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当“中国第一家AI银行”?正以“1+N”组织结构推动大模型应用


2025-6-30 11:42来源:移动支付网    作者:木子剑

银行业正展开AI领域的角逐,多家银行用AI吸引眼球。近日,浙商银行或当“中国第一家AI银行”的消息引发关注。事实上,不管是从金融科技建设来说,还是只看AI布局,浙商银行不算很突出,那么它能戴上“第一家AI银行”的帽子吗?

浙商银行要成为第一家AI银行?正采取“1+N”组织结构推动大模型应用

近日,浙商银行召开股东会,董事长陆建强透露,近期与马云进行对接,马云提出希望浙商银行成为“AI+时代”中国第一家AI银行。

从浙商银行的行动而言,该行确实在加码AI。

据悉,近三年来,浙商银行持续推进AI技术在业务中的应用,陆建强每两个月组织一次AI专题会议,并以项目化方式落地相关工作。

陆建强指出,依赖房地产抵押担保的传统银行业务模式已发生转变,未来银行发展新动能在于数字化与场景化。目前,浙商银行已确定AI技术两大重点应用方向:一是搭建AI风控体系,旨在以机器智能取代传统人工管理,实现风险管控升级;二是开展数字化、AI驱动的财富管理业务,该业务的AI化项目已在上海全面启动,后续将借助机器计算能力开展财富管理服务。

据《银行科技研究社》了解,浙商银行还成立了相关机构来研究AI。

该行2024年报介绍,成立金融科技研究院,开展大模型、数字人、量子技术等新技术研究应用,推进大模型通用产品建设,集成智能问答、公文写作等能力。正式发布“数智体验官”—数字人“智盈”,在展厅、经营管理驾驶舱等场景上线应用。

从2个月前浙商银行科技管理部总经理董佳艺透露的信息可知,该行正体系化、大规模推进AI技术的场景化创新应用,具体包括3方面:一是加速云计算平台建设,打造算力底座;二是加强数据治理,充实AI燃料;三是深化AI应用,打造赋能全域场景的AI应用体系。

而推动大模型应用,需要一个有效的组织模式。浙商银行采取的是“1+N”组织结构,即一个模型团队加上N个研发团队。模型团队先与一两个业务团队或业务部门合作打造大模型应用样板,在此过程中提炼出规则、方法、制度以及操作和培训内容,然后快速复制到N个团队,也就是各业务条线对应的业务研发部门或中心,这些部门以场景研发为主,而模型团队作为底层工具平台和技术支撑。

回到“马云希望浙商银行成为第一家AI银行”这件事上,浙商银行与阿里巴巴、蚂蚁集团同处杭州,该行若与后两者在AI上达成合作,相比大多数银行而言,可能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毕竟,阿里在AI/大模型技术领域是有实力的。

不过,阿里巴巴/蚂蚁集团旗下的网商银行为何不是“马云希望的第一家AI银行”呢?毕竟这才是“亲儿子”,且网商银行作为不设线下网点的互联网银行,做到“AI银行”的可能性更大。

值得一提的是,网商银行行长冯亮在6月25日介绍了该行的AI银行图景——成为千万小微企业的CFO(首席财务官),即借助AI技术,让小微企业拥有AI CFO,帮助创造增量价值。

如此看来,网商银行的AI目标也不小。要不然,浙商银行与网商银行先争一下“浙江省第一家AI银行”的名号,再与全国其他银行争当“中国第一家AI银行”。

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民营银行等均盯上“AI银行”

据《银行科技研究社》了解,在全国范围内,已有多家银行发力AI,涉及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民营银行等。

其中,微众银行剑指“AI原生银行”,北京银行“All in AI”,上海银行全面拥抱AI,工行、农行、交行、浦发银行等发布了相关方案。

2025年3月消息,微众银行彼时宣布要从数字银行迈向AI原生银行。该行早在1月推出了金融行业AI智算场景首款自研交换机,这款交换机的投入使用,为其迈向AI原生奠定重要基础。

据悉,微众银行已构建起AI基础设施、AI应用、AI治理三个层次的AI系统化能力。在基础设施层面,该行自研了算力可调配、模型可插拔、成效可度量、模型资产可管理的AI工程化平台,支持DeepSeek等主流开源大模型的私有化部署。在治理层面,微众银行已构建“AI应用热力图”,该工具将全行AI应用划入45个区块,自动收集并分析各场景算力使用情况,从管理视角分析全行AI设施建设与应用发展情况,并将AI风险纳入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微众银行数字金融发展部负责人姚辉亚表示,数字银行在由数字原生迈向AI原生的征途中,产品设计、研发、运营等过程中都将基于AI理念进行,AI成为功能的自然组成部分。

北京银行早就强调打造“人工智能驱动的商业银行”,其在2021年6月就启动“京智大脑”项目,致力于搭建一个全行级的人工智能平台。

2025年2月,北京银行更是宣布全面启动“All in AI”战略。彼时还透露其已实现DeepSeek全栈国产化金融应用。

上海银行方面,在2025年4月推出业内首个AI原生手机银行。其副行长兼首席信息官胡德斌称表示,该行不仅在AI手机银行方面做了初步的尝试,后续也将在风险管理、合规管理、内部运营效率等方面全面拥抱以大模型为代表的AI技术。

另外,已有多家银行针对人工智能发布相关实施方案或行动计划。在2025年3月,就有工行、交行、浦发银行等行动起来。

工行发布《领航AI+行动计划》,旨在构建以“工银智涌”大模型为核心、融合传统人工智能的新一代企业级业务赋能模型,全面推进金融服务智能化升级。其将从组织模式、核心技术、客户服务、场景创新、生态共建5方面发力。

交行发布《“人工智能+”行动方案(2025-2026年)》,以建设完善“1+1+N”三维一体的人工智能框架体系,打造1个AI能力整合平台,形成1套模型治理体系,赋能N个应用场景。

浦发银行发布《“人工智能+”应用规划白皮书1.0》,融合企业级知识库,以对公授信流程AI赋能、数智普惠AI应用、投行并购展业、浦惠来了、智能托管、智能财资等6大应用为切入点,在普惠金融、绿色金融、风险控制、科技创新等领域快速建成50+应用场景,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业务场景深度融合。

农行则早在2024年11月发布《“人工智能+”创新实施纲要》,按照“两条路径、八大领域、六个方面、三个阶段”的总体策略,指导性部署该行智慧银行“AI+”建设与应用。

这场AI的角逐,或将进入白热化。

本文为作者授权发布,不代表移动支付网立场,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未按照规范转载者,移动支付网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评论加载中
相关文章

月点击排行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1-2025 移动支付网    粤ICP备11061396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994号
深圳市宇通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28区宝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C座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