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bo Lucas Yang:稳定币在支付、发行、托管的落地实践及模式
10月16日,由移动支付网、出海记主办的《2025第三届跨境数字金融产业合规与共生大会》成功举办。Cobo销售与解决方案负责人Lucas Yang受邀参会,并以《稳定币在支付、发行、托管的落地实践》为题,系统梳理了当下企业在稳定币业务从试点到规模化所需要的能力路径。他提出企业对稳定币的需求远不止“打通一个收款通道”,稳定币真正落地是一个从通道到运营,再到场景深化的“三段式”过程。

在Lucas看来,企业实现稳定币支付的最大难点是“是否能以合规、可审计、可规模化的方式跑通业务”。这要求企业具备复合能力:既要理解链上世界的合规边界、区块链及钱包的底层机制、私钥的全生命周期与权限治理,也要掌握交易管理、对账与风控的运营细节。与此同时,传统法币世界的AML与链上AML存在天然差异,企业需要同时匹配两套方法论,并明确自托管与托管服务的责任边界。牌照与监管也是绕不开的一环——如何选择合规的承兑伙伴、如何在不同司法辖区延伸至Web3场景、企业内部如何落实职责分离与审批,决定了业务能否稳健扩张。
基于以上挑战,Cobo将企业的稳定币需求分解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通道层”,解决最基本的资金进出与账户识别:例如为对公客户配置稳定币收款钱包,清晰地将入账与付款方绑定,并在需要时打通稳定币到法币的承兑路径。第二阶段是“运营层”,把支付能力变成可经营的能力:企业应当有能力自主管理和运营钱包,建立黑白名单、限额、异常处置与日志审计,前台侧则通过B2C稳定币收单API/SDK围绕“订单执行状态”而非“充值到账”来构建用户体验;后台侧则以账实一致、差错闭环与可追溯审计保障日常运营。第三阶段是“场景层”,让稳定币更深入地嵌入企业业务:从资产管理(理财、兑换、交易)到法币场景融合(双币钱包、虚拟卡),甚至稳定币的发行与管理,将稳定币能力与业务模型深度耦合。
谈到具体的收款模式,Lucas用三种典型路径概括了不同业态的稳定币支付典型模式。
一、B2B模式。基础设施要求接近交易所的钱包系统:为每个企业客户分配固定或派生地址,确保资金在单一付款方维度上不混同,入账即可识别付款方与订单关系,并配合白名单或风险评分体系,做到来源可识别、路径可解释。这类模式适用于数字资产承兑、供应链收款、企业级SaaS充值、在线平台钱包充值等场景。
二、B2C“收单”模式。不再以“是否到账”作为核心判据,而是围绕“订单执行状态”设计前后端流程:从订单创建与金额指引,到链上确认、状态回写、退款与售后,每一步都需要与钱包基建紧密配合,以获得与传统支付相当的可观测性与可对账性。
三、智能合约驱动的订阅模式。将“授权+扣款条款”写入合约,按周期自动执行,适用于内容平台、创作者经济、SaaS/API付费与教育、工具、游戏、媒体与数据服务等长期付费场景,关键是保障用户可撤销授权、设置扣款上限与频率,并准备好余额不足或授权失效时的重试与通知策略,同时为合约保留可暂停与可升级的安全阀。

除了支付侧的实践,Lucas 也详细阐述了稳定币发行侧所需的“六大核心模块”:包括私钥全生命周期管理、代币化合约设计与部署、合约功能交互接口、操作权限管理、操作风险与审批控制以及交易节点与广播管理等。

Lucas表示,作为专注于数字资产托管与钱包基础设施的区块链科技公司,Cobo积累了多年服务客户经验,提供从收款、合规、资金管理到汇出的全链路能力,覆盖B2B与B2C的支付模式,也覆盖发行侧的关键基础设施。Cobo目标并不是用某个“单点通道”替代企业的系统建设,而是把合规、风控与运营的能力,嵌入钱包、合约与节点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帮助企业在可监管、可审计、可持续的框架下推进稳定币业务。“技术可用只是起点,运营与合规的可控性才是规模化的前提。”他说。
- 【跨境金融大会】圆币科技罗大旗解析香港《稳定币条例》将如何影响KYT+KYC链上合规
- JPYC岡部典孝:首个日元稳定币JPYC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展望
- 从稳定币到RWA,推动金融创新的新引擎
- 《2025第三届跨境数字金融产业合规与共生大会》整装待发
- 2025第三届跨境数字金融产业合规与共生大会圆满举办
- 【跨境金融大会】万事达卡李景楠解析跨境收单的合规挑战与创新突破
- 【跨境金融大会】汉坤律所廖瞰曦解析VCC跨境交易合规路径
- 数字化资产流动性释放与支付科技 创新安全性落地——暨《加密支付合规手册》发布会
- 【跨境金融大会】邓白氏李泽宇解析数据助力跨境支付应对合规挑战
- 【跨境金融大会】MetaComp陈佩玲解析中国出海企业与新兴市场的稳定币跨境支付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9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