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币周报】美国稳定币全面开战,Circle推出稳定币原生链Arc


2025-8-18 9:02来源:移动支付网    作者:Cobo

本周的主旋律,只有一个词——稳定币之战。

战场主要有几条:

首先是银行的反击战。随着稳定币加速渗透银行体系,银行一边死守存款基本盘,一边围绕用户金融数据的访问权,尝试把数据服务货币化,打造新的「护城河」。

另一条战线在Fintech巨头Stripe。继打通后端(收购Bridge)和强化前端分发(收购Privy)后,Stripe现在直接下场自建Layer 1,从零启动。这既引发了中心化与去中心化的争论,也让「TradFi交易将在以太坊发生」的叙事面临挑战。但从竞争格局看,Stripe真正盯上的,是Visa和SWIFT的市场——实际上抢占的是支付网络的市场份额。

乐观来看,这依旧是加密行业的增量利好。毕竟这是一个价值数百亿美元的市场,每多一个链上用户,整个加密生态就多一份市值支撑。

稳定币冲击下,银行与加密行业的数据与存款之争

随着稳定币加速渗透银行体系,银行与加密和金融科技的竞争已从「合作」或「对立」升级为在数据、资金、监管等维度的系统性博弈。

在数据领域,开放银行正成为新的冲突前线。摩根大通今年7月宣布计划向Plaid等数据聚合商收取高额数据访问费,并明确表示,若不接受新的收费协议,其客户账户信息将「不再可访问」。这被视作一项施压策略,迫使金融科技公司接受新的商业条款。与此同时,摩根大通还暂停了加密交易所Gemini的重新入驻,被其联合创始人称为「Operation ChokePoint 2.0」。

这一系列动作表明,大型银行正试图通过提高数据访问成本重塑行业规则,而封锁API则是谈判中的最终筹码。Klarna、Robinhood、Gemini等金融科技与加密企业高管联名致信特朗普政府,要求阻止此类收费模式,以免阻碍市场竞争和加密行业的主流化采用。

另一场则是围绕稳定币付息的「存款保卫战」。银行游说团体BPI推动修法,堵住交易所与关联公司绕道发放收益的空间,直接点名Coinbase、PayPal等模式,理由是收益型稳定币可能在经济下行期吸走数万亿美元存款,冲击信贷创造与融资成本。银行试图通过立法锁定资金池,而加密平台则在合规框架内保留收益机制,以增强稳定币吸引力并争夺存款替代品的地位。在美国稳定币禁息令下,收益型稳定币依然可通过金融工程将底层资产回报传导给用户,挑战银行在价值分配和客户关系上的控制力。

这两场争夺的核心,是银行利用其在传统体系中的垄断资源——数据与存款基础——构筑新的进入壁垒,以限制新兴竞争者的市场空间。监管成为双方争夺的主要工具:银行试图通过规则塑造护城河,金融科技与加密公司则借助监管推动开放与去垄断化。

若银行在数据争夺中胜出,稳定币企业将面对更高运营成本;若银行在资金争夺中占优,稳定币的收益竞争力将被削弱。无论哪一结果,都将直接塑造链上金融与传统金融的竞争格局。

AI、稳定币与自研链:Stripe的支付未来蓝图

本周另一场战争则是围绕「支付区块链」展开,并已从中心化与去中心化之争,延伸到底层架构之选。Stripe与Circle相继推出自有Layer 1区块链,直接挑战多年来占据主流叙事的以太坊L2方案。外界原本预期传统金融巨头会依托Rollup等L2接入加密生态,但现在它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自建底层网络,绕过既有扩容路线,掌握交易与结算的根基。

在外界看来,这一动作更像是巨头逐利的自然延伸,但这样的解读忽略了背后更深的战略逻辑,自研区块链是Stripe在稳定币与AI双重浪潮下,从支付通道向数据与智能服务平台升级的必然之举。稳定币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银行、商家与消费者体系,推动支付与结算架构重构。Stripe此前已布局稳定币前端与后端服务(收购Privy与Bridge),而Tempo的推出则将发行、分发与清算一体化,直接对标SWIFT的跨境清算与Visa/Mastercard的卡支付清算体系。

推出Tempo的目标并非单纯替代现有链路,而是为Stripe的核心客户——商家——提供性能、成本与合规兼顾的链上支付基础设施。在通用公链难以满足供应链与跨境结算需求的背景下,Tempo可采用许可制与零知识证明,实现亚秒级结算与稳定费率,既绕开外部网络规则,也原生捕获全链路交易数据。这些数据不仅能为AI风控与信用建模提供高质量素材,更可转化为增值业务,填补稳定币冲击四方模式后交易利润的空缺。

从更高维度看,Stripe的自建链意在将支付网络与数据网络深度融合,让支付从低利润的基础功能升级为可编程的企业运营基础设施。控制底层链路意味着可灵活调整性能与监管规则,同时将链上结算与AI增值服务结合,形成运营与数据的闭环优势。这种布局关乎的不仅是成本效率,更是未来商业关系与数据主导权的归属。

尽管外界担心中心化「围墙花园」,但乐观来看,这将带来更多合规资本与真实用户,把原本停留在传统金融体系的资金与业务迁移到加密基础设施。对以太坊而言,这并非零和竞争,而是整体容量的扩张,为DeFi等原生应用提供更稳定的流动性与资产基础。

全球稳定币监管分化或加速行业集中化

  • 欧盟MiCA、美国GENIUS和香港稳定币条例在发行主体、储备要求、许可制度等方面差异显著;
  • 不同监管框架迫使发行方建立平行合规体系,增加成本与运营摩擦,小型稳定币公司难以承受;
  • 专家称监管碎片化将集中市场力量于资本充足的大型发行方,长期或推动全球监管趋同。

点评:短期内监管竞争将持续,稳定币可能被限制在特定司法辖区;长期风险与跨境交易量增长将推动国际协调。

Google Play新规要求部分加密钱包持牌运营,不涉及非托管钱包

  • Google Play将于10月29日起在美、欧等15+地区要求加密钱包应用持牌并符合行业标准;
  • 在美国,开发者需注册为货币服务商或汇款机构;在欧盟则需注册为加密资产服务提供商(CASP);
  • Google澄清非托管钱包不受新规影响,此前曾因移除加密应用引发争议。

点评:新规或推动托管型加密钱包加速合规化,强化KYC与反洗钱措施。

Paxos再次申请美国国家信托银行牌照,迎合稳定币新规

  • PayPal PYUSD发行方Paxos申请将纽约有限目的信托牌照转换为美国国家信托银行牌照,接受OCC监管;
  • 若获批,可在全美范围内托管客户资产并结算支付,但不能吸收存款或发放贷款;
  • 此举紧随《GENIUS Act》稳定币立法落地,Ripple、Circle等同类机构近期亦提交牌照申请。

点评:联邦牌照有助于稳定币发行方提升合规性与机构客户信任度。

香港证监会发布虚拟资产稳健托管标准提升客户资产安全

  • 香港证监会向持牌虚拟资产交易平台发通函,明确稳健托管最低标准,涵盖高管责任、冷钱包基础设施、第三方钱包应用及实时威胁监控;
  • 此举源于近期海外多起虚拟资产托管漏洞及香港本地针对性审查发现的监控不足问题;
  • 新标准将纳入核心监管要求,推动业界采用更先进托管技术并建立有效托管框架。

点评:强化托管与安全标准可降低平台安全事故风险,提升香港虚拟资产市场的合规度与国际信任度。

Tether与IDG Capital领投跨境支付商Transak 1600万美元融资

  • 跨境支付基础设施公司Transak获Tether、IDG Capital领投1600万美元战略融资,用于扩展稳定币支付网络;
  • 该平台已处理超20亿美元交易额,约30%来自稳定币,覆盖75国、450+应用,服务超1000万用户的法币与稳定币转换;
  • Transak拥有多地监管牌照,计划拓展中东、拉美及东南亚市场。

点评:稳定币正成为全球支付底层网络,资本加码合规跨境基础设施,加速新兴市场落地。

Nuvei上线稳定币通道加速新兴市场跨境支付

  • 加拿大蒙特利尔支付公司Nuvei在200+市场提供服务,现整合稳定币后台以实现当日跨境结算;
  • 采用「稳定币三明治」模式绕过代理银行瓶颈,提升欠发达地区支付效率;
  • 新方案重点面向跨境支付受限、银行网络不完善的新兴市场。

点评:稳定币技术正成为跨境结算基础设施,改善传统银行难以覆盖的支付场景。

Visa加码稳定币业务,瞄准未来2万亿美元市场

  • Visa加密负责人Cuy Sheffield推动扩展稳定币结算,与银行和金融科技合作,并考虑未来发行自有稳定币;
  • 其稳定币结算服务已支持每周7天运营,累计结算量超2亿美元,首批客户包括BBVA、Rain等;
  • 与非洲等新兴市场的支付公司Yellow Card合作,探索稳定币在跨境转账、流动性管理和财资运营中的应用。

点评:作为全球支付巨头,Visa正通过稳定币业务拓展市场份额,在新兴市场和链上金融中争夺支付基础设施主导权。

花旗拟进军加密托管与支付,聚焦稳定币资产

  • 花旗银行正评估推出加密货币托管与支付服务,首阶段重点为稳定币背书的高质量资产;
  • 计划涵盖加密相关ETF托管,受益于比特币、以太坊现货ETF与稳定币立法推进;
  • 花旗近年积极布局区块链与代币化领域,2020–2024年参与18笔行业投资。

点评:大型华尔街银行入场将提升加密资产托管与支付的机构化与合规化水平。

Coinbase开发平台为服务器钱包新增「netUSDChange」安全策略

  • Coinbase Development Platform(CDP)在其Server Wallets安全套件中加入「netUSDChange」策略;
  • 该功能可计算单笔交易的总美元价值(涵盖原生资产、ERC20、ERC721、ERC1155),并根据设定阈值自动拦截或放行;
  • 价格计算基于当前市场行情,旨在帮助开发者降低高风险转账的资金暴露。

点评:为链上应用提供更精细化的风险控制工具,有助于提升机构和开发者在大额交易中的安全性。

以太坊钱包MetaMask将发布美元稳定币

  • 以太坊头部钱包MetaMask计划本周公布美元稳定币mUSD,月底上线;
  • 平台月活超3000万,与Stripe旗下Bridge及M^0合作发行,并引入Blackstone提供托管与资金管理;
  • 稳定币收益将来自短期美债等高流动性资产。

点评:头部钱包自发行稳定币,将加速稳定币在以太坊生态的使用与收益内循环。

Coinbase联手Mercuryo降低MetaMask用户USDC上链成本

  • Coinbase与加密支付平台Mercuryo合作,将Base网络上MetaMask用户的USDC上链费降约50%;
  • 优惠适用于新老用户,Base由Coinbase孵化;MetaMask是以太坊主流钱包;
  • 此举紧随USDC发行方Circle宣布建设以USDC作为Gas的稳定币原生Layer 1之后。

点评:降低上链成本可促进USDC在以太坊及Base生态的流通,稳固Coinbase在稳定币竞争中的地位。

Circle推出稳定币原生链Arc,Q2净亏48.2亿美元

  • Circle Q2营收6.58亿美元,受IPO相关非现金支出影响净亏48.2亿美元;
  • 推出EVM兼容的Layer 1区块链Arc,以USDC作为Gas,定位支付、外汇及资本市场应用;
  • USDC流通量同比增长90%至613亿美元,链上交易额达5.9万亿美元,市占率升至28%。

点评:自研链可强化USDC在支付与结算领域的基础地位,直接参与稳定币基础设施竞争。

本文为作者授权发布,不代表移动支付网立场,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未按照规范转载者,移动支付网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评论加载中
相关文章

月点击排行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1-2025 移动支付网    粤ICP备11061396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994号
深圳市宇通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28区宝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C座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