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协会李健:从五个角度探究开放银行的概念与作用


2019-6-5 10:53

导读:5月25日,北京。由金融科技50人论坛、中国社会科学院产业金融研究基地、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支付清算研究中心主办的金融供给侧改革下的开放银行实践与研究暨《开放金融研究白皮书》开题仪式在友谊宾馆顺利举行。中国银行业协会研究部主任、CFT50青年成员李健出席并发言。

李健/中国银行业协会研究部主任、CFT50青年成员

李健谈到,开放银行(open banking)是商业银行在业务模式上的创新和探索,是一种通过技术应用提高数据使用效率、更为精准地聚焦和满足客户体验的理念,本质上还是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进程的组成部分。从上市银行年报来看,平台化战略已被各家银行董事会视为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重要手段。从国内外发展情况来看,完整的开放银行生态圈包括三个层次:即下层是具有业务资质的银行,上层各类商业生态系统,中间层第三方开放银行科技平台。从服务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角度看,开放银行有助于更好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有助于针对更广泛的“长尾客户”提供个性化差异化服务,提高金融服务可得性,补足现有银行服务的某些短板。从未来值得关注和研究的方面看,开放银行探索过程中应高度重视金融消费者教育和保护,提升其对于这一模式创新的认知和理解度,确保客户数据隐私保护和安全使用,监管部门择机探索制定相关标准和法律法规。应加强对此类新业务模式的关注和研究,凡是涉及本质属性为金融的业务,最终肯定要按照实质大于形式原则,穿透式管控多元参与主体的潜在风险。

以下为嘉宾发言实录:

各位好!非常荣幸有机会参加由CFT50主办的“金融供给侧改革下的开放银行实践与研究暨《开放金融研究白皮书》开题仪式”,并向各位专家请教学习。近期,业内外关于开放银行的讨论和关注越来越多,不同参与主体对其概念、实践和发展趋势都有着多样的理解和归纳,我本人对这一新兴领域的学习和领会还不深,正在不断跟踪和加强理解的阶段。下面,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拟从五个方面以研究视角尝试探究有关开放银行的概念与作用:

一、从商业银行自身高质量发展的角度,开放银行本质上是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国内外当前对于开放银行概念和定义的研究素材归纳,普遍认为开放银行(Open Banking)是商业银行在业务模式上的创新和探索,是一种通过技术应用提高数据使用效率、更为精准地聚焦和满足客户体验的理念。开放银行的概念并不是独立的,而是在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以及中国数字化经济发展当中的进程化产物。从上市银行2018年报来看,平台化战略已被各家银行董事会视为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重要手段。一方面,越来越多的银行不断加大金融科技的投入;另一方面,从结构上看,商业银行对金融科技的投入已经从前几年拓展流量、获客等方面转移到金融基础设施或金融IT系统建设上,这些可能会对下一步开放银行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持。

二、从开放银行自身产生和发展趋势的角度,国内外开放银行的概念和发展理念呈现出一定的差异化格局。

从国际上看,开放银行主要是由发达国家政府部门推动产生,依靠一定的法制化、规则化发展完善以服务本国在支付业务、零售客户和小微信贷服务提升等方面的产物。比如,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通过《欧洲支付服务修订法案》,要求以银行为代表的传统支付服务机构向第三方机构开放用户的账户和交易数据。英国首先制定出台了开放银行政策,发布了《开放银行标准》,并推动国内9家大行进行开放银行实践。美国货币监理署OCC探索发放“金融科技公司牌照”和“有条件的银行牌照”。加拿大财政部设立开放银行咨询委员会、墨西哥通过金融科技法律并要求银行建立开放APIs、澳大利亚ASIC公开背书开放银行指引,中国香港地区HKMA发布开放API框架文件并发放虚拟银行指引和牌照等。从国内看,开放银行理念更多是靠市场驱动,突出业务模式的转变和服务客户差异化、个性化需求的流程再造,并逐渐呈现出一定后发优势的结果。关于开放银行的理解,它本身并不是某一类银行的牌照,更不仅仅是利用API接口和所谓的H5、SDK技术打造的狭义的端口开放,本质上更多应该是一种商业银行利用科技支撑致力于改善客户服务体验的经营理念。

三、从市场各参与主体的角度,各方应秉持审慎经营的态度,发挥比较优势。

根据有关研究资料归纳,完整的开放银行生态圈包括三个层次:即底层是具有金融服务功能和资质的商业银行,中间层是具有技术支撑能力的科技平台,上层是具有业务场景的各类商业生态系统,三者各自扮演相应的角色。从我国的商业银行开放银行实践具体案例来看,主要有以下两个类型:第一个类型是国有大行包括股份制银行等具备一定科技开发实力的银行有能力自建科技平台,例如,当前有7家银行设有金融科技子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和自建开放平台等技术实现业务开放;第二个类型则更为广泛,是指中小银行与第三方科技企业通过合作方式实现开放银行探索。值得关注的是,在数据共享和开放方面,英国竞争与市场管理局为9家银行设立了两个阶段的任务,第一阶段是将银行产品、自动取款机位置以及分行信息等标准化数据进行开放;第二阶段是要在PSD2要求的截止日期前,推出开放银行计划,发布开放银行读写API的标准,并在用户授权情况下,将数据资料提供给第三方机构。从实施情况看,试点银行虽然已顺利完成第一阶段的任务,但第二阶段的实施进展情况不及预期,大部分银行提出延期。这说明,在对第三方开放分享客户信息和交易数据时,银行仍具有很大的担忧和顾虑。以此为鉴,国内商业银行在推进银行与第三方企业进行数据和交易信息分享过程中,显然也还应持有审慎的态度,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彼此取长补短。

四、从服务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开放银行有助于提升有效金融供给,补强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短板。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二月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正确把握金融本质,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精准有效处置重点领域风险,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坚决打好防范化解包括金融风险在内的重大风险攻坚战,推动我国金融业健康发展。”当前,开放银行探索通过再造业务流程和改善客户体验,聚焦更好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有助于针对更广泛的“长尾客户”提供个性化差异化服务,提高金融服务可得性,补足现有银行服务的某些短板。根据国际知名咨询公司的研究,开放银行的模式致力于服务“BCGRF”五类客户(分别为对公、零售、政府、监管和金融机构五类客户)。例如,可以通过智慧型供应链金融、多维度多层次对接不同产业、行业对公客户的需求来实现银行产品和服务的多样化。可以通过科技支撑,丰富对科创型企业的支持手段,适度改善传统融资模式下过度依赖抵押品的习惯,提升有效金融供给;通过开放理财和财富管理服务,实现产品信息和收益情况的全透明,提升居民获得感;通过服务智慧城市建设,将金融服务贯穿于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做到无处不在;通过与有关政府部门对接外部数据,如工商税务信息、征信信息、司法信息等,提升小微企业信息透明度等;通过协调的对接服务高质量的大数据监管,服务于监管机构的穿透式管理和数据治理;通过金融机构互相赋能,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例如在资管新规背景下,今后很多具备相应实力的大银行或理财子公司可以通过向中小银行开放投研能力或代销渠道等方式,进行研究赋能、渠道赋能等方面的探索。总而言之,本质上都是通过提升服务能力,弥补短板,使金融供给更加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高质量发展的需求。

五、从未来值得关注和研究问题的角度,开放银行探索过程中应高度重视金融消费者保护、人才培养和穿透式风险管理等方面。

第一,金融消费者教育和保护。应提升其对于开放银行模式创新的认知和理解度,确保客户数据隐私保护和安全使用,政府部门择机探索制定相关标准和法律法规。第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近几年来,商业银行越来越重视对复合型金融科技人才的吸引和培养,很多银行还专门招聘金融科技管培生,成立内部科创基金等,今后探索推进高质量的开放银行服务模式离不开银行内部体制机制的规划和对复合型人才的合理激励约束机制建设。第三,穿透式管控多元参与主体的潜在风险。由于开放银行业务模式参与的主体多元化,且环节非常复杂,应加强对此类新业务模式的关注和研究,探索穿透式的风险认定方法。总之,正如业内共识,凡是涉及本质属性为金融的业务,最终肯定要按照实质大于形式原则,穿透式管控多元参与主体的潜在风险。

本文转载目的在于知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刊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评论加载中
相关文章

月点击排行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1-2022 移动支付网    粤ICP备11061396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994号
深圳市宇通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28区宝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C座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