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洗钱活动致使全球市场每年损失5.5万亿美元
洗钱活动正在蚕食全球经济,据估计,全球市场每年损失5.5万亿美元。这相当于全球GDP的5%每年被洗钱,因为金融犯罪加剧了全球经济的动荡。但Napier AI与GlobalData合作开展的研究表明,通过人工智能驱动的反洗钱(AML)策略,全球经济体可以挽回3.3万亿美元的损失。
该研究估计,受监管的公司通过实施人工智能驱动的系统每年可节省高达1830亿美元的合规成本。
2025-2026年Napier人工智能/反洗钱指数:全球40个市场排名
《Napier人工智能/反洗钱指数2025-2026》全面洞察了人工智能(AI)对反洗钱和反恐融资(AML/CFT)的影响。该指数根据全球40个市场在金融犯罪合规方面的有效性对其进行了排名。
分析发现,按绝对值计算,中国、美国、德国和印度是受洗钱损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与此同时,阿联酋、罗马尼亚和南非等较小经济体的损失占GDP的比例最高。

金融犯罪持续对各国经济造成沉重打击。美国每年洗钱金额接近7300亿美元,相当于GDP的2.5%,使其成为受美元影响最大的单一市场之一,仅次于中国(约11000亿美元)。巴西是受洗钱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非法金融造成的损失接近GDP的8%。德国每年的洗钱损失超过2090亿美元,占GDP的4.5%。
英国:洗钱金额相当于GDP的5.35%
在英国,洗钱每年耗费1950亿美元,占GDP的5.35%。与上一年相比,这一数字有所恶化。这主要是由于合规成本上升以及伦敦继续扮演全球外资流动中心的角色。
人工智能投资巨大,但尚未开始产生回报。相比之下,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得益于早期人工智能的采用和监管漏洞的弥补,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步。
负担不仅在于财务,还在于运营。世界各地的合规团队都在疲于应对每日大量的可疑活动警报,其中许多警报最终被证明是误报。在英国,机构通常每天要处理250到300条警报。在澳大利亚,这个数字接近2,000条。在尼日利亚,合规团队每天要处理3,000到5,000条警报,而在乌干达,这个数字约为600条。这些警报数量与GDP损失密切相关,表明不堪重负的系统如何让犯罪活动有机可乘。
这表明非法资金流动总额总体呈现增长态势。包括英国、德国和巴西在内的几个主要经济体,其非法资金流动相对于GDP的影响均有所恶化,凸显出各国的进展并不均衡,发达市场和新兴市场的金融犯罪负担依然严峻。
人工智能的采用开始产生影响
Napier AI首席执行官Greg Watson表示:“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全球洗钱仍然是一个数万亿美元的问题,但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人工智能的应用正在开始产生影响。挑战在于,合规团队仍然被警报淹没,浪费时间去追踪误报。更智能的系统可以帮助减少噪音,提高检测能力,并带来真正的经济效益。”
“对于巴西和英国等GDP影响过高的国家来说,人工智能推动的效率提升机会是巨大的。
与去年全球损失5.2万亿美元的指数相比,最新结果显示金融犯罪稳步增长。但英国等市场的恶化凸显出,这场斗争远未结束,对可解释、合规优先的人工智能的需求从未如此迫切。
关税:金融犯罪的新漏洞浮现
今年关税的快速出台是洗钱活动持续猖獗、滋生金融犯罪的一大核心原因。随着企业和供应链因关税而重组,洗钱和金融犯罪的新漏洞也随之出现,犯罪组织操纵付款、伪造发票数据,并通过第三国运送货物以掩盖其真实来源。人工智能的引入可以在规避这些风险方面发挥核心作用,帮助检测可疑活动并提高警报的准确性,从而为经济体节省数千亿美元。
Napier人工智能/反洗钱指数也凸显了人工智能在改变金融犯罪合规方面的巨大潜力。在该指数的调查中,73%的行业受访者认为人工智能对于交易标记“非常有用”。约27%的受访者认为人工智能是反洗钱流程中检测可疑活动的最有效工具。
- 【一周观察】央行金融科技发展奖名单公布,银行科技部负责人再收反洗钱罚单
- 防范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部际联席会议召开严厉打击利用APP开展非法金融活动专题会议
- 浙商银行等3家银行科技部/网金部负责人收反洗钱罚单
- GLEIF携手加密货币反洗钱公司Notabene,将LEI嵌入稳定币支付合规新平台
- 2025年辽宁省反洗钱工作联席会议召开,严厉打击洗钱犯罪
-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发布白皮书:洗钱犯罪加速向数字支付、虚拟货币等新领域渗透
- 国务院金融工作报告:推进第五轮反洗钱国际评估实施阶段各项任务
- 央行行长潘功胜作国务院金融工作报告,涉跨境支付、反洗钱、支付互联互通等
- 中行河南分行反洗钱辅助管理系统新增智能管理项目招标
- 北京银行信用卡中心数字化收单系统、银行卡综合业务平台对接新反洗钱系统项目竞争性磋商公告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9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