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备案自律管理情况通报(2025年第1期)
为持续做好移动金融App实名备案和自律管理工作,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以下简称协会)加大日常管理力度,对风险处置、投诉处理、备案标志使用、外部评估等情况开展常规检查,并持续关注移动金融App安全风险态势。现就近期自律管理情况通报如下。
一、自律管理整体情况
(一)移动金融App备案整体稳定
截至2025年6月底,累计836家机构的2664款移动金融App完成备案,2346家机构完成关联备案。2025年1月至6月,新增备案App 66款,备案App注销75款。
(二)常态化管理工作持续开展
2025年1月至6月,协会依托备案管理系统发送钓鱼仿冒提醒468条,涉及备案机构73家。接收投诉信息528条,涉及备案App 111款;备案App合计被投诉数量占投诉总量前三位的为分期乐、安逸花和奇富借条,占比分别为23.86%、15.91%和8.33%。对自律管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协会开展问询56次,发送风险提示函(整改通知书)6次、合规提示函13次。
(三)发布《关于防范通过仿冒金融App实施诈骗的风险提示》
协会关注到不法分子仿冒金融App实施诈骗的趋势有所上升,为提高社会公众防范意识,保障自身财产安全和信息安全,面向社会公众发布《关于防范通过仿冒金融App实施诈骗的风险提示》(以下简称《风险提示》)。《风险提示》介绍了主要的仿冒形式,列举了不法分子通过仿冒App实施犯罪的主要手段,并向金融消费者提出建议。
(四)发布2024年移动金融App创新实践典型案例
2025年1月,协会在京召开工作座谈会并发布2024年移动金融App创新实践典型案例。入选案例涵盖银行、证券、保险、支付等多个领域,全面展示了移动金融App在不同业务场景下的创新实践和应用成果,为金融机构如何以App为抓手落实好“五篇大文章”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2025年2月至4月,协会通过官网和微信公众号开展入选案例轮播,详细介绍案例的实现细节与技术运用成果。
(五)组织开展合规培训
协会举办“移动金融App安全合规培训(2025年第1期)”,围绕《个人信息保护法》和金融行业标准,邀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一线专家,系统讲解监管部门对移动金融App的具体要求。
(六)发布《关于加强移动金融App个人信息保护工作的通知》
2025年3月,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2025年个人信息保护系列专项行动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协会及时响应,发布了《关于加强移动金融App个人信息保护工作的通知》,请备案机构高度重视《公告》并加强学习,并针对《公告》中提出的重点问题组织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后续,协会将及时关注专项行动的工作进展,对问题金融App及时采取自律管理和惩戒措施。
(七)组织开展备案联系人培训
为规范移动金融App备案联系人管理,协会举办了“备案联系人专项培训”,以提高备案联系人对移动金融App备案工作的理解,更好地落实自律管理工作要求。培训结束后,协会通过在线问卷对培训效果进行检验,备案联系人整体平均得分为94分(百分制)。
二、金融App安全风险态势
通过对备案App持续的日常风险监测,并结合有关监管部门的问题通报情况,备案App的安全风险态势总体平稳,整体安全水平较高。通过备案工作,多数备案机构已建立App管理的内控制度和安全评估机制,有效降低了安全风险。与此同时,部分备案App仍存在以下问题,需引起关注。
(一)代码逻辑设计存在缺陷
部分移动金融App代码逻辑设计存在缺陷且测试不充分。如申请连接使用蓝牙key等功能时,用户拒绝权限申请后,App重新运行时仍向用户弹窗申请该权限,且该权限与App当前服务场景无关。备案机构应避免频繁、过度索权的行为,及时明确告知用户索取权限的目的和用途,并充分进行测试以避免提前申请超出其业务功能的权限。
(二)第三方信息共享未获得授权
部分移动金融App向其他个人信息处理者提供其处理的个人信息时,未向个人告知接收方的相关信息且未取得个人的单独同意。此类问题的根源一是对用户告知环节的忽视,导致在涉及第三方的信息共享环节中,未能主动向用户披露相关信息并获取明确授权。二是对“单独同意”机制理解执行不足,未区分“单独同意”与一般同意,导致合规偏差。备案机构需建立健全内部审核机制,对涉及第三方的信息共享行为进行严格管控,确保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三)未明示第三方SDK收集个人信息情况
部分移动金融App使用第三方SDK收集用户个人信息,但备案机构未在App隐私政策中向用户告知该情况。建议备案机构在使用第三方SDK前对SDK个人信息保护能力进行评估,全面掌握其使用的第三方SDK收集个人信息范围,避免出现第三方SDK私自收集个人信息的违规情况。
(四)强制用户使用定向推送
某金融App未经用户同意,将收集到的用户搜索、浏览记录、使用习惯等个人信息用于定向推送,且未提供关闭功能。备案机构应高度重视消费者权益保护,建议其在App显著位置明示定向推送功能的存在,并以显著方式向用户标示其使用目的和关闭方式。
(五)收集与提供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
某金融App首次安装启动后,进入首页时即申请读取剪切板内容。备案机构在申请权限时,需评估申请权限是否与App当前功能直接相关,非必要的权限可能存在过度收集用户信息的风险。同时,在索权弹窗前应同步告知用户申请该权限的目的。
针对以上问题,协会前期已通过《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典型违规案例》提醒警示,金融机构应组织认真学习,落实好安全主体责任。协会后续将组织开展专项治理和培训工作,持续加强备案App自律管理。
- 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典型违规案例(2025年第5期,总第12期)
- 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典型违规案例(2025年第4期,总第11期)
- 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典型违规案例(2025年第2期,总第9期)
- 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典型违规案例(2025年第3期,总第10期)
- 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典型违规案例(2025年第1期,总第8期)
-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典型违规案例(2024年第7期)
- 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注销备案公告:25款App申请注销备案
-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违规案例(2024年第6期)
-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违规案例(2024年第5期)
-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违规案例(2024年第4期)
- 大模型相关金融科技创新应用统计,已有工中建招、浦发银行等申请
- 移动支付网早报7.7:支付牌照最新续展公布,央行修订CIPS业务规则
- 【数币周报】国务院强调有序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国际清算银行指出稳定币的问题
- 深圳发布风险提示:因参与稳定币非法集资受到的损失,由集资参与人自行承担
- 【数币周报】香港《稳定币条例》正式生效,央行强调下半年加强数字人民币基础设施建设
- 移动支付网早报7.23:江苏发文扩大数字人民币应用,西联汇款将入局稳定币
- 渝东南首试“数字人民币+预付消费”新场景
- Revolut与蚂蚁国际合作推出支付宝人民币跨境汇款服务
- 管涛:稳定币不会改变国际货币体系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 关于稳定币牌照申请,香港金管局发布多份指引、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