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严管稳定币,以前到底出过什么乱子?


2025-10-30 15:34来源:移动支付网    作者:一川Law

作者 /  栗子

一个失控的稳定币,跟“稳定”没有半毛钱关系,而是一颗随时会爆的“金融炸弹”——脱锚、挤兑、踩踏式下跌,恐慌情绪甚至会冲击传统金融市场。

那么,以前到底出过什么乱子,让监管亲自下场?尤其是储备资产,为什么要求这么苛刻?

这一切,还得从Tether,这个最早、目前规模最大的稳定币发行公司说起。

Tether最初的承诺,用户给我1美元,我发你1个USDT。这1美元我替你原封不动地放着,用户随时能兑回去。

理论上,1:1锚定,完美闭环。

但随着Tether的规模越来越大,一些不透明的操作,开始浮出水面了……

01 3.82亿美元运营资金混用

Tether和Bitfinex(B网)是一对兄弟公司,两家同属一个集团,高管重合,业务深度绑定。

2017年3月,富国银行突然“拔了网线”,停止为他们办理美元电汇。影响了Tether和B网法币出入金结算。

当时,富国银行并未公布原因。不过市场普遍认为,是因为当时监管还不明朗、合规成本高,银行对涉及稳定币的开户、通道合作都趋于谨慎。富国银行一撤,其他银行谁还敢接这个“烫手山芋”?

银行通道暂停,意味着什么?

用户的“法币出入金”被卡死了。比如说,美国用户想在B网交易,先用100美元跟Tether兑换USDT,然后再用这100USDT去B网交易所买比特币或其他加密货币。少了银行合作渠道,这里的第一步,用户的法币出入金就困难了。

为了活下去,Tether把大部分储备金,转手就存进了B网的银行账户,借用B网其他渠道结算,以便维持运营。

在Tether的账本上,这笔钱甚至都不算“现金”,而是被记成了对B网的“应收账款”。本该1:1刚性兑付的用户保险金,变成了Tether借给“兄弟公司”的一笔白条。

双方的界限彻底模糊了,这笔钱到底有没有被挪用,根本说不清。

很快,市场开始传言Tether的储备金根本不够。

为了“自证清白”,Tether请来了弗里德曼会计师事务所(Friedman LLP)。

2017年9月15日早上,Tether刚在一家新银行开了账户。就在同一天,B网火速从自己的账户向Tether这个新账户转入了约3.82亿美元。

当天,会计师一看余额:钱在。

随后,Tether立刻发布“透明度更新”,宣称储备充足,还备注:会计师只做当日时点性核对。

对于这笔钱是谁转来的、什么时候转来的,只字不提。

02 挪用6亿储备金,只为救他一命

这次风波是平息了,下一个巨雷又来了。

如果说“资金混用”只是不规范,那这资金挪用,简直就是“胆大包天”。

银行通道被切断后,B网和Tether被迫转向第三方支付机构,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一家在巴拿马注册的公司——Crypto Capital。

结果,这家Crypto Capital因涉嫌非法活动,引起了全球多个国家执法部门的注意,包括美国、波兰和葡萄牙等。监管一出手,直接冻结了Crypto Capital的账户。

而B网存放在里面的约8.5亿美元,全被锁死了!既有客户资金也有公司资金,B网随时可能因无法满足用户提款而崩溃。

眼看就要“爆雷”了,怎么办?

他们又动了歪脑筋——跟Tether借!反正USDT储备的“保险箱”里有的是钱。

Tether在2018年11月,先从“储备保险箱”里划转了6.25亿美元给B网。不够?2019年3月,又给B网开了一张最高9亿美元的“循环信用额度”。

用户与Tether兑换的美元,根本没有安全地待在银行里,而是被拿去拯救一个快要倒闭的公司了!

这一次,监管终于抓到了实锤。

2019年至2021年间,纽约总检察长办公室(NYAG)对其展开的调查,公布了其挪用储备、资金混同的事实。

为了达成和解,Tether和B网支付了1850万美元罚款,停止与纽约居民/机构开展业务,被强制要求每季度披露储备。

也正是这次“被迫”的首次披露,让市场看到了更惊人东西。

03 打开“保险箱”:近一半储备竟是商票!

NYAG的和解协议,终于迫使Tether在2021年5月,首次公开了自己的“保险箱”。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Tether的储备远非市场想象的那么安全,而是塞满了大量有一定风险的资产。

最让人诟病的,是近一半的储备(49.6%)竟然都是商业票据,还有12.55%的风险较大的担保贷款!

表1:Tether储备构成(截至2021年3月31日)

什么是商票?简单说,就是大公司打的“白条”,纯信用,无担保,期限270天以内。

Tether愿意大量持有商票,是因为在2020–2021年美国超低利率环境下,短期美债收益率几乎为零,而高评级商票通常提供略高于同期限国债的收益,规模基数足够大,就有非常可观的“利差收入”。

但用户不这么想啊!

老百姓朴素的直觉,还以为的1:1储备,是实打实的“现金”(实际上只占不到3%),结果是商票、贷款占大多数。把钱借给其他公司,肯定有好有坏,用户是搞不清的。市场不好的时候,这些白条能不能随时变现,这个更不知道了。到时候,Tether拿什么来应付挤兑?

市场一片震惊,但Tether其实早就“留了一手”。早在2019年,Tether就修改了官网公布的储备资产类别——储备比例上仍然维持1:1,类型可包括传统货币、现金等价物,也可不时包括向第三方(含关联方)发放贷款所形成的应收等。

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Tether顶不住了,被迫宣布“去风险化”。到2022年10月,它终于把商票清零了,转向了更安全的美债。

这既是“浪子回头”,也是一笔精明的“生意”。

为什么?因为从2022年起,美联储加息,美债收益率飙升到了4-5%。Tether发现,持有“绝对安全”的美债,赚的“利差”居然更多了。持有美债也能拿到足够收益,再持有商票只不过利息再高一点点,商票性价比就相对更低了。

这下,Tether既要了“安全”的面子,也赚了“赚钱”的里子。

至于“担保贷款”,Tether也承诺分阶段清零。不过压降进度比承诺更慢,也因此曾受到外界质疑。

04 监管在担心什么?

回顾Tether这几段故事,我们就看懂了监管真正的“焦虑”在哪里。

储备资产如果不监管,发行方想挪用实在太容易了。

就像Tether曾经历的那样,一旦出现恐慌情绪或负面传闻,会因为“不确定性”而恐慌性抛售稳定币,引发挤兑。

如果储备资产安全性低、流动性差,市场一跌,这些资产快速贬值,储备金根本不够兑付。当市场发现这一点,挤兑会立刻发生——因为所有人都知道,“跑得慢的人”将血本无归。

而只要信任危机爆发,“价格脱锚”只是第一个倒下的多米诺骨牌。

金融风险的传染速度是极快的。一个币的踩踏,会立刻传导给其他币,引发连环“雪崩”。

表2:USDT价格脱锚事件

但更可怕的是什么?

是发行方为了应付挤兑,被迫在市场上疯狂抛售巨量的储备,比如国债、商票等。挤兑越来厉害,抛售量越大,市场恐慌情绪会形成巨大的砸盘。

到这一步,不仅是币圈的“雷曼时刻”,而是冲击波直接打在传统金融市场的心脏上,引爆系统性风险。

这早已不是币圈的游戏,而是对整体金融稳定的威胁。

挤兑是绝不允许发生的,这就是为什么储备资产的必须被严加监管的原因。

那么,美国究竟是如何设计监管方案的?下篇,我们就来拆解美国稳定币储备资产的监管逻辑。
参考资料

1、纽约总检察长办公室(NYAG)与Tether、Bitfinex和解协议。

2、Tether官网

本文为作者授权发布,不代表移动支付网立场,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未按照规范转载者,移动支付网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评论加载中
相关文章

月点击排行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1-2025 移动支付网    粤ICP备11061396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994号
深圳市宇通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28区宝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C座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