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农商银行核心系统信创升级,实现“全栈国产化+分布式架构”
随着国家信创战略的深入实施,越来越多银行进行核心系统的信创改造/升级,其中包括不少中小银行。就在近期,苏州农商银行对核心系统进行信创升级,已于近日上线。
核心系统升级上线,基于“全栈国产化+分布式架构”
6月14日,苏州农商银行基于“全栈国产化+分布式架构”的核心系统全面投产上线。据悉,其成为全省首家通过自主研发完成核心系统信创升级的银行。
该项目于2024年9月正式启动之前,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平滑迁移”的实施策略,进行了为期半年的方案调研、设计和论证。10月与12月先后完成银联前置系统和核心历史查询系统升级,为此次核心实时交易系统升级奠定基础。
项目实施阶段采用“双核驱动”双轨模式,在保障传统系统稳定运行的同时,同步推进服务治理重构、热点账户优化等四大基础工程。
国产化+分布式,或是该项目的主要特点。
其中,从硬件服务器到高斯数据库,再到应用层,实现100%国产化替代,搭建起自主可控的金融科技底层架构。分布式架构则提升资源利用率,降低基础设施成本,系统承载能力提升20倍。
据介绍,新系统性能实现大幅提升:日均交易量承载能力从100万笔升至1000万笔,交易峰值处理能力从200笔/秒升至6800笔/秒,联机响应时间缩短至30毫秒,日终批处理时间由80分钟压缩至18分钟。
事实上,苏州农商银行在前几年便开始探索分布式和国产化技术。2020年,该行以敏捷交付模式启动分布式技术布局;2023年,在人行支付系统应用国产高斯数据库,并通过信用风险系统群等样板工程验证国产化技术可行性。
2024年3月,彼时华为云对苏州农商银行超级网银系统应用高斯数据库进行了介绍。
据悉,苏州农商银行基于GaussDB数据库,对核心业务系统“超级网银”进行了全面改造升级。升级后,整体性能提升10倍,支持秒级灾备切换。
而在迁移过程中,GaussDB团队提供了技术支持。最终,用时一周时间,该行成功完成了超级网银新系统的上线使用。截至彼时,基于GaussDB的新系统已稳定运行6个月。
正加强信创自主可控,大模型已落地6大场景
据《银行科技研究社》了解,作为苏州农商银行的重要工程,核心系统信创升级也在该行年报中得到披露。
2024年报显示,其加强信创自主可控,稳步推进核心系统信创工作,完成银联支付、数据中心信创迁移改造样板工程,全年应用100%上云。
另外,《银行科技研究社》查询到了苏州农商银行核心系统信创升级的一些招投标信息。其中关于单一来源采购的说明为,保障系统连续性或项目一致性。
2024年12月13日,核心系统信创升级功能性测试服务项目、核心系统信创升级非功能性测试服务项目招标。之后的中标公告显示,成交供应商均为北京捷科智诚科技有限公司。
2025年1月20日,核心系统信创升级-柜面系统配套改造项目进行单一来源采购,供应商为赞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月26日,核心系统信创升级-中间业务平台配套改造项目进行单一来源采购,供应商为南京恒生启金科技有限公司。
2月8日,核心系统信创升级-企业服务治理配套改造项目进行单一来源采购,供应商为神州数码融信软件有限公司。
4月1日,核心系统信创升级国产服务器、核心系统信创升级国产数据库采购。不过,这2个项目招标异常,经审核符合采购需求的供应商不足法定数额,因此进行了二次招标。中标公告显示,成交供应商均为苏州新建元和融科技有限公司。
除了核心系统信创升级,苏州农商银行在2024年报中也介绍了金融科技其他方面的布局。
该行以小前台、大中台、强后台的模式构建新一代信息科技IT架构,基于金融云平台打造业务中台、技术中台、数据中台、智能中台,建设行级能力复用平台,推动数字化转型发展。建立多层级的敏捷团队,实施以价值交付为中心的产品驱动和运营驱动开发模式。
AI大模型方面,深化大语言模型以及机器学习的算法模型研究,自主完成DeepSeek大模型的私有化部署,并与通义千问等模型协同构建智能办公矩阵。自主搭建大模型应用平台建设,落地信贷知识问答、跨境翻译、文案创作、公文优化、代码助手、智能咨询6大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