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ridge:数字经济时代的国际支付体系创新


2024-5-14 9:39

编者按

mBridge是数字经济时代国际金融基础设施的重大创新,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2022年8月15日至9月23日,来自中国、中国香港、阿联酋和泰国的20家商业银行以及各自的央行或货币当局在mBridge上完成国际首例基于真实交易场景的试点测试,累计完成跨境支付和外汇同步交收164笔,结算金额折合人民币超过1.5亿元,其中,数字人民币交易笔数占比46.6%,结算金额占比15.5%。作为数字经济时代国际支付体系的重要创新,mBridge相比传统代理行支付模式具有去中心化的技术机制和高效包容的监管机制,显著降低了跨境支付的时间、成本和复杂性,大幅提升了国际贸易效率。本文通过深度调研多家参与mBridge试点的央行机构和商业银行,对mBridge的试点方案、试点结果、进步空间等重点关注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从经济学意义、创新机制、成效与挑战等角度进行总结分析,丰富了对mBridge的系统性研究。

mBridge:数字经济时代的国际支付体系创新

摘要:受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冲突加剧、贸易市场割裂等因素影响,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中的不稳定因素日益增多,传统跨境支付在成本、速度、运营等方面面临一系列挑战。在国际清算银行创新中心的推动下,由四个法律辖区联合创建的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mBridge)项目为解决跨境支付的突出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在深度调研多家参与mBridge试点的央行机构和商业银行基础上,系统梳理了mBridge的内涵及运行机制,从经济效应、安全稳定效应、普惠效应及网络效应等方面对mBridge支付体系的独特优势进行了经济学分析,阐明其在治理机制、支付机制、信用机制、监管机制、技术机制和市场机制上的系列创新,及其在数字经济时代作为国际支付体系改革方向的重要价值。为更好地满足维护货币主权、保护隐私和技术迭代等需求,本文建议进一步完善mBridge的顶层设计和技术创新机制,更好地发挥mBridge在跨境支付中的作用,为人民币国际化开辟新赛道。

01 问题提出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到来,加密资产和稳定币等形式的数字资产发展迅速。但是,加密资产和稳定币缺乏内在价值及国家主权背书,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和金融风险,可能会被用作洗钱和其他非法经济活动的支付工具,并参与到金融犯罪活动中。随着网络技术和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国际支付体系呼唤更加便捷、安全、包容、保护隐私的数字货币。为避免非官方加密资产和稳定币带来的安全隐患,维护各国央行的货币主权,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央行密切关注金融科技的发展,积极探索具有便捷性、安全性、兼容性以及有助于金融稳定的央行数字货币(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CBDC)。

mBridge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目前,包括多个发达国家在内的货币桥观察员已扩展至15个,越来越多的系统重要性银行和大型跨国公司也希望参与mBridge。毫无疑问,随着参与者的增加,mBridge的网络效应将不断扩大。在全新的国际金融基础设施带动下,金融的普惠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都将获得突破性进展。本文通过深度调研多家参与mBridge试点的央行机构和商业银行,对mBridge的试点方案、试点结果、进步空间等重点关注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从经济学意义、创新机制、成效与挑战等角度进行总结分析,丰富了对mBridge的系统性研究。

02 文献综述

CBDC的发展带来了国际支付体系的变革。一是批发型CBDC可以使其他国家的银行在没有央行账户担保的情况下持有任何中央银行的储备金,拓展现有跨境支付体系(Calle&Eidan,2020)。二是CBDC通过使用新技术,引入简化的分发渠道,为跨司法管辖区的协作和互操作性创造更多机会,大幅降低跨境支付成本,促进经济增长、促进全球商业发展和改善国际汇款(包宏,2022)。三是跨国CBDC合作项目应用封闭型分布式账本技术、智能合约、流动性节约机制,有效缩短跨境支付链条,减少在代理行开立往来账户的操作成本和相关合规成本,建立高效的跨境清结算体系(管涛,2023)。CBDC变革国际支付体系要以技术路线、风险防控手段及安全保障为基础,寻找新的支付系统在安全性与效率性、稳定性与灵活性之间的最优点(姚前,2018)。

然而,现行国际支付体系缺乏基于CBDC的高质量框架(保建云,2020)。CBDC结算体系基本上停留在双边层级,尚无多边互联平台和设施。为此,2020年,二十国集团(G20)将加强跨境支付作为一个优先事项,要求提供更快捷、更便宜、更透明和更具包容性的跨境支付服务,以增进各国人民的经济福祉,促进经济增长、国际贸易、全球发展和普惠金融(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2020)。2020年7月,BIS支付及市场委员会(CPMI)发布第二阶段报告,指出已根据G20的要求确定并制定了19个支付模块,涵盖了5个重点领域,具体包括实现公共和私营部门增强跨境支付的共同愿景、协调管理和监督框架、改善现有的支付基础设施和安排、提高数据质量、探索新的支付基础设施和安排等(CPMI,2020),强调要在CBDC设计中考虑国际维度,通过建设新的跨境支付平台来解决传统技术和流程中的固有问题,补充或替代传统的代理行模式或双边互联设施。

改革国际支付体系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呼声,有必要在数字经济时代建立新的多边跨境支付平台。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mBridge应运而生。mBridge是一个新实践,有学者对其进行研究。沈伟和靳思远(2022)从时间成本、运营成本和交易风险等角度定性分析传统代理行模式和mBridge的区别。王剑和尹轶帆(2023)结合具体贸易结算场景介绍了mBridge跨境结算流程及其影响。目前,鲜有学者对mBridge的经济学意义、创新机制、成效与挑战进行系统性的归纳总结。本文立足数字经济时代背景并结合调研经验,系统梳理了mBridge的内涵及运行机制,从经济效应、安全稳定效应、普惠效应及网络效应等方面对mBridge的独特优势进行经济学分析,并从试点银行的角度评估其主要成效,分析其面临的主要挑战,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具有创新意义和实践价值。

03 mBridge的经济学意义

传统跨境支付体系具有较长的交易链条和较高的交易成本、较高的交易风险与监管要求、较高的参与门槛,而mBridge表现出更强的经济效应、安全稳定效应、普惠效应。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央行因为mBridge的优势加入mBridge的行列中来,每家央行将从mBridge这个公共产品中获得更多的收益和价值,使得mBridge也具有越来越大的网络效应。

1.经济效应

第一,mBridge相比传统跨境支付体系大幅节约了交易成本。mBridge通过建立一个高效、低成本、通用的多边CBDC平台,使用分布式账本技术(DLT),为各国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商业参与者提供一个直接连接的网络。该模式具有去中心化的治理结构,在交易中省去了传统模式中代理银行的中间环节,可大大降低交易成本。第二,mBridge相比传统跨境支付体系大幅减少了合规成本。在mBridge体系下,各国的贸易企业通过本国的商业银行上桥直接进行跨境支付,不再使用代理行,大幅减少了外汇管理的次数,显著降低了跨境支付的合规成本。第三,mBridge相比传统跨境支付体系大幅缩短了交易时间。使用mBridge进行跨境支付,不仅能够节约交易费用和简化交易流程,还能将跨境交易时间缩短至2~10秒。由于不需要在代理行存放资金,加上资金在途占用时间大幅缩短,交易双方还能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

2.安全稳定效应

第一,各国央行在桥上给商业银行提供信用背书。mBridge基于区块链技术对信息和隐私的保护,用技术支撑实现各国央行在桥上为其商业银行提供信用背书的功能,并由各国央行在桥上承担本国货币信用中心点的责任和义务,有效地降低传统交易中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第二,运用区块链技术实现去中心化的组织架构设计。mBridge构建了完全没有中心化节点的组织架构体系,解决了信息过度集中问题,将节点分为两个层次:央行的节点在央行端,商业银行的节点在商业银行端,独立管理,既减少了资金和信息传递对第三方的依赖,又实现了资金流与信息流的合二为一。第三,通过假名系统对核心交易数据实施隐私控制。mBridge系统建立了三层架构,其设计都有助于保护数据机密性,提高反黑客攻击的能力。

3.普惠效应

第一,mBridge通过将规范的跨境支付服务扩展到没有银行账户的客户,提高了全球金融的普惠性。第二,mBridge提供了跨境支付基础设施,使经济基本面较弱、金融欠发达的小国受益更多。BIS报告提出mBridge有三个原则:无损、合规和互通,其制度设计为金融欠发达的国家公平地参与国际贸易、享受高效金融基础设施提供了现实途径。

4.网络效应

第一,mBridge明确的经营原则(无损、合规和互通)维护了所有国家的核心利益,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央行。第二,灵活的模块化设计满足了不同国家的监管和合规需求,吸引了越来越多央行的参与。mBridge具有数字经济时代公共产品属性,具有前瞻性和先进性,可以更广泛地改善全球跨境支付体系。截至2023年12月,已有包括多个发达国家在内的29个观察员加入该项目,随着一些主要经济体的加入,mBridge必然会发挥更大的网络效应。

04 mBridge的机制创新

1.五方协商共治的治理机制

mBridge由五个发起方共同治理,包括BIS创新中心香港中心、人行数研所、香港金管局、泰国央行和阿联酋央行。五个发起方职能详见图1。

BIS长期为各国央行提供清算服务,是国际银行业监管标准和规则的制定者。由BIS作为mBridge的领导者,能够充分发挥其协调和认证作用,有助于mBridge被其他国家认可,以及被推广成为全球跨境支付领域的公共产品。在mBridge平台上,关于国际法律、支付规则、货币政策和算法代码等任何规则的制定都需要经过BIS审查和批准,并获得其他四个发起方的认可。以算法代码为例,人行数研所担任技术委员会主席,负责提供mBridge算法代码。为了确保公正透明,BIS委任埃森哲咨询公司、金杜律师事务所等外部公司对代码进行审查,确保代码符合相关法律要求。同时,法律委员会也会对代码进行审查,直到平台上各发起方全票通过后,技术委员会搭建的算法代码才会被应用于mBridge。

图1 mBridge的治理机制

2.上桥下桥灵活衔接的支付机制

不同法律辖区的商业银行可以通过mBridge进行点对点的跨境支付。考虑到目前只有中国发行了CBDC,mBridge在设计时兼顾了没有发行CBDC的辖区,确保各法律辖区能平等参与。一笔跨境支付可以拆分为桥上和桥下两个部分。桥上,即在mBridge系统上,只能运行CBDC;桥下,即在CBDC交易系统或者传统支付系统上,运行CBDC或者传统货币(即非数字货币)。上桥是指各法律辖区CBDC交易系统或者传统支付系统与mBridge对接,同时把传统货币兑换成CBDC的过程。下桥则相反。

可见,mBridge的支付机制相对于现有的代理行支付体系有着明显的优势。第一,点对点支付能够有效提高交易效率和降低交易成本。如图2所示,一旦某国央行或货币当局加入mBridge项目,该国的商业银行就可以通过mBridge与其他法律辖区的银行进行点对点交易,不必通过多家代理行来完成交易。第二,支付系统交互可以防止市场分裂。参与mBridge项目的国家或地区不必一定要有CBDC,mBridge能够灵活地同传统支付系统对接。第三,支持本币支付有助于促进货币平等。在mBridge构架中,参与交易的双方可以直接用本币交易,不必使用第三方货币。这有助于培育交易双方货币的离岸市场,为小币种提供发展机会。

图2 mBridge的支付机制

3.央行承担中心点的信用机制

mBridge让各国央行在桥上成为本国货币的信用中心点,用央行信用代替商业信用,缩短交易链条,降低交易风险。在各国国内的清算网络中,本国央行给本国银行开设备付金账户,为受管辖的银行提供信用背书,方便国内各家银行进行资金清算。mBridge创造了一个新的网络,使得各国央行在桥上成为本国货币的信用中心点,为本国商业银行和外国银行使用本国货币进行的交易提供信用背书,解决了现行跨境清算网络中缺少信用中心点的问题。

4.高效包容的监管机制

mBridge通过增加交易透明度,提高央行监管效率。在mBridge平台上,每家参与的央行都被分配了一个验证节点,能够查阅本国商业银行与外国商业银行在mBridge上的交易数据,以及两家使用本国CBDC进行交易的外国商业银行的数据,有效降低了监管机构的监管成本。mBridge通过“乐高模块”设计,根据用户的需求添加不同的监管规则,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如果两家商业银行面临不同的外汇管理和反洗钱等监管规定,那么在上桥交易时可以根据自身需求添加不同的监管模块。

5.去中心化稳健的技术机制

mBridge使用HotStuff Plus共识机制,提高跨境交易平台的稳健性。共识机制是确保每笔交易被正确记录到分布式账本上的关键。在mBridge平台上,每个央行被分配一个验证节点,每个商业银行参与者被分配一个标准节点。mBridge交易的结算最终性是通过HotStuff Plus共识协议实现的。使用这种共识协议,验证节点通过将已经完成的交易发布到区块链上,为网络中的参与者提供结算终局性。这就意味着,只有参与mBridge的央行才能运行共识机制,提供结算的终局性,商业银行是不能运行共识机制的。

6.侧重支付的市场机制

mBridge目前定位于侧重支付的跨境清算网络,并将跨境支付涉及的汇兑、定价等问题交给市场和其他平台去解决。跨境清算涉及信息传递、资金流通和外汇兑换等多个环节,难以通过一个跨境清算网络统筹兼顾。mBridge的核心功能是实现资金在全球安全、快捷的流通,信息的标准化传递,以及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统一。mBridge特别强调市场机制,发起方和央行不直接参与市场交易,只提供上下桥的渠道和传递信息的标准、监督交易的合规性。

05 mBridge的主要成效与挑战

1.主要成效

2022年8月15日至9月23日,mBridge挑选一些典型的国际贸易场景进行试点。在为期6周的试点时间内,来自中国香港、中国、阿联酋和泰国的20家商业银行以及各自的央行或货币当局参与了试点。在mBridge平台上,央行共发行了超过1200万美元的CBDC,商业银行累计完成了164笔、2200多万美元的跨境支付交易,完成了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基于真实交易场景的CBDC试点测试,验证了货币桥在国际贸易结算场景下进行跨境支付的可行性,证明了货币桥可有效提升跨境支付效率、降低支付成本、提升交易透明度。

试点成功后,国际社会对这一创新跨境支付平台反响热烈。截至2023年12月,已有包括多个发达国家在内的29个观察员加入该项目,申请以试点、直接做正式交易等形式加入mBridge的银行接近20家,mBridge的网络效应进一步扩大。

2.面临的挑战

从试点走向广泛使用,mBridge还面临一些重大挑战。一是如何满足国际支付多元化需求。根据SWIFT多年运行的经验,为了确保mBridge的研发、维护与正常运转,有必要成立运营实体。例如,由成员国共同成立非营利性组织,一方面,负责mBridge的维护更新;另一方面,该组织可以和银行建立平等的法律关系,为BIS提供中立的协调和监督组织,满足各方的多元化需求。二是如何规避汇率风险。mBridge桥上不提供外汇价格发现机制,两种CBDC按照什么样的汇率进行交易,需要双方事前在桥下确定,存在两个弊端:(1)需要在平台上进行外汇交易之前确定汇率,增加了工作流程的时间和复杂性;(2)如果某种货币没有形成足够庞大、足够深度与广度的离岸市场,容易出现汇率风险。三是如何保障流动性。mBridge是点对点的直接双边连接以及外汇PvP模式,在两国进行贸易结算时,不需要再通过第三方货币(主要是美元)来完成。参与mBridge的各国央行需要加强流动性管理,提供足够的流动性,形成离岸市场的有效流动性供给机制。四是如何确保法律与监管得到有效实施。由于涉及众多司法管辖区,mBridge在一些关键领域面临法律和司法协调问题:CBDC的法律分类尚未达成共识、必须有中央银行参与、明确平台运营者的角色和遵守反洗钱和制裁等法律法规。

06 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主要结论如下。第一,mBridge是数字经济时代国际金融基础设施的重大创新。相对于传统的跨境支付体系,mBridge具有五方协商共治的治理机制、上桥下桥灵活衔接的支付机制、央行承担中心点的信用机制、高效包容的监管机制、去中心化稳健的技术机制和侧重支付的市场机制,表现出更强的经济效应、安全稳定效应和普惠效应,能够提供更快捷、更便宜、更透明和更包容的跨境支付服务,代表了国际支付体系改革和发展的方向。第二,mBridge成功通过了真实交易试点,创新优势突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观察员和参与方。mBridge有望被更广泛使用并逐渐形成网络效应,助力全球贸易稳健发展。第三,通过在mBridge项目中贡献中国标准和中国方案,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数字经济和国际金融治理,提高了影响力和话语权。中国将国内积累的CBDC运行经验运用到mBridge,向参与的各国央行无偿提供相关技术,对国际支付体系数字化改革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此举也彰显了中国用实际行动增加全球公共产品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在增加全球基础设施的同时有助于开辟人民币国际化新赛道。

基于本文研究结论,得出政策建议如下。第一,切实维护各国货币主权和金融稳定。第二,完善储存设计,加强数据隐私和治理。第三,增加新功能,更好满足国际支付多元需求。第四,开辟人民币国际化新赛道。

值得注意的是,在mBridge上扩大人民币使用,需要解决好人民币流动性问题,确保国外商业银行参与者能够按照合理的市场价格及时得到所需的人民币。为此,一是要完善央行货币发行职能,在平衡好发展与安全的前提下,向mBridge提供所需的数字人民币流动性。二是合理布局和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覆盖我国主要的贸易伙伴,建立和完善在岸市场,引导离岸市场的汇率传导机制,避免离岸市场人民币汇率大起大落,冲击国内外汇市场和影响金融稳定性。三是与更多国家签订货币互换协议,扩大互换货币的使用范围,为市场提供流动性保障。同时增强市场主体持有人民币资产的信心,降低市场盲目将人民币兑换成美元带来的汇率波动风险。

本文转载目的在于知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刊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评论加载中
相关文章

月点击排行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1-2024 移动支付网    粤ICP备11061396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994号
深圳市宇通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28区宝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C座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