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搭建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初探


2024-3-13 9:32来源:移动支付网    作者:康玮

导读:数字人民币的试点和未来正式推出,是数字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其“互联互通”特性体现了互联网“拆墙”的要求,其“可控匿名”特性体现了消费者信息保护的要求,其“账户松耦合”特性则体现了普惠金融的要求。数字人民币的这些新特性与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和现有业务存在关联;同时对于数字人民币来说,只有依托各类线上、线下场景,才能真正触及百姓生活和各行各业,实现从理论到现实的飞跃。

本文将从数字人民币的主要特性、适用场景、搭建方式、相关收益等相关方面,探讨商业银行如何搭建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

关键词:数字人民币、商业银行、场景搭建

一、数字人民币的主要特性

我国研发数字人民币这一金融基础设施,旨在满足数字经济条件下公众对现金的需求,支持零售支付领域稳健高效、创新竞争,支撑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同时数字人民币在提高支付可得性、降低支付成本、提升效率、钱包多样化等方面,可以提升普惠金融发展水平。

根据人民银行2021年7月发布的《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数字人民币在设计时兼顾现钞硬币和电子支付的优势,既具有现金的“支付即结算”和匿名等特性,又具有电子支付低成本、便携高效、不易伪造等优点。数字人民币的主要设计特性包括:

(一)兼具账户/现金特性。数字人民币与银行账户“松耦合”,即钱包可以不绑定银行账户,用户根据需要选择开立不同身份识别强度的钱包;同时数字人民币面额可变,可通过加密币串形式实现价值转移;数字人民币被定位为M0,即流通中的现金,不计付利息。

(二)使用成本低。人民银行不向指定运营机构收取数字人民币兑换、流通费用,指定运营机构也不向个人客户收取数字人民币的兑换费用。

(三)支付即结算。通过数字人民币钱包进行的资金划转,均体现交易的最终性,即“支付即结算”。

(四)可控匿名。数字人民币遵循“小额匿名、大额依法可溯”的原则,可满足公众对小额匿名支付的需求。数字人民币体系收集的交易信息少于传统电子支付模式,除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不提供给第三方或其他政府部门。

(五)安全性较高。数字人民币综合使用数字证书、数字签名、加密存储等技术,并已初步建成多层次安全防护体系,保障全生命周期风险可控。

(六)可编程性。数字人民币通过加载不影响货币功能的智能合约实现可编程性,在确保安全合规的前提下,可根据交易双方商定的条件、规则自动付款,促进业务模式创新。

二、主要适用场景梳理

基于前文所述数字人民币的主要设计特性,结合商业银行业务实际和经营目标,下文尝试对数字人民币的主要适用场景进行梳理:

(一)对现金的数字形式补充。数字人民币将进一步降低公众获得金融服务的门槛,没有银行账户的公众通过开立钱包即可获取基础金融服务,如生活缴费、公交地铁、商超购物、红包收付等传统使用现金的场景。

(二)提高资金流通效率。数字人民币所具备的“支付即结算”特性,有利于企业及个人用户提高资金周转效率,包括B端、C端、G端间的资金流通划转等。

(三)跨越“数字鸿沟”。在一些网络基础设施较弱的地方如偏远山区,数字金融技术较难推广普及;对于有障碍人群如老年人、残疾人等,现有数字金融普惠服务也很难高效覆盖。这些都是数字人民币通过离线支付、硬件钱包可以跨越的“数字鸿沟”。

(四)促进市场竞争。目前一些定位于当地展业的中小银行、微型金融机构由于科技实力较弱、数字化转型困难,难以与大型机构竞争,被迫退出一些细分、长尾市场。而数字人民币则提供了一个互联互通的平台,为小微金融机构赋能。

(五)减费让利。人民银行不向作为数字人民币指定运营商的商业银行收取费用,后者也不向个人客户收取数字人民币兑换服务费,这有助于减轻实体经济负担、优化营商环境。

(六)消费者信息保护。目前的电子支付技术在高效识别用户身份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关个人信息风险,威胁普惠金融的稳健发展。数字人民币综合使用数字证书、数字签名、加密存储等技术,同时结合可控匿名特性,能够较好地解决消费者信息保护问题。

(七)改善跨境零售支付。在二十国集团(G20)等国际组织关于改善跨境支付的倡议下,未来有望拓展数字人民币在跨境领域的使用场景,在传统的SWIFT等体系之外提供新的跨境汇款解决方案。

三、场景搭建方式

对于数字人民币来说,其设计使用场景主要在“零售”领域,不涉及人民银行及金融机构之间的“批发”领域。结合前文梳理分析,商业银行搭建数字人民币场景,可以考虑从个人、企业和政府等方面着手,以定制场景满足特定支付业务需求,充分体现数字人民币的功能特性,以场景为支撑点和发力点,逐步实现数字人民币的设计愿景。具体搭建方式阐述如下:

(一)个人服务。个人是使用数字人民币服务的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用户群体,个人服务主要涉及电商、商超、公交、跨境等多个具体场景。

1.电商

数字人民币的推广具有后发优势,能够充分利用已有的数字支付场景,包括商业银行自建的线上商城、各类央企电商、大型互联网平台(如京东商城、淘宝商城)等,在符合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有关规定的前提下,可以在现有电商平台开通数字人民币支付,从而借助各类商业优惠、满减活动,以及成熟有效的商业模式,达到批量获客、快速活客的效果。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功能相似,数字人民币和电子支付工具存在本质不同:一是数字人民币是国家法定货币,是安全等级最高的资产;二是数字人民币支持离线交易,可不依赖银行账户完成价值转移;三是数字人民币支持可控匿名,有利于保护个人隐私及用户信息安全。

2.商超

各类连锁超市、社区商超等,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是现金的传统使用场景之一。传统纸钞、硬币存在保管不便、防伪困难等不足,而数字人民币可以很好地对现金形成补充,成为人人可用的数字化现金。同时数字人民币所具有的个人用户免兑换费、小额匿名、硬件钱包双离线支付(用于航班、高铁、加油站等离线场景)等特性,也有助于提升客户线上、线下使用体验。

3.公交

公交、地铁、共享单车等,属于典型的小额高频支付场景。除联网使用软钱包外,公交场景适合于应用各类硬件钱包,特别是三大电信运营商研发的基于超级SIM卡的硬件钱包,有望以物美价廉的优势,完成大规模的商业应用。同时,为缓解在数字化时代,金融弱势群体(如老年人等)面临的不会用、不敢用电子产品的困境,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还牵头推出了各类数字人民币可视卡产品。

4.跨境

数字人民币具备跨境支付的应用潜力,但当前主要用于满足国内零售支付的需要。未来根据国内试点情况和国际社会需要,人民银行将在充分尊重双方货币主权、依法合规的前提下探索跨境支付试点,如目前多方推进研发的“多国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

(二)企业服务。《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明确:“法人和非法人机构可开立对公钱包,并按照临柜开立还是远程开立确定交易、余额限额,钱包功能可依据用户需求定制。”数字人民币的企业级应用具备巨大的想象空间。

1.B2B转账

由于数字人民币具备费率低、使用方便、安全性高等优势,对于企业客户而言,可以通过数字人民币对公钱包完成B2B直接转账,一方面满足对公快速转账需求(如对于供应链核心企业来说,存在大量与上、下游厂商的转账支付);另一方面可以引入母子钱包架构,实现大型连锁商超等总部客户对分支网点收入的实时或定时归集。在条件成熟时,可以引入智能合约等编程功能,进一步实现模块化的受控支付场景搭建。

2.受控支付

由于数字人民币具备可编程特性,可以加载智能合约实现条件支付、担保支付等较为复杂的功能,比如应用单用途预付卡智能合约,既有利于提高发卡机构运营效率,也有助于解决挪用资金、侵害消费者权益等行业痼疾。

3.代发工资

对于企事业单位来说,代发工资、补贴及员工福利等场景,均可以应用数字人民币,员工领取数字人民币后,即可在单位或园区内部使用,如就餐、购物等,有利于提高相关单位的资金发放和管理效率。

4.对公贷款

对于传统对公贷款业务来说,一大痛点在于放款后,借款人可能没有按照指定用途使用贷款资金,受托支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信贷资金监管问题,但是流程不够灵活便捷,如果基于数字人民币的可编程特性,在放款时设置相关支付信息,就能锁定贷款资金的最终流向。

(三)政务服务。对地方政府来说,为市民提供高效安全的资金流通服务,是实现智慧政务的重要基石。具体场景搭建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缴费

除了缴税退税和社保缴费,学费、水电费等民生缴费事项也非常适合应用数字人民币,不仅没有手续费,而且资金实时到账,不会滞留在中间环节。

2.补贴

由于数字人民币具有远程开立钱包、可编程等特性,因此非常适合用于向特定主体发放具有特定用途的补贴资金,如在政府发放的科技创新券或扶贫、涉农补贴中引入数字人民币及智能合约,实现补贴资金的智能、有序和安全发放。

3.红包

支持政府、企事业单位、商户向指定人员发放数字人民币形态的红包或消费券,预先设定红包的使用期限和场景,用于满足补贴及刺激消费等需求,到期未用的红包会自动回收。

4.三农

通过搭建“乡村振兴”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可以利用数字人民币这一新型金融基础设施服务三农大计,推动国家扶农助农相关政策精准落地,夯实乡村数字化发展基础、提升乡村信用水平,不断改善三农金融生态。

四、结语

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曾公开表示:数字人民币将为不同支付服务机构的创新发展提供公平的准入机会和统一基础设施,促进市场竞争择优;另一方面,利用数字人民币的法偿地位打破支付市场中的机构壁垒、工具壁垒和平台壁垒,实现数字人民币的全场景支付,提升零售支付服务的可达性和社会总福利水平。

总之,笔者认为,数字人民币的出现将为公众提供一种新型通用支付方式,从长期和全局来看,推广数字人民币不但有利于服务广大人民群众、有利于零售支付领域的公平、效率和安全,而且也将有利于商业银行的业务升级和发展,提升其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整体竞争优势。

评论加载中
相关文章

月点击排行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1-2024 移动支付网    粤ICP备11061396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994号
深圳市宇通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28区宝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C座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