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微信与支付宝好友转账 晚了这么久是否值得期待?
在支付宝钱包开通向通讯录好友转账功能后很长一段时间,造势已久的腾讯却一直显得无动于衷。但昨日,微信好友转账功能终于上线。微信用户可以通过“我的钱包”(原“我的银行卡”)中的“转账”功能,直接向通讯录中的微信好友发起转账。
以即时通讯工具起步的微信,摆出了一副“为用户打造一站式资金管理平台”的姿态。
易观智库分析师李烨认为,目前互联网巨头在移动支付上着重发力,从侧面说明各家互联网金融体系还处于初步构建之中。用户、商户是流量来源,支付是闭环核心,大数据是后台基础,缺一不可。
具体而言,在新版微信“我的钱包”栏目下,钱包、转账、电商、理财、信用卡还款、手机充值、打车及各类生活服务应用悉数到位。这些功能已经与阿里巴巴的支付宝钱包所差无几。
无论是微信好友转账,或是支付宝通讯录转账,都属于基于社交关系链的移动资金管理,可以省去以往转账时输入账号信息的繁琐手续,提高了用户移动端资金管理的效率与便捷性。
然而仔细对比这两款产品,其在使用设计上存在多处细微差异。
二者最大的不同是,通过微信向好友转账时,收款好友需要在1天内对款项进行确认,同意后付款才能成功,否则款项将会退还给支付方。然而在支付宝钱包中,无需收款方确认,付款方单方面操作即可完成转账。
另外,在支付宝钱包中,付款人可以选择将钱转账到好友支付宝或直接打到对方银行卡中。在新版微信中,用户只能将钱转到对方的微信“零钱”账户中,收款方可以用于在微信内支付消费、AA收款、微信红包,或是转账给其他好友。如果需要将收款提现,收款方需要先绑定银行卡再转出,资金会在1日后到账。
微信此招看起来是为了直接增加用户的微信支付消费次数和频率。
用腾讯自己的话来说,“现在这个阶段,是用户习惯的养成期,重要的不是谁先做,而是谁能抓住用户,并提供丰富的应用场景”。
然而微信版钱包,从上述与支付宝钱包两个细微的不同设计来看,在操作便利性和交易及时性上或许会打些折扣。用户是否真的会养成这样的转账习惯?这些应用场景对曾将微信视为即时通讯工具的用户而言,是否又真的足够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