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行陈钟麟:卫星服务是银行金融科技的新抓手


2021-4-30 11:19

随着发射和制造成本大幅下降,面向公众的卫星服务逐渐增多。卫星服务具有非接触、广覆盖、数据真实等特性,而且基本不受地理条件的影响。以数字化技术为纽带,将卫星服务与银行需求对接,可以为了解和服务客户提供全新途径,因而受到银行的普遍重视。

银行关注的卫星服务

从近期的应用热点看,银行主要关注以下卫星服务:

卫星通信:是利用卫星作为中继而实现的无线通信,具有容量大、覆盖广、时延小等特点,可以将通信服务范围拓展至深山、海洋、沙漠等偏远地区;也非常适合与地基通信、物联网结合,把客户在任意地点的现场数据及时传送至银行的数据处理中心。

卫星导航:是通过接收多颗导航卫星发射的特定信号确定使用者的位置。典型系统包括美国的GPS、中国的北斗等,定位精度可达米级,基本能够满足银行对场景空间数据的精度要求。

卫星遥感:是指利用卫星装备的遥感设备(相机、辐射计、雷达等),远距离收集大气层/地面目标物体的电磁波辐射信息,通过进一步的处理并最终成像,实现对目标的探测和识别。

商业银行的应用实践

伴随卫星服务产业的转型升级,卫星服务的性价比不断提高,实力雄厚、需求旺盛的商业银行成为率先受益的客户群体之一。

去年九月,网商银行推出代号为“大山雀”的金融风控系统,首次将卫星遥感技术引入农村信贷领域。农户拿手机沿耕地走一圈,卫星就可以识别这块地的农作物面积和类型,准确率达93%以上。圈出的地块是否准确,可以和农户在政府机构登记的土地流转、农业保险等数据进行交叉验证。结合气候条件、行业景气度和风控模型,银行可以预估产量和价值,从而向农户提供匹配风险的贷款选择。该系统已在全国690余个县区推广,超5万农户受益。

去年十二月,由平安银行定制的物联网卫星“平安1号”成功发射,标志着平安银行布局星云物联网平台迈出重要一步。该平台通过打造天地一体化的物联网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建立与资产的数据连接;通过提供有效和可视化的资产监控服务,构建全数字化的经营基础设施;在此基础上,采用数据化决策机制,为客户量身定制支付结算、供应链金融、跨境金融等银行产品。目前平台已接入物联网设备33万多台,形成工业互联网、仓储物流、新能源、智慧养殖等五大行业的标准化解决方案。

去年四季度,工行上线了大型信贷项目信用风控系统。工行通过与优秀商业卫星厂商合作,将卫星遥感和AI技术相结合,使用深度学习模型对经过预处理的多光谱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加工,快速提取地表覆盖的动静态信息;辅以多维度的大数据分析,实现对工程主体进度(如光伏项目的建设面积等)、大型作业机具(比如施工车辆、塔吊)等重要监控目标的智能化检测和预警,从而精准、高效、低成本完成对大型项目信用风险的“主动防、智能控、全面管”。以光伏建设面积监控场景为例,准确率达98%,处于业界领先水平。

卫星服务的应用场景

目前,将卫星服务引入于金融领域的大趋势已经确立。如何在确保数据安全、保护用户隐私的前提下,将卫星服务的功能与数字化技术相融合,合法且恰到好处地运用到金融场景中,已成为金融科技领域的全新课题。

●本地服务,是指利用卫星的定位和导航功能,为客户提供基于位置的服务支持。比如,在授权使用客户位置信息的前提下,帮助客户查找附近的营业网点或金融机具(ATM等);提供基于位置的场景金融(在商超/酒店/娱乐/交通等场景中,融合信用卡、消费贷等金融产品);根据定位数据发送营销或优惠信息(如在商场发送购物分期、付款优惠等信息);根据客户在特殊地点的出现频率,对客户的投融资需求进行预判(如购车、购房、培训、医美服务等)。

●客户分析,是指利用卫星数据描绘客户行为、资产等多方面的特征。比如,在授权前提下,利用位置数据记录客户的日常生活轨迹,分析客户的职业特征、消费水平等。在三农场景中,使用遥感数据、高清卫星图片预估田间的作物收成、牧场的牲畜头数、林场的成材面积等。在清洁能源领域,监控太阳能面板、风车的装机量和发电量。在石化能源领域,浮顶油罐是大型石油企业常用的超大型储油设备,油罐灌顶随储油液面升降;利用卫星图片分析灌顶形成的阴影面积,可以估算油罐的储油容量,精度可达95-99%。

●风险防控,是指使用卫星数据监控企业的经营状况,并适时预警。比如,使用卫星遥感成像和大数据结果,研判处于育苗、拔节、收割等不同阶段的作物生长情况是否正常。利用气象卫星的数据,预测、监视自然灾害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使用卫星的遥感数据,对在建工程进行周期性的卫星数据提取和分析(典型的例子包括:产业园项目的建筑变化、施工车辆数等;光伏类项目中集热塔、定日镜的数量变化;水电类项目的坝体截流进度、施工车流量、塔吊量等),评估项目的实际进度和潜在风险。

●供应链金融,是指利用多类卫星(通信、导航、遥感等)和部署于现场的物联网,结合AI和大数据处理算法,全方位采集产品制造、质检、库存、物流、销售等全生命周期的特征数据;借助天(卫星)地(地基通信)一体化的通信网络,将分布于世界各地的采集数据不可篡改地记录在数据可共享的区块链上。在此基础上,打造以核心企业为主线、以资金融通使用为助推剂、上下游企业密切协作的供应链生态,并将金融服务融合到全链的商品产供销场景中,在提升供应链效率的同时,降低银行金融风险,改善银行盈利状况。

●产业金融,典型的例子是卫星地图服务产业,其基础是卫星的全球定位和导航功能。将这种功能以人们熟知的地图形式呈现给用户,并根据用户的使用需求,把那些和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家位置标注在地图中,便于地图用户查找和使用商家提供的线上/线下服务。这样,导航卫星运营商、卫星地图提供商、平台运营商(把卫星地图与商家的位置和服务关联起来)、线上/线下商家构成庞大的卫星地图服务产业。为这个产业提供金融资源(比如对初创企业的风险投资,对地图提供商、平台运营商的贷款支持,为商家提供结算服务,为地图用户提供便捷支付手段等),都是产业金融的功能。

卫星服务的业务价值

在银行业引入卫星技术,就是要通过创新金融服务手段,提升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在更好服务客户的同时,实现银行自身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扩大银行服务的覆盖范围。在深山、林地、海洋等偏远地区,受建设成本限制,地面电信基础设施严重匮乏,导致该地区人群无法正常通讯或上网。面向公众提供的卫星通信服务,基本不受地理条件的影响,有效弥补了地基通信的不足,在拓展线上银行服务边界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

●提升场景金融的服务质量。卫星的定位数据是对移动场景的空间描述。在这些位置上发生的经济活动,通常是与企业的产供销存、个人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构成了内容丰富的移动场景。按照定位信息的提示,将金融服务嵌入这些生产/生活场景中,不仅可以借助第三方拓展对客服务的渠道,针对客户提供个性化产品,而且还能基于场景数据全方位了解客户特性。

●丰富客户信息的数据来源。在很多行业,受限于人力和自然条件,银行的客户信息主要来自企业报表、政府政务数据,缺乏交叉验证的有效手段。利用卫星定位功能跟踪企业的物流进展,可以为核实企业供销数据的真伪提供依据;利用卫星的遥感和定位功能,结合AI等数字化技术,银行可以对农民的作物收成、矿山的矿物储量、油井的原油产量、新能源企业的装机容量等客户资产进行有效评估,洞察客户的手段有了质的飞跃。

●降低信用风险的发生几率。虽然企业出现信用风险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最终无一例外地反映为企业经营情况的逐步恶化。借助包含卫星在内的天地一体化通信网络、负责大范围现场监测的遥感卫星和嵌入到企业产供销各细节的物联网,银行甚至可以实时获得客户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资产状况和生产运行情况,结合智能化的风险评估和预警模型,可以大幅提升银行的风险防控能力。

●带动产业金融的创新发展。现有的全球物联网基于天地一体化的电信基础设施构建。引入卫星的价值在于,可以将物联网延伸到地球的任一角落(包括偏远地区)。真实的物联网数据在世界范围实时流动,促使全球产业要素根据市场需求重新整合,从而催生许多新产业,并为产业金融的创新和发展打开空间。银行通过输出以开放银行为基础的产业链金融解决方案,打造以产业为主线、以场景为节点、以金融为纽带的链圈式金融生态,在发挥企业协同效应的同时,达成银行与产业伙伴的双赢局面。

卫星服务的适用条件

对商业银行而言,卫星技术为提升服务质量、降低经营风险开辟了全新路径。在实践过程中,需要具备相应条件,使用卫星服务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当基于互联网方式服务客户时,对沙漠、海洋等偏远地区,卫星通讯是最优选择;在自然条件较好的人口稠密区,地基通讯则是首选。卫星通信和地基通信是互补而非替代关系。

●通常情况下,物联网对数据的实时性要求较高,因而需要与之匹配的互联网网络传输数据。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当物联网的数据采集现场和银行数据处理中心的距离较近时(比如一千公里以内),地基通讯比较合适;反之,则卫星通信更有优势。

●为获得比较优势,银行对使用卫星遥感服务的应用场景通常具有一定要求。一是规模较大(比如农作物种植、风力发电等场景中,面积至少几百亩以上),此时使用卫星遥感技术,不仅数据精确度高、时效性好,而且可以通过规模效应有效降低新增用户的边际成本。二是被识别目标具有足够显著的波谱特征,以便在恰当配置卫星设备、正确处理卫星数据后能够有效识别目标。

●使用遥感服务时,银行需要在卫星图片精度、数据处理能力和总体成本间综合权衡。卫星图片的分辨率越高,价格越贵。银行出于成本考虑,通常会选择中低分辨率的卫星图片,但同时对获取/标注训练样本、构建有效模型、训练模型参数、洞察模型效果等AI及大数据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各家银行只有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才能选择合适自己的卫星服务方式。

总之,我们在金融科技领域引入卫星服务,就是要扬长避短,将卫星服务的优势与银行场景相结合,通过拓展线上服务范围、加速产业数据流动、升级银行服务手段、降低数据获取成本等措施,促进银行业更好、更快发展。

(本文作者单位为中国农业银行研发中心)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本文转载目的在于知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刊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评论加载中
相关文章

月点击排行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1-2022 移动支付网    粤ICP备11061396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994号
深圳市宇通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28区宝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C座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