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立法会邱达根:“监管+信用+法币背靠资产”是香港稳定币的重要创新


2025-11-11 10:20来源:移动支付网

近日,香港特別行政区立法会议员(科技创新界)邱达根在中国国际金融论坛·香港峰会上回答主持人有关“香港如何通过平衡创新与监管,激发类似硅谷的新动能,并为稳定币创造爆发式增长空间”提问时表示,首先,技术层面,香港对稳定币的要求与全球主流实践基本一致。稳定币并非新生事物,其出现已有约十年,早期作为技术产品自发演进为重要的法币支付工具。香港并未为其设定与传统稳定币差异化的特殊技术要求,但在监管框架上,紧跟国际趋势——例如,背靠资产(储备资产)的标准与欧洲MiCA《加密资产市场监管法案》、美国《GENIUS法案》相近,确保稳定币具备全球通用性(而非仅限香港或单一市场使用)。

最大的争议点在于合规验证机制:传统稳定币市场普遍采用“黑名单制”(如KYT/KYA,即“了解你的交易”或“了解你的地址”),通过追踪交易历史,冻结曾涉及洗钱等问题的资产或钱包。但香港此次立法提出了“白名单制”——要求稳定币用户(钱包持有者)在开户时完成“KYC到钱包”(即“了解你的钱包持有者身份”),从源头明确用户身份与地域信息。这一机制的核心区别在于:传统黑名单是“事后追溯”(针对已出现问题的资产),而白名单是“事前准入”(确保用户从一开始符合合规要求)。

目前,全球稳定币市场规模已达2600亿美元,年交易量超30万亿美元,但主要服务于C2C(个人对个人)小额支付场景,痛点在于成本高、稳定性存疑。而香港的白名单模式,恰恰为此前未使用稳定币的群体(如大型企业、政府机构、国企央企)提供了合规入口——这些机构因黑名单制的潜在风险(如关联问题资产的连带冻结),往往对稳定币持谨慎态度。香港通过“监管+信用+法币背靠资产”的组合,为这类群体开拓了新的工具选择。这是香港稳定币模式的重要创新,也是推动市场扩容的关键一步。 

其次,政策层面,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其法律标准与国际接轨,专业机构与人才均符合全球通行规则。在推动金融资产发展过程中,香港通过法律法规为金融产品赋予“信用背书”,这一点对稳定币尤为重要——任何金融产品若缺乏政府监管赋予的公信力,都难以获得广泛使用。香港的稳定币条例,正是通过明确的监管框架与合规要求,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信心,同时保持与国际主流经济体(如欧洲、美国)的监管协同。

评论加载中
相关文章

月点击排行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1-2025 移动支付网    粤ICP备11061396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994号
深圳市宇通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28区宝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C座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