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红包 给支付界带来的革命


2014-2-14 13:58

  马年春节期间,在微信上抢红包成为移动互联网世界里最开心的一件事儿。微信用户在抢得不亦乐乎的同时,腾讯则不费吹灰之力坐拥了数百万的支付用户,强力冲击着移动支付产业以及传统的金融业。短短的几天,让微信红包收获了出乎意料的辉煌战果,甚至被马云称之为“珍珠港偷袭”。那么,小小的微信红包到底是如何改变世界的,受其冲击者又该如何应对呢?


从除夕到初八,超过800万用户参与了抢红包活动;

  超过4000万个红包被领取,平均每个人抢到了4到5个红包;

  在除夕夜的最高峰时段,1分钟内有2.5万个红包被领取……

  银行业:冲击才刚刚开始

  微信红包或许只是一款腾讯公司推广移动支付的普通应用,但更可能是互联网金融创新的又一力作。它能否改变国内金融市场格局,对传统金融机构产生影响?答案是一定的,需要细究的是在多大程度上的改变。

  “余额宝”等产品让活期存款的实际利率成倍上涨,开始推高银行的资金获取成本,已经对银行业赖以生存的“吃利差”商业模式产生直接冲击,并间接推进了利率市场化进程。互联网金融产品对传统金融规则的颠覆和创新,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资金储蓄及使用方式,越来越多的银行客户正在加入这一行列,这足以令国内银行业的高管们坐立不安。

  微信本身是一款覆盖数亿用户的社交平台,各类移动应用都可以“嵌入”。在移动支付领域,微信支付已经借助微信的数亿用户资源,占据了最有利的位置。要让微信支付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腾讯还需要打通O2O(线上线下互动)领域的线下环节——商户。作为国内最“牛”的移动社交平台,微信现在要做的不是去求商户,而是挑选优质商家。对银行而言,信用卡消费市场这块“蛋糕”将不可避免地被“分食”。

  大家在春节期间用微信“抢红包”,在游戏般的轻松氛围中,兴冲冲地绑定了自己的银行卡,同时也让微信免费“抢得”大量移动支付用户。如果银行高管也发过微信红包,应该会担心OTT(过顶传球)在传统金融业“重演”:自己所在银行的客户,会不会将大多数衣食住行所需的支付需求付诸于支付宝或微信支付来实现,而银行卡几乎所有的功能都可以被替代,只剩下一张壳……

  金融监管是金融风险的一道防火墙,互联网金融已经受到监管层的高度关注。据了解,对于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监管,“一行三会”(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正在制订更详细的监管规则,旨在禁止非法集资行为,保护消费者信息不被盗用或滥用。不过,对于互联网金融,央行也曾表示要“鼓励金融创新”,只要依法合规,微信红包这样的金融类创新应用当然是多多益善。(小叶)

  生活方式:让社交来得更猛烈些

  对成年人来说,“收红包”已经是记忆中非常遥远的事情了,相信很多人都想重温小时候收到红包时那种惊喜的感觉。马年春节,微信红包让不少成年人有机会再次收到过年红包,虽然这些红包大多来自朋友而不是父母或亲戚,和小时候不同,但这种方式反而让人觉得更加有意思,当然,如果觉得只收红包有点不好意思的话,你也可以在微信上给别人发红包。

  不得不说,微信红包这个产品选择了一个非常合适的发布时机,也非常巧妙地抓住了人们的心理。事实上,红包并不是微信首创,新浪微博和阿里巴巴支付宝都曾推出过红包产品,但并没有像微信红包这样引发用户强烈的关注和热情的参与。为什么?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微信红包和新浪微博红包,虽然后者也是在过年期间推出的一款产品,时机选择得不错,但问题在于,微博是一个“弱关系”的社交网络,而中国人的红包是基于熟人之间的一种社交方式,两者之间的结合并不是那么紧密。微信则不同,微信的核心功能是熟人之间的即时通信,在这个平台上,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较高,无论是收红包还是发红包,都比较放心,更重要的是,微信红包随机分配金额的方式增加了趣味性,而且还可以看到其他人抢到的红包金额,满足了人们的游戏和好奇心理。从这个角度来说,微信红包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社交方式。

  有专家表示:从红包的传播轨迹看,群里的每个人在获得红包后,都有可能把它传到自己的其他微信群里,而以每个群组的单个用户为节点,红包可能再次被转发,呈现“几何式裂变”,熟人社交带来的口碑传播,产生了快速的传播效果。这正是社交网络的力量,非传统的第三方支付平台能够实现。也许在将来,春节期间收发微信红包会成为一种潮流,人们的过节方式也会因此而增添一抹不一样的色彩。(解语)

  支付宝:遭遇“偷袭”战

  “宁可死在来往路上,绝不活在微信群里”,去年马云发在阿里内部论坛帖子里的这句话,多少让人有些吃惊。卸任CEO的马云在外界看来似乎早已看透“江湖纷扰”,更愿意做世外高人。然而微信的来势汹汹让马云坐不住了。彼时的微信主要的优势还在社交领域,似乎与阿里巴巴的各项业务并没有特别大的冲突。然而微信红包在春节期间横空出世,引发大量用户注册,此时再来看马云未雨绸缪的言论,充分证明了他作为一名优秀企业家的眼光长远。

  根据腾讯方面披露的数据,微信红包上线后,从除夕到初八短短9天时间发展了800万用户,超过4000万个红包被领取,平均每个用户抢到了四到五个红包,总额近2亿元。有网友评论说,微信几乎是一个晚上干了支付宝八年的活儿,而且还不花腾讯一分钱。

  实际上,微信红包的交易量和支付宝比起来还有很大的差距,然而微信的成功在于,通过一个很小的应用捆绑了大量的银行卡,并且培养了用户的移动支付习惯。更让马云忌惮的恐怕还是微信支付所依靠的巨大的社交平台。有了这个巨大的社交平台,微信用户向微信支付用户的迁移相当容易,而且在此基础上还能开展多种移动互联网应用,发展前景巨大。阿里巴巴强推和微信类似的来往应用,也正是想在移动社交平台上一争高下。

  对于微信红包的成功,马云表示,这是“珍珠港偷袭”,虽然在短期内获得了一定效果,但是春节很快过去,让市场长期健康受益才是最为重要的。据统计,2014年春节期间,支付宝手机支付超过1亿笔,占支付宝支付比例的52%,支付宝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公司。而与此同时,借微信红包打了个漂亮“突击战”的腾讯却对此事相当低调。虽然目前看来支付宝还遥遥领先,但是一贯战斗力颇强的腾讯什么时候发起下一轮的攻势,更让人期待。(丛文)

  NFC运营商:小心“过顶传球”

  微信红包病毒式地在微信群里爆发,取得的成功让很多业内外人士大跌眼镜,连腾讯内部人士都表示“没想到”。微信红包的成功让很多人感受到了威胁,包括微博、支付宝等,受到巨大冲击的还包括NFC。微信红包的成功带动了微信支付的发展,尤其在小额支付领域,微信支付代表的移动互联网支付将对NFC产生巨大的替代性作用。

  NFC从产品提出到标准博弈、标准确立,再到产品开始推广已经过去了多年。银行业、运营商对于推广NFC也算积极主动,然而大规模的产品普及始终没有实现。除了一些政策、技术等方面的难题,用户门槛高也是一大问题。给你算一笔账:首先你得换一个带有NFC等功能的终端,按目前行情来看价格基本在5000元左右。其次,要换一个SIM卡,这部分费用有的时候由运营商承担,但是用户需要到指定的网点办理。再者,要办一张具备手机钱包功能的专用银行卡。使用时,需要下载一个客户端,将银行卡中的钱转到相应的手机钱包账户中,这样才能顺利使用NFC。且不说换手机需要的资金成本,仅是办理各种卡需要的时间成本,就能把很多客户挡在门外。以“快捷、方便”作为主打功能的移动支付,给用户设立的门槛可够高的。然而移动互联网支付却将门槛无限降低——只要你愿意绑定一张银行卡,只需要设定几个密码,就能够实现随时随地支付。

  大力发展NFC的运营商面对移动互联支付的快速发展,显然有些受伤。难度很大的用户端终端更换和商户端终端铺设是NFC运营商的“痛点”,而移动互联支付完全跳过了这两步,只用一个软件就解决了问题。运营商只有提速NFC的布局,赶在移动互联支付之前加快完善线下支付场景。NFC安全性更高、适用场景更多,借助这些优势,运营商大力发展NFC也不是没有胜算。(丛文)

  营销方式:“可怕”的病毒式传播

  “微信一夜就干了支付宝8年的活儿”,对于微信红包一夜绑定1亿银行卡的传闻,网友发出了如此感慨。虽然最终腾讯财付通产品总监吴毅否认了这一传闻,并表示“传的太夸张了”,但微信红包火了的事实却不可否认。自1月26日推出到2月初,微信红包在十几天内迅速风靡全国,无数网友选择在马年春节用这一新方式给亲朋好友发红包、送祝福。而微信红包超低成本、超速传播的营销方式更是刷新了多项纪录,成为互联网病毒式营销的经典案例。

  病毒式营销并不是一种新模式,总体来说,这是当前网络推广、品牌推广的常见营销方式,其利用的是用户口碑的传播原理,传播速度非常高效。微信红包的营销就是典型的病毒式营销,除却应用本身的开发成本,微信红包的推广几乎可以说是“零成本”,仅仅是靠用户之间的传播就实现了“疯狂成长”。

  微信红包在营销上取得的骄人业绩,主要是充分利用了“天时”和“人和”两大优势。“天时”就是马年春节这一重要时机。根据中国的传统,春节非常重要的习俗就是发红包,在这个时候推广微信红包实在是合适不过。而“人和”一方面指的是微信海量的用户群,在这样一个庞大用户群的基础上,微信推出微信红包这一新应用无疑更容易得到用户的反馈;另一方面则是微信红包具备的社交性和娱乐性的属性,提升了用户的参与度。用户使用微信红包,很多时候并不是为了发红包,而是好似在完成一个社交游戏,或许红包实际上只有几块钱甚至几毛钱,但是“抢”起来却非常有乐趣。

  除了应用本身的风靡,微信红包营销的成功之处还在于其短时间就绑定了数百万用户的银行卡。对于很多公司而言,想要让用户乖乖绑定银行卡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有些企业甚至为此花费不菲成本,而腾讯几乎是“零”成本就让用户自愿绑定了银行卡,这不能不令人叫绝。(黄鱼)

  什么是微信红包

  微信红包,在2014年中国马年春节期间“一炮打响”,使得通过手机发红包和抢红包成为一项新鲜又好玩的乐事。只要将银行卡与微信绑定,就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派发红包:一种是普通等额红包,一对一或者一对多发送;第二种则更富有趣味性,用户设定好红包总金额和红包个数之后,就会生成不同金额的红包,大多从几分钱到几十元钱不等,从而为抢红包者带来更好玩的“拼人品”体验。不过,抢到了红包的人需要绑定银行卡才能够将红包中的资金取出来,而这也正是微信依靠红包发展支付用户的目的所在。 

本文转载目的在于知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刊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评论加载中
相关文章

月点击排行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1-2022 移动支付网    粤ICP备11061396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994号
深圳市宇通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28区宝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C座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