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整顿拒收现金现象并不是排斥移动支付


2018-7-23 10:20

近期,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整顿拒收现金的相关公告。公告强调,银行和支付机构不得要求或者诱导其他单位和个人拒收或者采取歧视性措施排斥现金。

对于这一公告,不少人都不以为意。更有人认为,移动支付是大势所趋,有没有现金无所谓,整顿拒收现金是多此一举。

的确,在很多城市,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传统的支付模式,也改变了大家的支付习惯。现在,出门不带现金不要紧,忘带手机才是“寸步难行”。

然而,移动支付实际上是有“门槛”的,消费者首先得有一台能够支持移动支付功能的手机,才具备支付的基本条件。另一门槛在于技术手段换代升级带来的“鸿沟”。一些弱势群体如不善于使用智能设备的老年人、残障人士等,可能会因为不善于或无法使用现代化的支付工具而遭到排斥。这些弱势群体的金融支付需求同样需要引起重视。无论是监管层还是政府、企业,都需要共同维护全体消费者特别是那些不习惯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的群体选择支付方式的权利。

当前,拒收现金的行为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一些消费者在旅游景区、餐饮、零售等商户消费时,被拒收人民币现金,还有某些企业对“无现金”存在片面理解,过度炒作这一概念,这既损害了人民币的法定地位,也损害了消费者对支付方式的选择权,更容易产生误导效应,导致“无现金”被异化为拒收现金、歧视现金等行为。因此,整治拒收现金行为是对此前“无现金”热的及时纠偏,有利于打造安全、高效、和谐的人民币流通环境。

还有人认为,整治拒收现金针对的是部分移动支付工具和第三方支付机构,这是一种误解。实际上,公告中特别强调了这样一条:随着移动互联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对于电商平台、无人销售、自助服务、网络政务等场景,以网络化、无人化方式提供商品和服务、履行法定职责,也不具备现金收取条件,且参与各方在自愿、平等、公平、诚信的原则上达成一致,可以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

由此可见,公告的目的是规范包括现金在内的各类支付工具的选择和应用,对支付行为、业态发展和技术创新并不会产生偏向性影响。

公告出台后,对于拒收现金如何“动真格”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对不正当竞争、恶意或采取歧视性措施排斥现金的行为,有关部门应坚决予以查处和整顿。作为消费者,如发现拒收或者采取歧视性措施排斥现金的行为,也应积极通过消费者权益保护、城市政务热线、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等各种渠道进行投诉、举报,共同维护人民币良好的流通支付环境。

本文转载目的在于知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刊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评论加载中
相关文章

月点击排行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1-2022 移动支付网    粤ICP备11061396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994号
深圳市宇通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28区宝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C座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