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生成式AI应用报告发布,包含落地可行性分析、行动建议等


2023-8-14 11:36来源:移动支付网

近日,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发布《银行业生成式AI应用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主要包含生成式AI能力理解、银行业应用场景、落地可行性、快速行动建议等部分。

理解生成式AI的能力

《报告》认为,生成式AI相较传统AI,主要在于“对话”与“创造”2类能力上实现根本性的突破。“对话”能力上,可理解更长的上下文,并进行拟人化的思考和回答,沟通更自然;“创造”能力上,生成式AI可自动生成自洽的图形、文本甚至代码,具备不错的内容创作能力。

而生成式AI背后的大模型,之所以能形成突破性的2项能力,得益于算法的突破、超大规模的算力和数据的支持。

银行业应用场景丰富

《报告》显示,生成式AI在银行业的应用,从价值创造逻辑上可分为2类:

一是替代人。比如开展大量重复性较高、简单的任务,可释放人力资源;部分场景下,可取代人,催生全新的业务模式,例如交易撮合的场景,借助生成式AI,或不再需要人作为中介进行撮合。

二是赋能人。利用“对话”和“创造”能力,可让AI作为助手,有效放大关键节点的“人”的产能。一方面,可通过对话式学习的方式“培训”专业人员;另一方面,在展业过程中,生成式AI可整合关键信息及素材,助力相关岗位的人员。另外,若体现在基础管理环节,让一个人同时管理更多复杂项目成为可能。

而在价值释放空间上,生成式AI可贯穿银行各个环节,实现规模化降本增效。以一家拥有约2万名员工的区域性国际银行为例,对该行前中后台相关部门应用生成式AI的潜力和效益进行初步梳理,预计在首年可为该行节省约1.5亿美元的成本,占整体薪酬总包的7%左右。

落地可行性:涉及场景、方法、技术、体系

一是场景方面。在应用探索初期,银行通常优选少量场景进行试点、循序渐进。选择场景时,要平衡考量收益和风险、实施难度,以及是否能形成示范效应。

在场景定位时,需对以下问题进行权衡选择:

1、归纳、分析还是决策?以银行授信审查场景为例,AI角色可以是只对事实性信息进行抓取和归纳的初级研究助理,也可以是对行业和企业好不好能形成严谨分析的分析员,甚至可以是直接给出某个申报项目能否批、批多少、批什么条件的授信策略师。“授信策略师”代表最高的技术应用水平,但并不意味着就是当下必选场景。而前两种定位,短期而言或能释放更为显著的价值。

2、面客还是对内?生成式AI目前的互动质量存在不确定性,而银行业在开展个人业务时,面临严格的行为监管和内控要求,因此在“面客”场景首先试点生成式AI,或有较大的挑战。

3、对目前已在应用的传统AI,替代还是结合?从单一任务看,传统机器学习模型更擅长需要较强解释性、需进行量化预测结果的任务,而大模型则偏向于产出业务内容、答疑解惑式场景的任务。因此,大模型和传统的单任务模型之间,或趋向强强结合的关系。

二是方法方面。从0到1训练大模型的成本和难度高,对银行而言,主要落地路径或是直接应用市场上训练好的大模型,但要利用好,需要应对“答案容易偏离事实、胡说八道”“通用知识能力强,但在专业领域可能有所欠缺”这2大挑战。

《报告》给出的方法是,利用三大抓手,即嵌入、提示词设计、微调。利用嵌入,使大模型能基于给定的数据库生成答案;利用强有力的提示词设计,使模型给出契合专业性要求的准确答案;以及直接对开源大模型进行指令精调。

三是技术方面。体现在合理部署、多维选型、全栈升级等。

从部署上看,银行对数据安全性有非常严格的要求,这意味着模型的精调、模型的应用很可能需在本地进行,保证专属数据“不出行”。

若要在全行前中后台规模化应用大模型,算力、模型等多项软硬件能力需要升级。比如大模型的选型尤为重要,模型并非参数量越大越好,训练语料、训练方法、训练时长等均对模型效果有影响。

《报告》提到,从规模化应用考量,未来银行需要引入和维护一个模型库。在现阶段,银行应对大模型的选择保持开放态度,可在一家大模型为主的基础上,尝试其它领先的开源模型,持续寻找场景与模型之间的最佳适配组合。

围绕规模化应用开发,还需构建更多能力,比如基于提示词设计进行应用开发的能力等。

四是体系方面。《报告》认为,生成式AI在银行业规模化应用的落地,是一个体系性工程,并提出“10/20/70”法则,即10%是模型,20%是整体IT能力升级,70%是业务与组织的转型。

当运用AI时,需要有操作行为规范;围绕质量管理、风险监控、责任认定等,需构建匹配的管理机制;还要构建负责任AI体系等。

另外,生成式AI的大范围应用也将变革企业的岗位和人才结构,以及人才的选拔培养体系。

快速行动:由点及面,敏捷推进

对于生成式AI的探索,银行要开展体系化的顶层规划,联合相关业务和科技部门协同努力,推动规模化应用的分步落地。

具体为三个阶段:

一是少量场景的概念验证和局部落地。选择重点应用场景,快速完成概念验证(POC)、构建最小可行性产品(MVP)。通过该过程,诊断技术、业务方面的准备度,梳理出部署模式、技术选型、质量和风险管理的框架标准、配套的组织及资源投入要求。

二是开展全场景盘点+体系规划。基于局部应用的效果和经验,形成规模化实施的顶层规划,包括:盘点银行所有潜在应用场景,基于商业价值和可行性高低,排布场景的落地先后优先级,形成投入产出量化评估方案;形成技术架构整体升级的细化方案设计;形成质量和风险管理的体系化方案;形成业务和组织能力转型的方案设计;形成能力建设关键举措及路线图。

三是规模化应用落地+体系能力固化。完成技术和工具基础设施的搭建;依次分批推进应用场景落地;围绕业务、技术端积累应用经验;持续在落地中迭代问题,并将相关能力固化至技术架构、业务流程和管理规范中。

点击查看《银行业生成式AI应用报告(2023)》全文

评论加载中
相关文章

月点击排行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1-2023 移动支付网    粤ICP备11061396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994号
深圳市宇通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28区宝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C座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