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账户型为基础,收费模式下”的数字人民币?


2023-10-20 9:30来源:移动支付网    作者:佘云峰

不久前,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周小川在2023中国(北京)数字金融论坛上针对数字人民币的发展表达了几个观点,其中有两点非常具有建设性和前瞻性。

数字人民币主要以账户型为基础

周小川认为,数字人民币的发展,主要以账户型数字货币为基础。也就是说,代币型数字货币是一个可能有发展空间的路径,但是主流还是账户型的数字货币。

如何理解呢?其实这与目前监管在推行数字人民币的路径上,有着较大的契合度。

移动支付网曾在此前发表过一篇文章讨论数字人民币在钱包路径的选择《由价值模式向账户模式“升级”,数字人民币双离线并非主流》,我们认为随着数字人民币的试点推行,基于安全和体验的考虑,账户模式以及准账户模式或将成为未来的主流,而价值模式仅是补充。

众所周知,数字人民币兼容基于账户(account-based)、基于准账户(quasi-account-based)和基于价值(value-based)等三种方式,采用可变面额设计,以加密币串形式实现价值转移。从数字人民币硬钱包的表现形式来看,目前准账户模式是主流,账户模式也已经落地成型,价值模式虽然具备技术条件,但真正推行起来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周小川表示,账户型与代币型的选择,与是否中心化的路线选择也有较大关系。在管理模式上,数字人民币需要坚持双层运营体系和中心化的管理理念。

为什么要坚持中心化的管理理念?前央行行长易纲曾表示,因为央行数字货币是央行对社会公众的负债,必须保证和加强央行宏观审慎和货币政策的调控职能,要保持原有的货币政策的传导方式。

在双层运营架构中,第一层是中心化管理,类似于央行必须知道发出了多少流通现金,也必须要知道发出了多少数字货币。客户之间的转账、交易活动是在第二层,大量的客户信息存储在第二层,即工、农、中、建、交或微信支付宝等,他们有义务负责隐私保护、反洗钱、反恐融资等,只是把必要的信息报给人民银行。

从这个方向来看,以账户型为基础是中心化管理的必要条件,央行必须对数字人民币整体有管理权,而如果大量采用价值模式的代币型数字人民币则会导致央行对其管理产生空窗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在正式推出之前,这样的安全问题必须控制到最小,而正式推出之后不在央行管理之下的价值模式数字人民币需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也因此,准账户、账户模式的钱包都是账户型数字人民币的表现形式,将会是未来数字人民币的主要发展方向,而价值模式作为代币型的发展路径,作为补充形式仍然需要继续探索。

双层运营下需要设定价格体系

周小川认为,在双层运营体系下,政策制定要让数字支付系统独立生存,要设定一个价格体系,让数字支付系统能够进行服务收费。其实费率可以很低,对于客户来讲影响相当小。如果没有收费机制,就会导致交叉补贴和交叉销售,支付系统服务商会把眼睛瞄向其他不该注重的方面。

数字人民币采用双层运营体系,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为了最大限度调动商业银行等市场机构的积极性。央行发行数字人民币,但是不直接面向居民和企业客户,而是通过向制定运营机构发行数字人民币,由他们作为运营方直接服务客户。

易纲曾撰文表示,双层运营有利于充分利用商业机构现有资源、人才、技术等优势,通过市场驱动,促进创新和竞争。在业务资源上,商业银行和科技公司的IT设施比较成熟,用户基础庞大。在人力资源上,商业银行和科技公司人才储备也比较充分。央行主要进行顶层设计,以及法律规范和监管标准,顶层架构、法律规范、监管要求都设计好之后,服务交给市场,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双层运营有助于分散风险。央行不预设技术路径,保持开放,不同机构可以探索不同的技术路径,通过竞争实现系统优化。

但在试点阶段,这样的资源优化配置的设计,似乎与市场发展有着较大差距,而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激励机制”问题。

目前,双层运营体系下的核心是运营机构,其人财物投入最大,成本最高,但没有直接的收益。数字人民币的运营更多变成了运营机构获客的一种方式,这不利于后期的推广和发展。

数字人民币支付即结算的特征,的确有利于支付流程的高效实现,但也降低了支付过程方的参与度,甚至切断了其中的利率获取空间。

作为2.5层的众多参与方,在数字人民币的非运营工作上与2层机构有着较高的重合度。目前10家运营机构自身也是商业银行,在业务和客群上与2.5层的商业银行机有着一定的竞争关系,2层机构借助在钱包品牌和运营机构角色,挤压了2.5层业务空间,似乎影响了中小银行试点过程的积极性。

目前参与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的机构越来越多,2.5层在角色定位、责任划分和信息保护等环节缺乏清晰规范,没有收益点,多数试点地区2.5层机构的参与积极性非常有限。

因此,在移动支付网看来,在双层运营体系下,无论是2层还是2.5层机构,数字人民币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完善的“商业模式”,一方面在于不同层级之间各类机构的协同合作问题,另一方面在于不同机构各自的职能以及参与之下的收益点问题。

结语

至于,“收费”是否会影响数字人民币“零手续费”的特点,其实用户大可放心,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对于用户还是商户,数字人民币的兑换和兑回现在乃至未来都会是“零手续费”的。但是,未来商业模式完善之后,在价格体系之下机构们的费率收益是否会转嫁到用户和商户身上,这就不得而知了!

本文为作者授权发布,不代表移动支付网立场,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未按照规范转载者,移动支付网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评论加载中
相关文章

月点击排行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1-2023 移动支付网    粤ICP备11061396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994号
深圳市宇通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28区宝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C座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