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百亿洗钱案牵连,9家金融机构集体被罚1.54亿
新加坡因洗钱案对包括瑞银、花旗和瑞士宝盛在内的多家银行和财富管理公司处以了该国历史上第二高的集体罚款,这起案件损害了新加坡的廉洁声誉,也给其财富管理行业蒙上了一层阴影。
九家金融机构共计被罚款2745万新元(2150万美元,约1.54亿人民币),这是自1MDB案以来罚款金额最高的一次,新加坡监管机构称,这九家金融机构在20亿美元洗钱丑闻中“控制措施执行不力且不一致”。
该案件与亚洲的网络赌博有关,导致10名中国公民被定罪,并在全岛范围内扣押了包括金条和豪华汽车在内的资产。
它给新加坡成为领先财富管理中心的雄心蒙上了一层阴影,并凸显了新加坡在向外国财富开放的同时执行严格的反洗钱规则所面临的挑战。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金融监管副总裁何亨欣表示:“与其他主要国际金融中心一样,新加坡也面临洗钱风险。”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将与金融机构密切合作,推动更一致地实施(反洗钱)措施。如果金融机构及其员工存在严重失职行为,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将毫不犹豫地采取坚决行动。
该监管机构在报告中表示,发现金融机构在对新客户进行洗钱风险评估、证实客户财富来源以及处理被自身系统标记为“可疑”的交易方面存在“缺陷”。
已被瑞银收购的瑞士信贷是单笔罚金最高的银行,高达580万新元。瑞银被罚300万新元,花旗被罚260万新元。
该监管机构还点名了大华银行和一些小型机构的高管和客户经理,理由是他们存在未能确定客户财富来源等问题。
大华银行表示“承认并接受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关于需要改进的领域的调查结果”。
该公司表示:“在过去两年中,我们采取了及时的补救措施,以解决全面内部审查后发现的缺陷,包括加强交易监控和客户尽职调查流程。”
资产管理公司Blue Ocean Invest表示,其“承认调查结果”,并“已采取措施加强内部政策和程序”。
三叉戟信托的一位发言人表示:“我们在整个检查过程中都与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进行了充分合作,并实施了针对违规行为的详细补救计划。”
LGT、瑞士宝盛银行和瑞银表示,他们也承认监管机构的调查结果,并在调查期间全力配合当局。
花旗新加坡的一位发言人表示,该银行“加强了客户入职和监控流程,并继续与当局密切合作,以保护金融体系的完整性并加强金融犯罪风险和控制措施”。
- 新加坡金管局(MAS)发布数字代币服务提供商监管框架的征求意见文件
- MAS发布新规6月30日起停止服务,新加坡收紧数字代币境外监管
- 新加坡金管局澄清数字代币服务提供商监管要求
- 新加坡金管局:服务新加坡境外客户数字代币服务商须获执照
- 数字支付提供商UQPAY与新加坡金管局合作推出二维码支付系统SGQR+概念验证
- 数字资产平台QCP Trading获新加坡主要支付机构牌照
- Razer Gold获新加坡金管局原则性批准“主要支付机构”MPI牌照
- 新加坡金管局成立全球金融与技术网络GFTN,涉跨境支付、代币化、AI等
- 加密货币交易所Gemini获得新加坡金管局颁发的主要支付机构牌照
- 新加坡金管局成立网络和技术弹性专家小组CTREX,为新兴技术带来的金融风险提供建议
- 12家银行首批参与跨境支付通,将逐步扩大参与范围
- 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参与者新增3家直接参与者
- FATF名单更新:玻利维亚、英属维尔京群岛变“灰”,克罗地亚、马里、坦桑尼亚移出
- 美参议院通过《天才法案》,稳定币监管再迎新里程
- MAS发布新规6月30日起停止服务,新加坡收紧数字代币境外监管
- 欧洲央行(ECB)计划于2025年10月推出数字欧元
- 新加坡金管局(MAS)发布数字代币服务提供商监管框架的征求意见文件
- Swift:2025年5月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中占比降至2.89%
- 国际清算银行发出警告:稳定币达不到作为广泛流通货币所需具备的三要件
- 蚂蚁国际发布AI旅行助手Voyager 率先登陆AlipayHK、内地支付宝及菲律宾GC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