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周评】非接支付“第二春”


2024-3-11 9:38来源:移动支付网    作者:慕楚

3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意见》要求,银行、支付机构要按照重点商户名录,加快推进境外银行卡受理设备软硬件改造,统筹考虑推动非接触式支付发展。

推进受理设备软硬件改造,推动非接触式支付发展。对于移动支付行业来说,寥寥数字,便是沧海桑田。笔者不禁感慨,若是该政策在中国移动支付发展的十年前发布,或许是另一番景象,NFC支付也不至于这么惨。

力度之大

在《意见》发布前后,多家机构表态,重点关注提升老年人和外籍来华人员支付体验。这其中包括支付宝、财付通、网联等多家代表机构,但从各方的表态中,银联可谓是最为“给力”,直接投入30亿资金。

银联专门制定了相关推进计划,即“锦绣行动2024”。针对国内刷卡、非接支付不方便,老年人、外籍来华人员等人群使用移动支付不适应等堵点痛点难点问题,联合产业各方开展“锦绣行动2024”。

该行动核心是“30+X”,所谓“30”是指银联率先投入30亿元资金,“X”指发挥银联资金的杠杆作用,撬动产业各方共同投入资源。

简单来说,通过“锦绣行动2024”,银联在抛砖引玉,银联也希望能够真正引出“玉”。

银联希望在政府主管部门牵头组织下,联合商业银行、收单机构等各方,将资金用于餐饮(含老年助餐食堂)、文旅、宾馆等重点场景布放受理终端、张贴受理标识、宣传推广等,大规模改造与优化线下刷卡、非接支付受理环境。“锦绣行动2024”将覆盖2024年全年,并延续到2025年,覆盖全国41个重点城市8大类26个高频支付场景。

除了“锦绣行动2024”,银联还会在与产业各方共建网络,推动互联互通;以及与产业各方共疏堵点,优化产品服务,两个方向发力。

聚焦当前刷卡、扫码、手机Pay等解决方案的堵点问题,重点加强与地方交通等部门沟通,加快解决地铁、出租车行业不支持受理银行卡非接支付等问题。

从目前各方公布的信息来看,银联是唯一一个明确投入具体资金,且拥有较为完善计划的《意见》推动者。而且,推广非接支付会是银联的重要任务之一。

无论从自身产品还是角色定位来看,银联或许对非接支付是有感情的。借政策之势,再推非接支付,也仍然不晚。

非接支付的前缘

2013年10月,银联曾宣布与中国银行、中国移动共同宣布,依托TSM移动支付平台推出的中国银行NFC手机支付产品正式投入商用。彼时,已经有10家全国性商业银行陆续接入该平台并在14个城市推广试点,NFC手机支付产品的商用范围正在不断扩大。

手机支持NFC支付,已经逐渐成为趋势。

此外,在这一年,PBOC 3.0发布,金融IC卡迁移正全面推进,银行卡支持非接支付将逐渐成为必选项。

NFC产业彼时仍然存在较多问题,如NFC-SWP方案过于麻烦、非接支付信号不稳定、功能开启麻烦、非接支付终端的改造尚不完全、收银员培训不完全、产业各方尚未完全形成合力等诸多问题。

但这些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得到改善。

终端支付体验来看,到了2014年,苹果强势发布Apple Pay,以终端厂商的角色,统一NFC支付体验。银行卡的发卡情况来看,2014年末,我国银行卡数量达到49.36亿张,人均接近4张卡。在终端改造方面,银联也从标准化的角度,推动终端的非接支付改造,仅银联商务到2014年年末就已经完成的百万量级POS终端非接改造。

从各个角度来看,只要有更多一点时间,国内市场将很快可以接受非接支付为主要的移动支付技术。然而也是在2014年,扫码支付在互联网巨头的推动下,强势改变了这一进程。

扫码支付的施法中断

过去,无论有多少个NFC支付项目失败,我们仍然认为NFC支付有希望,直到扫码支付开始流行,这一希望彩最终破灭。一位长期从事NFC支付产品推广的业内人士,曾向移动支付网如此形容扫码支付兴起给NFC支付带来的冲击。

回顾扫码支付的成功,3G-4G的普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技术低成本、巨头补贴、监管的包容审慎等因素已经是耳熟能详。

仅仅从瞬时支付体验来对比,扫码支付需要调起App、输入金额、输入密码等一系列操作,而非接支付只需要拍一拍POS即可完成交易。国外将非接支付说成“Touch&Go”,非常方便。

不仅仅是在国内,在2014年左右全球都在推动移动支付的苦行之中。不同的是,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已经拥有了较为成熟的卡支付习惯,很多时候其推行移动支付,只是将卡支付变成手机支付,“拍”这一动作并不会变化;而中国彼时并没有太多人使用银行卡直接进行支付,大多数时候人们都是通过银行卡取现金,而后用现金支付,所以彼时的中国移动支付,则是从现金支付转化成移动支付,至于技术路径尚没有明确,如果没有扫码支付,大概率是会走国际非接支付路线。

从这个角度来看,很多时候国内支付人士都认为,扫码支付其实不是消灭银行卡支付、NFC支付,而是消灭了现金支付。然而在扫码支付成为主流的情况下,无论是商户还是用户,对NFC支付的关注及支持自然会减少。

总而言之,在中国,扫码支付闪了非接支付的腰。

推动非接支付又当时

在《意见》中还强调,督促指导银行卡清算机构等加快与国际支付平台互联互通。

虽然我国持牌的银行卡清算机构不止一个,但从体量、收单领域影响力来看,这一政策要求基本就差喊出银联的“身份证号码”了。另外,美国运通、万事达卡已经通过合资的方式,在中国获得了银行卡清算牌照,借助其国际影响力,仍然能够为来华支付便利化提供助力。

此外,银联与国际对接,实现银行卡、非接支付其实有天然的优势。早在2013年,银联便宣布成为国际芯片卡标准化组织(简称“EMVCo”)成员。

EMVCo是负责制定与维护国际支付芯片卡标准规范的专业组织,管理和规范EMV®标准的实施,其现有成员包括万事达卡、Visa、JCB和美国运通。银联成为EMVCo成员,使参与芯片卡行业标准的机构更具代表性。2018年,银联甚至将“闪付Quick Pass”红色标识已全部换成EMVCo非接标准指示符,即白色或者黑色的“射频波纹标志”。

也就是说,国内推动的银联标准,其实也是符合EMVCo国际标准的,银联只需要与其他国际卡组织实现互联互通,无需过多的终端改造,在收单机构的协同下,即可让国内的POS支持国际银行卡支付,这其中包括非接支付。

不仅仅是来华人士需要非接支付,国内部分场景的非接支付也有较好的应用。其中就包括交通出行,早在2019年,扫码支付已经接近于全面普及时,人民银行就曾表示,将交通领域作为移动支付便民工程建设的重点场景来抓,金融IC卡及云闪付(NFC)等非接支付方式便是其中具体的产品。

由于公交、地铁等人员密集地区信号波动较大,扫码支付虽然早期发展较快,但仍然留给了非接支付一定的空间,随着客户习惯的养成,较之其他支付场景,交通领域非接支付的比例仍然较高。

除了部分场景对非接支付的接受度,手机厂商的Pay类产品也拥有不错的用户体量。例如华为在2023年8月宣布,拥有Huawei Pay功能的华为钱包月活用户数已超1.4亿。为了保障非接支付安全,银联很早就联合商业银行,建立“风险全额赔付”保障机制。在商户POS侧,银联经过多年的市场教育,当下绝大多数的大多数银行卡受理终端为集成插卡、非接、扫码为一体的多功能智能POS终端。

所以,在支付便利化政策春风下,银联投入30亿,或许非接支付能引来第二春。

值得一提的是,《意见》还要求,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等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指导,将商户银行卡受理情况纳入各自领域服务质量考核评价范围。受理环境的改善已经上升到了部门指标的程度,非接支付发展可期。

本文为作者授权发布,不代表移动支付网立场,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未按照规范转载者,移动支付网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评论加载中
相关文章

月点击排行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1-2024 移动支付网    粤ICP备11061396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994号
深圳市宇通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28区宝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C座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