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金融大模型合规应用研究报告》
为深入了解国内外金融大模型发展情况,探索金融大模型合规应用与治理路径,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金融科技发展与研究专委会联合中国信通院人工智能研究所,在有关会员单位的研究支持下,研究形成了《金融大模型合规应用研究报告》。作为金融科技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近日,该报告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金融科技大会“金科之声”——金融科技大会十大成果发布专场活动上正式发布。

报告显示,作为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代表,大模型多模态信息处理、数据分析、深度推理、内容生成、实时交互等能力表现突出,能够助力提升金融智能化水平,逐渐向资产管理、信贷、保险、财富管理、支付等业务场景和客服、运营、决策等业务环节深化落地,但在不同业务场景和业务环节应用程度有所差异,目前尚未突破“工具性应用”边界,仍以辅助角色为主,距离深度赋能决策仍有一定差距。同时,金融大模型还面临技术、业务、生态等领域的风险挑战。
报告立足金融大模型合规应用与治理,通过分析金融大模型发展现状、风险问题、治理实践,探索金融大模型自主能力分级和金融场景风险分类的“二维”分级分类合规应用体系,提出包含一至四级(L1至L4)的金融大模型自主能力分级方案,根据客户资金关联性、金融机构资金关联性、市场冲击等因素,对典型金融场景进行风险等级划分,构建金融大模型通用能力和特定金融场景专业能力评估框架,为金融大模型合规应用提供参考借鉴。
为进一步促进金融大模型安全合规应用,报告提出以下工作建议:在政府监管层面,建议健全金融大模型跨部门协同监管体系,持续完善监管规则和标准规范,研究制定分级分类监管指导意见,探索通过“主题沙盒”等方式建立包容审慎的创新监管机制,发挥监管基础设施和监管科技作用,提升数字化监管能力。在行业组织层面,建议适时出台金融大模型行业倡议和自律公约,研究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安全准则、应用指引,积极搭建产学研用协同平台和行业基础设施,加强行业交流与政策宣贯,营造负责任的创新应用环境。在从业机构层面,建议结合自身实际坚持集约化发展路径,以金融“五篇大文章”为重点场景,安全稳妥有序推进金融大模型布局应用,针对性细化内外部场景具体合规要求,及时开展伦理评估和审查,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确保金融大模型全生命周期安全合规。
-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移动金融App自律检查情况通报(2025年11月4日)
-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移动金融小程序安全要求》团体标准
- 《金融大模型应用风险治理指南》等4项团体标准分别通过立项评审和技术审查
-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进一步加强金融领域App自律检查
-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关于征集2025年移动金融App创新实践典型案例的通知
-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部分备案App仍存在5大问题
-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2664款移动金融App完成备案
-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召开数字征信助力普惠金融发展工作交流会:发布三项标准
-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召开2025年工作会议,涉及金融APP整治、互金反洗钱、数字征信等
-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倡议:强化金融产品网络营销活动和贷后催收行为的自律约束
- 金融科技服务商:宇信科技AI产品触达多银行,神州信息全国性银行签约额增36%
- 央行金融科技发展奖梳理:至少35个大模型项目,8家银行获一等奖
- 余伟文:正在探索“数字港元”在零售层面的应用
- 人行发布《2025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研究推动数字人民币在跨境支付中的使用
- AI占比18%!央行2024年度金融科技发展奖这些AI项目最亮眼
- 香港证监会:对稳定币和向专业投资者发售的虚拟资产不再要求12个月的往绩纪录
- 人行:截至2025年9月末,数字人民币累计交易额达14.2万亿元
- 香港金管局:数字港元推广至个人使用 相关准备工作预计2026年上半年完成
- 【数币周报】数字人民币运营管理中心落地北京,潘功胜再谈数字人民币和稳定币
- 香港修正案:容许储值支付工具持牌人可销售法币稳定币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9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