每笔贷款的平均运营成本仅为2块3,其中2块钱是电费和存储硬件等技术投入费用。

“即便有互联网技术’加持’,那也十分考验获客成本和风控的有效性。”业内分析人士称。基于用户支付、经营、交易等点滴行为转化成数据,网商银行的风控体系中有10万多的指标体系,100多项预测模型和3000多种风控策略。截至2017年末,网商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23%,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在信贷产品体验上,网商银行推行“310”贷款模式,实现小微企业“3分钟申请,1秒钟到账,零人工干预”,并且24小时线上实时响应。

“尽管三年前微众银行从个人贷款领域切入,也弥补了市场空白,借腾讯的社交数据和渠道让主打产品‘微粒贷’在市场上获得了很好的口碑,截至2017年,微众银行已累计向1200万人放贷8700亿元,但随着居民部门降杠杆大势所趋,因此个贷类产品规模放量可能面临天花板。”业内分析人士坦言。

4.04亿元VS14.48亿元,谁的盈利模式更具想象空间?

实际上,很多民营银行成立之初股东们并没有苛刻的盈利要求,甚至有的给出了“可以三年不盈利”的包容。但事实证明,网商银行和微众银行在经营的第二年里都实现了不错的盈利,2017年净利润分别为4.04亿元和14.48亿元。

不过,去年整个市场资金面相对紧张,平均融资成本大约上涨了1个百分点至6%,而网商银行给小微企业的平均贷款利率却反倒较上一年下降了1个百分点,达到10%-12%左右。据大致估算,2017年微众银行的贷款利也下降了45个基点,但整体仍然在14%-18%之间。从利差收入的角度,网商银行略逊一筹,但依托不断迭代的数据风控模型,网商银对的小微企业的贷款定价正在逐步实现普惠效应。

在手续费收入方面,微众银行的净手续费收入占比高于网商银行,这得益于联合贷款模式获得的手续费收入,微众银行年报显示“联合贷款合作金融机构已经扩展到50家,分享了75%的业务”;而网商银行2017年主要以自营的模式服务小微企业,手续费收入主要来自代销企业理财“余利宝”,这类货币基金产品的整体手续费收入向来都比较低。

“我的KPI里从来没有营收和利润。”网商银行行长黄浩曾公开表示。不过,对现有资源的整合能力,黄浩却发挥到了极致。依托阿里的生态链,网商银行迅速开辟金融业务试验田,从最初只有针对线上商户的“信用贷”和“订单贷”两类产品,到后来,随着蚂蚁金服业务的拓展而延伸。2017年2月,支付宝推出面对小微商家的二维码收款,随时可生成日流水和月账单,紧接着,网商银行就推动新零售和小微个体经营者贷款全面下沉。

年报指出,2017年网商银行紧贴线下小微商户通过二维码收款的支付新趋势,提供了“多收多贷”的信贷业务,商户交易笔数越多,生意越红火,贷款额度就越高。一些缺少抵押、缺少经营数据的小微企业从中受益。截止2017年末,网商银行“多收多贷”已服务超过100万小微客户。

此外,网商银行还在线下商户的拓展也包括与饿了么、滴滴等50多个商业平台开展合作,覆盖餐饮、出行、货运、租房、汽车、母婴等行业。

比拼开放与技术能力,轻资产路径将成共同选择

相比传统银行机构,民营银行的优势在于经营灵活,对客户的服务要比现有的金融机构更开放,但是对于纯线上模式的民营银行而言,最终都绕不开资金来源瓶颈,毕竟远程开户迟迟未放开,目前大部分只能依靠同业拆借。

据了解,民营银行的资本考核要求与城商行同步,截至2017年末,网商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为13.51%,微众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为16.74%,两家都已超过标准。但现实中,微众银行在经营的第一年里就已作出“开放”的姿态,而今,网商银行也认为开放恰逢其时。

“轻资产经营对科技能力较强的金融机构来说更具优势,对外开放生态是现实选择。”银行业分析人士认为。

目前,微众银行已推出开源区块链底层技术平台,据悉,微众银行在2018年还将完善BCOS系统,逐步增加适合金融场景使用的诸多性能。

就在上个月,网商银行刚刚宣布将进一步对外输出共享小微解决方案以及“310贷款模式”对外输出共享,未来三年,金融机构的合作数量达到1000家,与金融机构一起做大国内1亿多家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蛋糕。

“2017年最大的挑战在于让网商银行走向线下,突破电商生态圈的天花板,在不开设线下网点的限制下寻找业务层面更多的可能性。”黄浩坦言,“2018年,网商银行会力所能及地继续降低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同时,向风控技术要效率,向基于AI的运营能力要效益,以平衡银行发展与服务小微。”

本文转载目的在于知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刊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评论加载中
相关文章

月点击排行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1-2022 移动支付网    粤ICP备11061396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994号
深圳市宇通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28区宝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C座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