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数字人民币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调研与建议


2023-8-17 10:18

编者按

苏州是首批数字人民币试点城市,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不仅是苏州完成国家战略任务之需,更是推进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融合发展、实现产业突破式变革的核心抓手。作者围绕优化开放创新生态、培育优势企业、共建场景创新策源地、打造适宜的产业营商环境、增强普惠价值体验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现将全文转载如下,以飨读者。

作者简介:

屠立峰,东吴智库研究员、苏州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

冯博,江苏现代财税治理协同创新中心专家,江苏省新时代民营经济研究院院长

徐涛,江苏现代金融研究基地首席专家

苏州作为首批数字人民币试点城市,拥有庞大的“人口、场景、数据”三大优势。自试点启动以来,应用场景不断丰富,交易金额、存量不断增加,增进了公众对数字人民币的认识。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不仅是苏州完成国家战略任务之需,更是推进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融合发展、实现产业突破式变革的核心抓手。为此,课题组围绕数字人民币产业合力、协同创新等问题开展深度调研,围绕优化开放创新生态、培育优势企业、共建场景创新策源地、打造适宜的产业营商环境、增强普惠价值体验等五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一、苏州数字人民币产业链生态发展现状

苏州抢抓数字金融跨越发展机遇,利用关键技术持续驱动数字人民币模式重构,从路径创新到技术创新不断突破。在深入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国家战略过程中,苏州积极打造数字人民币产业链(见图1),集聚1420家金融机构和数字金融生态圈企业,其中,数字金融生态圈企业接近400家。数字人民币发行环节(产业链上游),8家数字人民币运营机构(下文简称“运营机构”)持续发力,共创生态框架,安全加密、数字安全等技术支撑企业融合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投放与流通环节(产业链中游),20多家商业银行(下文简称“2.5层”银行)积极创新应用场景,支付机具改造、系统开发、身份认证等科技企业深度参与。支付结算环节(产业链下游)科创企业围绕智能卡制造、钱包支付服务等领域,不断培育核心竞争力。

图1 苏州数字人民币产业链与生态圈

(一)运营机构以平台建设培育数字人民币生态产业

中国人民银行指定10家运营机构负责数字人民币的兑换流通服务。苏州已经集齐了六大国有银行(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邮储)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为其他商业银行和科技企业参与数字人民币试点提供平台接口(网商银行、微众银行属于互联网银行,没有实体经营网店)。

一是运营机构积极搭建“政府—商业—个人—同业”联动场景库。推动银银、银政、银商、银校等主体合作,围绕民生服务类(水电煤等缴费)、商户消费类(商超支付接口)、工资代发类、财政税务类(企业奖补资金发放)、资金监管类(资金数字化监管平台)、社保医疗养老类(住房公积金缴存、医院缴费)以及商圈载体(圆融时代广场、吾悦广场、红星美凯龙、新民桥菜场等数十个),探索出一大批高质量的全国首创模式(如全国首创“数字人民币智能电表”“全电共享电动汽车充电机器人系统”“房改房售房款数币个人缴款”“工程款项结算交易”等)。

二是为数字人民币产业链其他环节输出技术能力。主动为数字人民币场景合作方输出智能合约等技术,加快创新场景系统对接开发。在不断扩大试点客户与场景的过程中,通过部分技术能力的复用,持续降低数字人民币获客和场景建设成本。

(二)“2.5层”银行以场景创新带动数字人民币扩链延链

一是依托苏州资源打造数字人民币实验室,为总行反哺技术经验与能力。一方面,依托总行数字人民币专业团队开展数字人民币创新工作;另一方面,发挥苏州分行数字人民币“创新试验田”的作用,反向支持总行业务推广。例如,民生银行在苏州率先落地数字人民币总部级创新型机构,成立“数字人民币应用创新实验室”,完成了10余个首创场景和数币功能,为总行提供了大量苏州案例与经验。常熟农商行成立全国县域农商行第一家数字人民币实验室,为金融产品设计铺设循环生态。苏州银行、南京银行、张家港农商行、太仓农商行、昆山农商行、苏州农商行等20多家“2.5层”银行都成立了数字人民币实验室,从组织架构上保障数字人民币的技术和场景研发。

二是苏州法人城商农商行主动承接政府项目,成为数字人民币场景探索的主力军。例如,苏州银行承接了大量的政府数字人民币应用与推广工作(如协助文广旅局落地博物馆数字人民币线下支付、协助财政局落地财政补贴数字人民币发放等),同时,不断强化自主研发能力,掌握数字人民币技术创新主动权(如苏州银行成为“2.5层”银行首个拥有自有渠道发放智能合约的机构)。

三是积极探索2.5层技术实现,搭设全方位场景生态。积极对接数研所、省联社以及各家运营机构,探索适合自身特色的数字人民币创新场景。例如,民生银行主要聚焦小微实体企业场景,浦发银行聚焦园林和医院等机构,各农商行面向三农和新市民需求搭建差异化、特色化的数字人民币场景生态。

(三)试点企业以技术创新支撑数字人民币体验升级

苏州拥有大量掌握金融科技能力的互联网平台和科技型企业,通过与数字人民币上下游产业链公司互联,形成产业发展合力。

一是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建设“线上平台+线下场景”双机制,为场景运维及业务推广提供支撑。例如,相城金科在参与“双十二苏州购物节”、数字人民币双离线支付活动中,通过单项试点、单个创新场景投放来获得点状收益,以点扩面最终带动规模。

二是发挥平台流量和数据优势,围绕细分场景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数字人民币应用体系。例如,食行生鲜针对数币支付、数币红包的发放、数币收单商户端的营销推广等建立自有平台,围绕线上生鲜消费(依托电商平台、社区智能冷柜)、食行APP(面向B端)、线下社区店和数字菜场业务构建多元化应用场景。在新用户、老会员、节日活动、私域社群和直播模块实施差异化促销,推进数字人民币在消费领域的宣传普及。

三是发挥数字技术优势,通过招引上下游企业共建场景。新开普依托公司技术的经验和能力,在校园、企业、公交、水利、农业、燃气和电力等行业加强多场景应用的落地能力。亚大数科发挥“数字人民币产业联盟”理事单位的资源和能力优势,积极研发推广软硬钱包应用场景及智能合约应用产品,参与冬奥会数字人民币应用,重点投入政务、教育、园区、跨境等场景建设。

二、苏州数字人民币产业链发展面临的现实挑战

(一)运营机构与“2.5层”银行开展“直连模式”面临的挑战

运营机构与“2.5层”银行的合作普遍采用直连模式,运营机构向“2.5层”银行输出数字人民币钱包的开立管理和使用能力,使用自身数字人民币额度代理“2.5层”银行同央行进行资金结算。“2.5层”银行利用自有渠道为客户开通数字人民币个人钱包,同时对接运营机构为客户开通对公钱包。

一是运营机构与“2.5层”银行的协同机制有待完善。一方面,“2.5层”银行数字人民币产品功能开发和升级程度依赖于与运营机构的对接效率。另一方面,规模较小的“2.5层”银行面临很大的技术更新挑战。例如,在限额、开钱包绑卡、新技术运用等方面,迫切需要寻求合作伙伴。

二是金融机构合作的接口和技术标准有待统一。运营机构与“2.5层”银行在持续推进技术接口优化和相关标准建设等方面还面临挑战,需要突破合作壁垒。

三是第二批入围的运营机构面临“后发劣势”。例如,“2.5层”银行、互联网平台企业接入第二批入围的运营机构,需要新的开发投入,在盈利性较弱的当前,“2.5层”银行也不愿意投入成本再次开发对接,后入围的运营机构面临“后发劣势”。

(二)“2.5层”银行深度参与数字人民币产业链面临的挑战

一是商业银行场景盈利性有待提升。由于经营数字人民币不收取交易费用,成熟的、可盈利的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不多,银行在推进数字人民币产品研发、营销和客户维护成本压力较大。

二是部分新技术缺乏完善的业务规范或管理办法,影响运营机构创新业务落地。运营机构需要及时匹配市场和客户需求完成技术更新迭代,甚至要为客户做定制化开发,但有时会因为缺少央行层面的技术规范,造成事后相关产品不完善。

三是证券机构业务方案的体系化建设要求高,迫切需要监管支持。个人大额支付场景开通和认证工作较为繁琐,接口需要和总部对接,技术联调和沟通成本高。

四是保险机构应用场景创新缺少政策指导。由于数字人民币作为现金如何与保险行业现有规则协同管理方面缺乏政策指导,试点机构推进缓慢。

五是金融科技企业缺少合作场景和资源支持。产品优化以及新产品研发需要高端技术人员参与。苏州数字产业缺少龙头型市场主体带动,数字人民币关键技术和创新能力仍需增强

三、强化苏州数字人民币产业链协同创新的对策建议

(一)发挥试点城市先发优势,优化数字人民币开放创新生态

一要搭建苏州数字人民币产业联合数据开放平台。推进苏州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加强医疗、交通、教育、科技创新、生活服务等多领域的数据资源开放程度,通过苏州市大数据集团率先对银行等金融机构开放公共数据。

二是鼓励运营机构和“2.5层”银行开放API技术,实现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企业的资源共享。借助苏州银行等地方法人商业银行在数字化转型和数字人民币领域的先行优势,以数字人民币为试点探索实行开放银行机制。推动银行加快数字化转型,结合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刻画客户画像,设计个性化的信息推送,提高用户查找数据的效率。

(二)挖掘数字化转型优势,培育数字人民币优势企业

一是鼓励金融机构在苏州的分支机构,积极向总部争取资源倾斜,进一步加强技术支持与功能迭代。挖掘苏州特色需求,和总行保持积极沟通,实现总分联动,提升创新力。

二是构建雨林型数字人民币创新生态。吸引金融科技独角兽企业在苏州集聚,推动银行、保险、券商以及其他专业金融机构与科技企业之间的联动衔接,为优势企业提供全方位、一体化的数字人民币科技服务。

(三)发挥金融机构牌照优势,共建数字人民币场景创新策源地

一是鼓励金融机构与金融科技企业合作打造可持续盈利的场景项目。建立金融机构与民营科创企业的信任机制,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底层技术构建风控技术系统,打通金融机构与民营科创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二是发挥金融机构与民营科技企业各自的比较优势,进行协作创新。在营销和获客等前端业务方面,由金融机构发挥牌照优势,增加金融业务的客流量和覆盖面,放大金融市场整体规模。

三是积极建设数字人民币产业基地,加强新模式新平台试点。在工业园区、相城区等数字金融创新高地开展数字人民币项目垂直孵化平台、数字人民币项目公共研发服务平台、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创新库与产品展示平台等新模式试点,带动产业领域关键技术的创新突破。

(四)发挥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优势,打造适宜的数字人民币产业营商环境

一是为数字人民币创新与应用提供良好的规则环境。发挥苏州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的优势,推进数字人民币创新项目的功能监管、联合监管和集中监管,对于数字人民币创新项目采取“风险导向”差异化监管试点,发挥金融科技创新监管机制以点带面作用,突破数字人民币监管(包括硬钱包)面临的困境。

二是争取从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获得更多指导和支持。争取央行赋予苏州更多政策空间,推动苏州成为数字人民币宏观审慎管理的样本。

三是强化面向数字人民币产业链的政策引领效果。给予技术研发型企业房租减免、政策补贴、融资支持、业务支持等一揽子支持举措,提振企业信心,引导企业投入更多的资源开拓数字人民币市场。

(五)发挥数字经济基础设施优势,增强数字人民币普惠价值体验

一是加强数字人民币应用优势宣传。鼓励数字人民币场景创新机构与苏州电视台合作制作数字人民币应用科普宣讲节目,围绕民众日常衣食住行游医娱购的高频次场景,通过专家讲解或动画演示宣传教育数字人民币的使用方式、展示效果体验,特别是在年长市民群体中营造健康稳定的推广使用氛围。

二是着力解决数字人民币推广过程中的数字鸿沟问题。将硬钱包和数字人民币受理终端作为打造“数字苏州”的一项基础设施投入,充分考虑各群体的差异化使用需求,降低“数字鸿沟”带来的使用障碍,为市民提供普惠易得、高效便捷的数字人民币服务。

本文转载目的在于知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刊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评论加载中
相关文章

月点击排行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1-2023 移动支付网    粤ICP备11061396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994号
深圳市宇通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28区宝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C座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