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已成潮流,盘点金融科技带来的变化与遇到的问题


2019-5-14 9:43

十年前的阿里年会上,女装大佬马云扬言“银行不发生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此后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金融科技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席卷而下,银行的地位开始不断被挑战。

近年来,面对技术的快速进步和激烈的市场挑战,银行选择了主动拥抱金融科技带来的变化,对外主动与金融科技公司,尤其是与BATJ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从而补强短板。对内连续加大金融科技投入比重,将金融科技提升至战略层面,积极进行转型升级。

刚刚过去的2018年报季,“金融科技”进一步成为了银行年报“标配”,同时银行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也逐渐成为潮流。如今,金融科技不仅仅是个热词,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5G这些技术已逐渐成为基础设施,并带动新一代金融服务的模式、场景、生态、渠道等快速升级。

便捷刷脸的移动支付、远程视频智能面审、跑在云上的核心银行、7*24的无人智能网点、语音机器人客服、无缝嵌入各类场景的Open-API开放平台……金融科技与业务融合并全面深入渗透到银行前中后台各环节中,科技赋能为银行带来积极变化。同时这些变化也带来了新的问题。

“金融科技”成为银行年报“标配”,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已成潮流

截止4月30日,上市银行2018年经营业绩已披露完毕,“金融科技”成为银行年报里的热词。

据其他媒体统计,国有六大行在2018年年报中提及“金融科技”共131次。由年报数据不难发现,银行金融科技展现出“高投入,高增长”的趋势。为了提升落地效率,节省研发的时间和经济成本,各家银行与金融科技企业的深度合作也同样如火如荼。

比如邮储银行与微众银行,建设银行与蚂蚁金服,农业银行与度小满金融(原“百度金融”),中国银行与腾讯等等,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开始携手金融公司。

2019年5月8日,作为银行业“带头大哥”,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工商银行”)发布公告称,通过附属机构设立的工银科技有限公司在河北雄安新区正式挂牌开业,成为银行业首家在雄安新区设立的科技公司。

公开信息显示,工银科技注册资本为6亿元,注册地为河北雄安新区,主要业务方向是以金融科技为手段,聚焦行业客户、政务服务等金融场景建设,开展技术创新、软件研发和产品运营。

据财经网统计,伴随此次工银科技的成立,截至目前,国内已有兴业银行、平安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建设银行、民生银行、北京银行、工商银行共8家上市银行或其母公司成立了金融科技子公司。

早在2016年4月,原银监会、科技部、央行就联合发布了《关于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创新力度开展科创企业投贷联动试点的指导意见》,内容表示,允许银行成立子公司从事科技创新创业股权投资。相信在监管层的支持下,未来或有更多银行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

银行科技投入比重加码,科技赋能带来积极变化

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银行业整体IT投资规模为1121亿元,未来几年内将持续增长,预计在2020年将达到1351亿元。盘点近几年的银行年报也可以看到,银行自身金融科技投入力度正在逐年加大。

2018年报公开数据显示,交通银行2018年信息科技投入较上年增长6.10%;招商银行2018年信息科技方面投入达65.02亿元,同比增长35.17%,占全年营业收入2.78%;平安银行2018年IT资本性支出25.75亿元,同比增长82%;中信银行2018年信息科技投入35.8亿元;南京银行信息科技投入4.75亿元,占营业收入1.73%。

在科技投入比重连续加码背景下,银行网点轻型化、智能化的程度不断加深,这个趋势同样反应在业务离柜率连年攀升这一事实上。

据中国银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16年银行业平均离柜率84.31%;2017年行业平均离柜率87.58%;2018年这一数字达到88.67%。上市银行2016-2018年报数据也表明了各家银行业务离柜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同时上市银行整体离柜率均高于90%。

公开资料显示,2016到2018年间,A股上市的国有五大银行均公布了电子银行渠道交易金额数据。五家大行2018年电子渠道交易金额均突破百万亿,工商银行的电子银行渠道交易规模上遥遥领先其他四家银行,2018年交易金额达到了679.82万亿元。超过其他任意两家银行2018年同类数据相加总和。

据媒体报道,2018年,招行、浦发、中信、光大信用卡业务全口径收入分别为667亿、553亿、460亿、390亿,分别在其各自营业收入中占比达26.8%、35.5%、26.8%、35.4%。信用卡业务已成为股份行营收的重要支撑点。

传统模式下的信用卡方面,信用卡发卡、获客主要靠人海战术,铺点、扫楼、地推等方式屡见不鲜,背后的单位获客成本百元起。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信用卡业务已成为银行零售行业转型的急先锋。金融科技的运用在信用卡业务上压降了获客、经营、风控、体验四大业务领域的成本,对抬升整体零售利润做出了贡献。

银行通过AI等手段,打造智能化获客体系,线上工具为线下队伍充分赋能,线下将客户与业务向线上助推。建立目标客户画像,贯穿客户全生命周期进行智能化经营。后台风控方面,则布局大数据模型,实现信贷产品的总授信额度管控、整体自动审核及秒级时效的精准决策。

据媒体报道,银行信用卡方面也在利用金融科技,对贷后催收环节提速。通过智能语音技术平台,实现机器人自动外呼催收,在催收回款率、通话完成率方面都有所提升。

综合来看,目前金融科技的运用效果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服务更精准,更高效,同时也更个化和人性化。二,增强“获客”和“活客”能力,包括获取以往不能覆盖区域和领域的客户,如其他地区客户,又如中小微客户等。三,提升风控能力,这也是历来银行的看家本领和立足之地。四,从源头降低了人力成本支出等。

缺少互联网思维和核心数据,原有制度文化、人才储备限制技术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银行+金融科技”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缺少互联网用户运营思维,缺乏独有新流量及核心数据,原有制度文化、人才储备与金融科技的配套问题等。

根据新浪财经的2018年手机银行测评,20家银行测评用户体验、产品功能、性能技术和创新四项,只有一家测评分在90分以上,占5%;3家测评分在89-85分,占15%,8家测评分在80分以下,占40%;两家的测评分甚至不到70分。

2018年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测评报告显示,7家农商行、4家全国性商业银行手机银行存在兼容性问题。

据媒体报道,银行原有的数据及客户激活,需要新的强属性数据一起才能形成强有力的新知识和新发现。银行过去也积累海量数据,但较多的是交易类同质数据,其他类型、维度数据积累较少。没有足够新数据积累的情况下,运用新的金融科技最多是将原来没有挖掘出的作用再提升一部分,但提升的空间会十分有限,不会有大的、质的飞跃。

没有自己独有新流量及核心数据,直接用金融科技并不能有效“获新客”、“激活存量”。互联网流量增长红利消失,“流量变贵”日益明显,流量入口呈现“强者恒强”的趋势,流量入口集中于BATJ等头部企业,银行依靠其他互联网企业支撑获取新客户不现实。

一家互金平台负责人公开表示,“与五年前相比,现在的互联网获客成本上升了3-10倍不等。而且,如今的移动用户黏性也不如以前,用户时间集中在几个大的头部应用,有效获客越来越难。”

一位银行从业人士表示,现有的协同机制、文化理念、人才成长及储备等方面的限制,同样阻碍了金融科技作用发挥。

首先不同业务板块和条线之间协同难度大。比如互联网金融业务和传统业务板块之间,如何进行渠道、产品、人员考核激励机制方面协同,存在问题。

然后银行较为普遍的风险厌恶、严谨保守的文化特点,也表现在各种O2O生态圈建设上,封闭意识严重,各种网上商城基本都是自成一家,闭环发展。

另外人才成长及储备也是制约金融科技应用的重要问题,原有的银行人员不懂先进的科技技术,短期引进来的外部科技人才又不懂银行业务,两者难以融合对接。

本文转载目的在于知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刊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评论加载中
相关文章

月点击排行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1-2022 移动支付网    粤ICP备11061396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994号
深圳市宇通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28区宝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C座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