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开放“远程面签”潜在风险的化解思路


2022-9-8 14:18来源:移动支付网    作者:董峥

信用卡业务面临的困境

7月初,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会同中国人民银行共同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此次《通知》发布,最重要的作用是在新时期规范信用卡业务发展,让信用卡业务“正本清源”,回归其小额消费信贷业务正轨,同时推动信用卡业务从粗放式发展向精细化经营转变。

信用卡“远程面签”亟待开放的背景

近几年,虽然信用卡业务整体呈现发展趋势,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中国人民银行在《2022年第一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公布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8.02亿张,环比增长0.28%。但受疫情影响,线下场景发卡量呈下降态势,对信用卡的发卡、激活以及后续服务形成了较大冲击。如,一家刚发布2022年中期报告的上海本地银行业绩中,信用卡累计发卡量2022年上半年仅增加2万张。

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信用卡市场趋于“相对饱和”,而发卡银行在信用卡业务理念上还承袭了传统经营理念,未重视消费者对信用卡业务的需求变化,从而导致“获客难”成为银行发卡的一大难题;另一方面,受到超预期因素影响,信用卡业务需要线下操作的流程易被中断,影响发卡效率。

因此,信用卡业务“远程面签”开放试点的目的正是有序推动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下信用卡业务开展的方式之一。《通知》的第三十六条首次提出“按照风险可控、稳妥有序原则,推进信用卡行业创新工作,通过试点等方式探索开展线上信用卡业务等创新模式”,该条例可看做是对开放信用卡业务“远程面签”流程提供了相关政策依据。

不可否认,信用卡业务无论是网络获客发卡,还是网络支付,都已经实现了数字化转型,这对于信用卡业务在数字化时代的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信用卡获客只是信用卡业务链条的开端,而从发卡到开卡、用卡都是这一链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目前,信用卡业务受制于首次申请信用卡“需要到网点面签”这一规定约束,导致发卡银行即使通过网络获客成功,也无法快速开卡激活并使用,成为信用卡业务数字化转型中需要解决的重点环节。

信用卡“远程面签”并非风险根源

从个别银行经过报备后在实际业务流程中进行试点的情况来看,在信用卡业务中使用“远程面签”进行开卡激活这一方式较为顺畅和便捷,也受到信用卡申请用户的欢迎。

信用卡“远程面签”是针对首次通过网络申办某行信用卡的用户,采取的通过网络视频来确认信用卡申请用户身份真实性,以及开户意愿真实性的一种验证方式。之所以目前信用卡业务尚未公开使用“远程面签”,主要原因是对信用卡业务采取了个人I类银行结算账户管理措施。

关于远程开立个人I类银行结算账户问题,中国人民银行曾明确提出,考虑到基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开展远程身份识别的准确性、可靠性有待进一步验证,与此同时,可以通过线上渠道为个人开立II、III类银行账户,满足商业银行扩大线上获客的需求。因此,审慎研究远程开立I类银行结算账户,是防范通过互联网开立账户转移非法资金等违法犯罪活动的需要。

在信用卡业务实际开展过程中,信用卡作为一款小额消费信贷功能的金融产品,风险更多地来自于因个人信用问题造成的账务逾期,银行网点面签仅确认申请人的身份和办卡意愿,以及发现一些网络申请流程中无法发现的潜在问题,对申请人的信用风险防范可以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此外,信用卡风险还取决于授信额度的高低,《通知》中提及加强对信用卡“多头授信”进行严格风险管控,其根源还在于“跑马圈地”经营理念的影响。

在《通知》要求下,发卡银行应及时改变固有经营理念,通过提升服务水平而不再依靠提升额度来作为获客留客的经营手段,而对一些具有潜在风险的持卡用户,应坚决采取“扣减原则”,通过降额甚至停卡的手段防范其可能造成的用卡风险。

事实上,在对个别银行试点“远程面签”的情况来看,无论是申请用户,还是银行流程体验效果都是值得肯定的,这让用户感受到良好的信用卡数字化体验,既有效解决了银行“获客难”“开卡难”的症结,由此也反证了实施“远程面签”更有利于信用卡业务发展。在开放信用卡“远程面签”试点的同时,也要辅以配套的风险防控措施,将信用卡风险控制在最低层面。

开放“远程面签”化解当前业务难题

信用卡与储蓄卡的账户特点有所不同,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信用卡虽然作为I类银行结算账户进行管理,但信用卡主要体现消费功能,依赖于即时消费场景,且信用卡对账户的转账、取现等功能都有严格的管理措施,存款账户功能并不明显。

另一方面,部分用户申请信用卡受银行提供的诸多办卡礼品以及消费优惠权益吸引,这些用户申请信用卡具有一定冲动性,而如何通过流程设计来增强用户黏性,对于信用卡获客是极为重要的。打通信用卡从申卡、开卡到用卡的数字化全流程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也是尽快放开信用卡“远程面签”试点必要性的原因所在。

从金融科技发展、客户实际需求等金融安全角度来看,监管部门的顾虑可以通过一些政策措施的制定,有效规避和防范因开放“远程面签”而带来的潜在风险。

一、规定专用额度

申卡用户采用“远程面签”开卡激活,发卡银行可以只为之激活信用卡授信总额的一定百分比,比如30%作为专用额度,即可用于移动支付或网络支付。若客户需要使用全额度,则务必到银行网点进行现场面签后开放使用。

二、规定专用平台

申卡用户采用“远程面签”开卡激活,仅可绑定专用移动支付平台,如“云闪付”App、商业银行自有App等限定的支付平台绑卡使用。

三、规定专用期限

申卡用户采用“远程面签”开卡激活,仅可在一定期限内使用,超过期限后,务必要到网点柜台完成现场面签。

总结

在信用卡数字化转型中,信用卡的网络申请和用卡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这也要求银行顺应互联网时代金融消费需求的变化,借助金融科技发展,调整经营风险策略,从而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

以上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可以看做是根据信用卡业务特点对原有III类银行账户管理的补充和改进,既能一定程度上控制信用卡业务网上开卡可能产生的风险,最重要的是,还能有效解决目前银行通过网络获客发卡后,主动到网点开卡激活率低的问题。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的情况下,通过适度开放信用卡业务“远程面签”,在风险防控为主的监管基础上,与时俱进因需而变持续为发卡银行松绑,更利于信用卡业务在《通知》等新政下健康有序地发展。

本文为作者授权发布,不代表移动支付网立场,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未按照规范转载者,移动支付网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评论加载中
相关文章

月点击排行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1-2023 移动支付网    粤ICP备11061396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994号
深圳市宇通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28区宝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C座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