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发银行零售分布式核心实现对客服务不停机的投产,技术人员持续减少
近日,浦发银行发布2025年半年报。数据显示,该行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905.59亿元,同比增加23.11亿元,增长2.62%;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297.37亿元,同比增加27.49亿元,增长10.19%。
在信息科技领域,截至报告期末,该行已累计递交信息科技专利申请1076件,获得专利授权316件。具体在新技术应用、数字基建建设等方面,该行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已构建千卡算力,零售分布式核心实现对客服务不停机的投产
浦发银行数智化战略在今年上半年取得一定成效,体现在客户经营、公司运营、风控升级3部分。
其中,公司运营部分,包括新技术应用、数据经营、数字基建建设3方面。
在新技术应用方面,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应用,支撑200余个数字员工应用场景建设,落地超50个标杆应用场景,赋能营销、风控、服务、运营、管理等业务场景。同步规划落实数字员工度量体系,从产出效能覆盖数智能力、业务成效两大维度30项指标和投入成本9项指标开展能效评估,联合发布《“人工智能+”应用规划白皮书1.0》。深化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跨境赛道中的应用,上线区块链合同比对功能等。
对于人工智能,浦发银行显然在加强布局。据7月消息,该行专门成立了人工智能中心,加快人工智能技术的迭代、应用,其AI技术已从场景化规划进入规模化应用。
在数据经营方面,融合内外部数据资源,提升数据模型精准性,应用于商机挖掘、精准营销、智能风控、产品运营、管理决策,报告期末累计运行在线模型617个。联合多家机构共同发布《商业银行数据经营管理实践报告》,以数据要素赋能客户经营、产品创新、运营提效。
在数字基建建设方面,企业级架构工程已全面转入实施落地阶段,正分批迭代投产业务能力需求。建成算力、算法、平台、知识四位一体的企业级数智基座。报告期末,已构建千卡算力,实现全栈国产化算力平台+开源大模型的金融应用,形成大小模型协同的“浦银智启”模型服务矩阵,同时搭建多维度大模型评测体系,形成超3万的评测数据集,初步构建千万级企业知识库。构建“一云多芯”的金融云建设全景蓝图,形成两地多中心部署架构,平台云主机规模达3.5万余台,容器规模达27.5万余个。
值得一提的是,浦发银行分布式架构体系基本成型,零售分布式核心于2025年5月顺利实现对客服务不停机的平稳投产。事实上,该行早在2024年报中透露,零售分布式核心重构建设已实现零售全量业务功能投产,彼时稳步推进境内分行存量零售客户的上线迁移。最新的进展意味着,其零售分布式核心项目或告一段落。
该行信用卡分布式核心系统则步伐更快,于2024年9月一次性成功切换投产上线。据介绍,信用卡分布式核心系统全栈自主可控的框架上完全适配分布式架构体系,实现了金融核心系统主机下移、全栈自主可控、单元化架构、分布式数据库、云原生部署、分布式架构体系、全面贯彻企业数据标准和两地四中心多活运行等方面的升级。
据《银行科技研究社》了解,浦发银行从2024年一季度开始明确提出“数智化战略”,该数智化战略体系中包含“五大赛道”,即聚焦科技金融、供应链金融、普惠金融、跨境金融、财资金融赛道。
浦发银行也在2025年半年报中具体介绍了数智化战略在“五大赛道”的执行情况。例如,在供应链金融上,采用人工智能技术打造无制式合同要素抽取能力,解决供应链金融合同审核难点,准确率达95%;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汽车金融业务项下对质押车辆7*24小时的实时定位预警等。
技术人员数量持续下降,科技条线近期不断迎来新变化
浦发银行表示,报告期末,其在职员工59178人,其中技术人员5993人,占比约10.13%。
据《银行科技研究社》了解,该行技术人员数量相较于2024年末有所下滑,但占总员工比重略有上升。
值得一提的是,浦发银行的科技条线在近期已迎来新的变化,包括成立超4年的科技子公司开业,以及多名管理人员变动等。
8月5日,浦银金科举行开业仪式,意味着其正式开始运作。该科技子公司将围绕3方面开展工作:面向集团子公司,构建集团IT共享服务中心模式,支持智能化场景应用拓展,为子公司数智化转型赋能;面向境外分行,支持非交易类业务系统建设,结合境外市场发展机遇助力分行创新业务,构建差异化竞争力;面向母行,配合业务部门甄选非银业务场景,构建对公客户赋能平台,助力打造“金融+非金融”综合服务。
管理人员变动方面,浦银金科总经理陈海宁出任该公司董事长;浦发银行总行数据管理部处长谢华雯,任总行数据管理部副总经理。
更早前,浦发银行总行数据管理部总经理刘刚,任科技发展部总经理;网络金融部总经理薛建华,任数据管理部总经理;平台研运中心总经理郭超靖,兼任网络金融部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