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原行长李礼辉:中美之间的AI竞争,中国选择硬算力软算力并行


2025-11-20 8:55来源:移动支付网    作者:欧文

据《和讯网》报道,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在相关论坛上,围绕金融深度智能化的主题,分享了AI竞争中硬算力与软算力并行发展、金融智能化的价值取向和选择偏好等要点。

AI竞争中的硬算力与软算力

李礼辉指出,AI已成为决定未来国家实力的关键领域,相关竞争集中表现为算力竞争,既存在于最有实力的国家之间,也体现为资本巨头与科技巨头之间的企业级比拼。值得注意的是,中美两国在AI领域的竞争,呈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与选择偏好。

具体来看,美国坚持硬算力优先,计划大额投资AI基础设施建设;而中国选择硬算力与软算力并行,投资建设AI基础设施的同时,注重软算力的发展。例如,杭州深度求索发布的DeepSeek系列模型,通过算法创新显著节约资源,不仅训练成本大幅降低,性能更比肩国际顶尖模型。这说明中国的科技巨头将进一步完善自主可控的AI生态,开拓高效可靠的AI发展道路。

李礼辉强调,技术和市场都有各自的边界。霸权政治破坏了全球经济一体化,无自主技术实力难获先进技术;技术创新需依托市场才能转化为财富。

在AI领域,美国的核心优势是高端芯片这类核心技术;中国的优势则是全球最大的数字技术市场和应用场景。基于此,中国坚持走独立自主、节约高效的发展道路,目前,杭州的硬算力和软算力建设、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垂直模型研发成就突出。

在发展模式上,以往顶尖AI大模型多为闭源。李礼辉认为,保护私权能鼓励创新,而技术平权能推动AI普惠,二者是对立统一的。DeepSeek、阿里Qwen3-Omni等本土先进模型的开源,有利于打破闭源垄断,为中小企业提供节约高效的创新路径,推动AI产业普惠发展。

金融智能化的价值取向和选择偏好

当前,智能金融系统已进入规模化应用期,金融智能体依托行业最优流程与标准数据支撑,可培育出具备专业水准的金融代理人,适用于市场分析、风险评估等多个高价值领域。

不过,生成式AI潜在的安全风险和技术陷阱尚未因算法创新而淡化,仍存在恶意攻击、模型幻觉、隐私泄露等问题。为此,金融的深度智能化需把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选择偏好:

一、金融创新的人民性,核心是满足人民大众金融需求,实现金融服务普惠与资源共享。例如支付宝等平台,通过服务创新融入百姓生活,获得广泛认可。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移动支付交易金额达563.70万亿元,支付宝市场占比为45.7%。

二、金融创新的可靠性,要以可信任为基石,兼顾安全与效率,具体要满足三点:一是高可靠性,智能金融系统要达到安全可靠的基本要求;二是可解释性,金融模型需具备基础架构的可解释性;三是合法性,明确金融智能体的法律地位和责任归属。

三、金融创新的经济性。李礼辉认为,虽然垂直模型和具身智能体在专业细分领域具有不同个性,但是在专业领域和管理目标趋同时,可以实现交互和兼容。因此,在做好数据与核心技术风险隔离后,通过预训练行业级通用模型,再按需定制企业方案,可有效降低开发成本,扩展应用范围,提高投入产出比。此外,应支持科技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为中小金融机构提供高性价比服务,共建数字金融生态圈,实现高效率、低投入的个性化创新。

本文为作者授权发布,不代表移动支付网立场,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未按照规范转载者,移动支付网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评论加载中
相关文章

月点击排行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1-2025 移动支付网    粤ICP备11061396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994号
深圳市宇通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28区宝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C座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