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参与国家可信数据空间创新发展试点,区块链技术从3方面赋能


2025-9-3 11:23来源:移动支付网    作者:木子剑

近期,工行入选国家可信数据空间创新发展试点名单。而近日,工行相关团队介绍了该行可信数据空间建设上的实践情况。

7月,国家数据局公布2025年可信数据空间创新发展试点名单。公告显示,共有63个试点项目入选,包括13个城市、22个行业和28个企业的可信数据空间。其中,中国工商银行、中国人寿保险作为金融机构代表入选企业可信数据空间方向试点单位。

据国家数据局之前发布的《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可信数据空间创新发展试点工作的通知》,企业可信数据空间试点具体指的是,支持龙头企业等运营企业可信数据空间,深化数据驱动型创新实践,完善数据供给机制,丰富数据应用场景,带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生态合作伙伴等协同开放共享数据资源。围绕业务协同、资源优化、服务增值等供应链企业共性需求,打造一批数据产品和服务,培育供应链协同创新模式。面向中小企业提供普惠性、便利性数据产品和服务,赋能中小企业用数创新。

就在近日,工行金融科技研究院区块链研究团队在《中国金融电脑》撰文分享了区块链赋能可信数据空间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工行团队表示,区块链赋能可信数据空间建设,体现在:一是可直接应用区块链已有能力(如分布式数字身份认证、可信存证等),实现接入核验审查和存证溯源;二是通过“区块链+”融合使用控制、隐私计算、数据目录、数据确权授权等技术和机制,实现履约机制与数据管控,以及数据发布发现、互操作、运营和权益保障等;三是可将跨链、数字钱包、合约开发等面向数字资产场景的技术,改造优化为支持跨空间交互等面向数据资产场景的技术。如此,区块链可为可信数据空间提供一个成熟且易扩展的底层交互基础设施。

在工行的实践中,其探索使用能够进行多方共识、联接多方主体的区块链技术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共用的可行方案,通过“区块链+”协同融合隐私计算、数据使用控制等技术,重点解决数据流通中的权属不清、隐私泄露与滥用问题,为数据可信流通构建了基础支撑。工行还对“基于浦江数链的金融行业级数据授权链”“金融同业首个开放式数据交易平台”2个案例进行了介绍。

此外,工行正加速推进可信数据空间建设,以智能合约为载体,通过将数据权益主体的数据使用控制意愿转化为可执行的智能合约条款,成功解决了数据可控的前置性问题,实现对数据资产使用时间、地点、主体、行为和客体等因素的有效管控,并拟在总分行用数及行外催收、授信、营销等场景进行应用探索。

据《银行科技研究社》了解,可信数据空间是基于共识规则,联接多方主体,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共用的一种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

金融机构参与可信数据空间创新发展试点,或有助于提升数据治理水平、推动业务发展、提升竞争力,同时促进行业数据流通共享、助力数字化转型等。

本文为作者授权发布,不代表移动支付网立场,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未按照规范转载者,移动支付网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评论加载中
相关文章

月点击排行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1-2025 移动支付网    粤ICP备11061396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994号
深圳市宇通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28区宝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C座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