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稳定币储备资产的监管逻辑


2025-11-6 15:53来源:移动支付网    作者:一川Law

在上篇《美国严管稳定币,以前到底出过什么乱子?》,我们扒了Tether的黑历史,野蛮生长时期,出乱子是必然的。

这些乱象都指向一个关键:储备资产。它是稳定币运行根基,一旦失控就可能引发挤兑,甚至冲击传统金融市场。

美国对稳定币储备资产监管非常严格,可提炼为三个关键点:拿得出、看得见、兑得快。

本篇分析主要依据是《天才法案》(公法第119-27号,2025年7月18日公布);《天才法案实施条例(征求意见稿)》(2025年9月19日公布)。

下面,我们借由Tether早期乱象,来解释“美国监管为什么要这么设计”。可以说,每一条“紧箍咒”背后,都有血的教训。

01 储备资产要“拿得出”:安全稳健,足额可用

监管的第一招,就是针对上篇中Tether暴露出的两个最致命风险:

首先,堵死“资产挪用”的窟窿。还记得Tether“胆大包天”、随意挪用6亿储备金去拯救兄弟公司的行为吗?

监管的“防火墙”来了,法案明确规定,储备金不得被“质押、再抵押或再使用”。

这条规定(配合“破产隔离”条款)确保了储备金的绝对安全和独立性,专款专用,只能用于满足持有人的赎回请求。“监守自盗”的路彻底被堵死了。

其次,堵死“资产质量”的窟窿。监管的另一个核心担忧是“资不抵债”。

就像上篇Tether为了追求“利差收入”,把储备金的一半都换成了“白条”(商业票据)。万一市场承压,这些“白条”违约或暴跌,储备金根本不够兑付,挤兑就会立刻发生。

为此,美国要求储备资产只能来自“白名单”,不仅要求1:1储备支持,还严格限制了资产的类型和期限。

表1 美国稳定币储备资产白名单 [1]

白名单资产具有两个压倒一切的共同特点:极高的信用质量、极高的流动性。

“白名单”上的资产几乎完全消除了信用风险。它们要么是美国政府的直接负债(现金、国债),要么是由美国政府信用背书的机构(美联储账户、受保存款机构)的负债。法案彻底排除了公司债、商业票据或市政债券等任何具有信用风险的资产。

流动性同样很关键。国债的剩余期限不得超过93天;回购和逆回购协议必须是“隔夜”的。这确保了发行方在面临大规模赎回时,可以立即将资产变现,而不会因为市场流动性枯竭或因利率上升,导致长期债券价格下跌而蒙受损失。

这样的设计,让储备资产更安全了,稳定币就更“稳”了!

02 储备资产要“看得见”:按期披露,接受核验

要实现合规发展,就必须按期披露,接受核验。这是建立公众和监管信任的前提。

为此,美国监管设计了“三层保障”机制:

第一层:每月公开披露 [2] 。发行方官网必须每月披露关键信息,包括稳定币的在外流通量、储备资产的具体构成、每个类别资产的平均期限以及托管机构所在的地理位置。

为了确保披露数据不是“自说自话”,法案还规定了配套的验证和追责机制。

第二层:第三方鉴证(注册会计师检验)。发行人必须每月让一家“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对其上一个月末的披露报告信息进行审查。

第三层:高管签字担责。发行方的首席执行官(CEO)和首席财务官(CFO)必须每月提交一份认证,以保证保证披露信息的真实准确。月度报告的准确性。如果发生虚假认证,相关高管将面临刑事处罚。

为什么监管对“高管签字”要求如此严格?

就是为了杜绝发行方“作秀”,比如上篇提到的Tether在会计师核查的“同一天”火速转账3.82亿,事后报告里却“只字不提”。

现在,如果发生虚假认证,相关高管将面临刑事处罚。

说白了,用户的钱就是用户的钱,Tether那种把储备金当“小金库”随意划转的操作,彻底没戏了。

(要知道,金融玩的就是信用,失去用户的信任,塌房只是一瞬间的事!)

监管要求的月度正式鉴证报告,Circle是每月披露一次,Tether目前是每季度披露一次,Tether目前暂未达到要求频率。

表2 目前Tether和Circle实际执行情况

03 储备资产要“兑得快”:规则清晰,优先保障

这是监管给用户的“最后一道保险”。

万一,发行方真的爆雷了,即使在最坏的情况下,用户的钱也能被及时兑回,要给予持有人最高级别的法律保护。(给咱老百姓满满的安全感啊!!)

这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

1. 要有清晰的赎回政策

发行方必须建立“及时赎回”的清晰程序。所有相关的费用必须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进行披露,任何费用变更必须至少提前7天通知消费者。

有一个关键细节是,法案增加了一个关键保护,发行方不得自行对“及时赎回”设置任意限制。只有监管机构才有权在特定情况下施加这种限制。

2. 法律的“终极保障”(破产隔离与优先权) [3]

这是监管为持有人设计的“最后一道保险”。一旦发行方(公司本身)不幸破产,法定的储备资产将从发行方的破产财团中被“剥离”出来,直接用于兑付持有人,不受公司其他债权人(如房东、供应商)的影响。如果储备资产不足以完全兑付,持有人的剩余索偿权在破产清算中也享有“第一优先顺位”。这是监管为持有人设计的“硬核”法律保护。

还记得Tether和B网“资金混同”、“挪用储备”的烂摊子吗?监管最怕的就是:万一发行方(Tether)自己破产了,用户的钱(储备金)是不是没了。

简单来说,一旦发行方破产,那笔“储备资产”将立刻被“剥离”出来,直接用于兑付持有人,其他债权人(比如公司的房东、供应商)一分钱也别想碰。就算钱不够,持有人在清算时也享有“第一优先顺位”。

美国稳定币严苛的监管框架已经落地,标志美国稳定币“野蛮生长”的时代结束了,“合规成熟”才是下半场。

那么问题来了:美国是这么管的,香港呢?香港对稳定币储备资产的要求是更严,还是更松?

想看香港稳定币监管逻辑的朋友,欢迎评论区告诉我们!超过10个人想看,小编就加更!

参考资料

[1] 法条定位:《GENIUS Act》4(a)(1)

[2] 法条原文出处:4(a)(1)

[3] 法条定位:《GENIUS Act》11(a)-11(f)

本文为作者授权发布,不代表移动支付网立场,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未按照规范转载者,移动支付网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评论加载中
相关文章

月点击排行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1-2025 移动支付网    粤ICP备11061396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994号
深圳市宇通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28区宝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C座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