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说清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
2024年12月,人民银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24〕第17号》,宣布自2025年1月数据起启用新修订的狭义货币(M1)统计口径,修订后的M1包括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统计在非金融机构存款科目。截至2025年10月,央行资产负债表中的非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约为2.55万亿元。2025年年初至今,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余额整体在2.5万亿元上下波动。

数据来源:人民银行官网
另一方面,2024年以来已有多家支付机构完成增资,包括合利宝、易宝支付、财付通、抖音支付、网银在线等,其中财付通以223亿元的注册资本位列第一。行业主要参与者为何纷纷增资?监管部门和支付机构如何保障天量客户资金的安全?这些问题都指向了一个对支付机构至关重要,但大众可能知之甚少的概念——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
客户备付金的概念和特性
根据 《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68号)(以下简称《条例》),客户备付金是指"非银行支付机构为用户办理支付业务而实际收到的预收待付货币资金"。支付机构在业务办理过程中,基于为用户提供储值账户服务,或者收单资金结算周期等原因,会导致客户资金一定时间内的沉淀,这部分沉淀资金就成为支付机构的客户备付金。例如消费者向个人支付宝、微信钱包充值的资金,在未使用时就属于支付宝、财付通的客户备付金。
客户备付金既不同于支付机构的自有资金,也区别于客户可完全自由处分的资金,具有一定特殊性:一方面,备付金的所有权归属于客户,但客户对资金的使用受到了一定限制;第二,备付金以支付机构的名义存放于人民银行或满足要求的商业银行,同时存放机构直接接受支付机构的指令调拨资金;第三,客户备付金不受《存款保险条例》保护,且支付机构不向客户支付利息等收益。
客户备付金涉及海量资金,保障客户备付金安全是监管部门对支付机构的核心和基础要求。监管部门对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的管理,经历了从多账户、分散管理到单一账户、集中存管的变迁;客户备付金管理政策的变化,也从侧面印证了支付行业从野蛮生长到规范发展的历程。
监管部门对客户备付金的管理更迭
行业初创阶段
1999年,国内最早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北京首信和上海环讯成立。由于当时国内电子商务发展缓慢,第三方支付的影响甚微。2003年,淘宝网推出支付宝服务。2004年,支付宝从淘宝网分拆独立,后逐渐发展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第三方支付机构之一。在行业初创阶段,监管部门对支付机构尚未出台专门法规,业务规则缺乏规范,客户备付金管理主要依赖机构自律。
早期发展阶段
2010年9月,《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10〕第2号)(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正式施行。这是监管部门首次以部门规章的形式肯定了支付机构的合法地位,同时对申请行政许可的具体条件、基本业务规则进行了规范。《管理办法》明确提出支付机构接受的客户备付金不属于其自有财产,应当在商业银行开立备付金专用存款账户存放备付金。此外,一定程度上参考对存款性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的要求,规定支付机构实缴货币资本与客户备付金日均余额的比例不得低于10%。
2013年6月,《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3〕第6号)(以下简称《存管旧规》)正式施行,对客户备付金存放、归集、使用、划转环节的具体要求进行了明确。《存管旧规》将支付机构备付金合作银行划分为存管银行和合作银行,备付金专用存款账户则相应分为备付金存管账户、收付账户和汇缴账户。三类账户的区别如下图。

《存管旧规》规定由存管银行对支付机构所有客户备付金(包括存放在其他银行的资金)的信息进行归集、核对及监督。为强化存管银行的监督效果,监管部门要求支付机构对客户备付金进行一定程度的集中管理:每月在存管银行存放的客户备付金日终余额合计数,不得低于上月所有备付金银行日终余额合计数的50%。
此外,在这一时期,监管部门允许支付机构将客户备付金以定期存款、通知存款、协定存款等形式存放在银行,客户备付金沉淀收益逐渐成为机构盈利的重要来源。
风险整治阶段
伴随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支付机构数量和交易规模也持续增长,竞争日益加剧,一时泥沙俱下,部分机构风险爆发。2014年8月,某预付卡机构发生挪用客户备付金事件,涉及资金5000余万元;同年12月,人行在对某支付机构的突击检查中发现其通过虚构交易等方式挪用客户备付金,资金风险敞口超过7亿元、涉及持卡人5万余名。
客户备付金规模巨大、分散存放,客观上存在风险隐患。据监管部门公开信息,截至2016年三季度末,全国共有267家机构获准从事支付业务,平均每家支付机构开立备付金账户13个,最多的达到了70个,合计备付金余额超过4600亿元。部分商业银行为争取存款沉淀,放松了对支付机构的监督,导致客户资金被违规投入理财产品或其他高风险领域。支付机构营收高度依赖客户备付金利息收入,部分机构偏离主业,对行业生态造成了破坏。
为解决这些问题,国家层面启动了系列风险整治。2016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对第三方支付业务提出三个重点整治方向,包括不得挪用、占用客户备付金,要求客户备付金账户开立在人民银行或符合要求的商业银行,且开户机构不向支付机构计付利息等。同年10月,人民银行会同13部委印发《非银行支付机构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加大对客户备付金问题的专项整治和整改监督,建立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制度,逐步取消开户机构对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的利息支出。 2017年1月,人民银行印发《关于实施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有关事项的通知》(银办发〔2017〕10号),备付金集中存管工作正式启动。自2017年4月17日起,支付机构根据业务类型和分类评级结果将客户备付金按照一定比例交存至指定机构专用账户。此后集中交存比例逐步提高。2018年6月,人民银行发布《关于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全部集中交存有关事宜的通知》(银办发〔2018〕114 号),要求在2019年1月14日实现客户备付金100%集中交存。为满足特定业务需求,允许支付机构继续持有跨境人民币备付金账户、基金销售结算专用账户、外汇备付金账户和预付卡备付金账户;以上账户之外的备付金账户需在100%集中交存前完成注销。
2019年1月14日,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人民银行协调238家支付机构、513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网联及银联等清算机构,顺利完成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除允许保留的特定业务账户外,每家支付机构仅保留一个开立在法人所在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的备付金集中存管账户。
稳健发展阶段
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后,《存管旧规》的内容已不再契合行业实际情况。2021年1月,《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21〕第1号)(以下简称《存管新规》)发布,并于当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存管新规》根据备付金集中存管后的业务实际,重新区分了备付金账户和特定业务账户,具体如下。

此前保留的跨境人民币、跨境外汇、基金销售结算业务账户被定义为特定业务专用账户,用于支付机构办理特定业务时暂时存放资金,且该类账户与境内客户银行账户间的资金划转需要通过集中存管账户办理;预付卡机构每日接收的客户购卡或充值资金,需要通过预付卡备付金专用存款账户全额交存至该机构的备付金集中存管账户。 与此同时,《存管新规》结合网络支付业务"断直连"要求,明确规定支付机构备付金划转应通过符合要求的清算机构办理,且支付机构之间不得相互直接开放支付接口或相互开立支付账户。除由监管部门对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的存放、使用等进行监管、检查外,要求清算机构和备付金银行对备付金集中存管账户、预付卡备付金专用存款账户的交易情况进行监督,及时监测风险。至此,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及资金安全保障的制度基本完善,行业进入稳健发展阶段。
2024年正式实施的《条例》及配套《实施细则》对支付机构注册资本在最低限额1亿元基础上,根据机构业务类型及展业地区附加提高。若为全牌照、全国展业的机构,注册资本最低为3亿元,且必须为实缴资本。此外,支付机构净资产的最低限额以备付金日均余额为依据,采取超额累退方式确定。举例来说,备付金日均余额不超过500亿元的支付机构,其净资产不得低于备付金日均余额的5%。因此,交易规模大、备付金日均余额高的机构,将面临更大的资本金压力。这也是近期头部机构纷纷增资的原因。
- 台湾电子支付机构全支付近期再发盗刷事件,台湾金管会:被诈骗者恐难以获偿
- 移动支付网早报11.20:两家支付机构更名,PayPal惊现异常扣款!
- 4家北京支付机构重大事项变更!
- 香港、深圳联合发文:鼓励取得境外收单资质和支付牌照的香港支付机构在深圳设立跨境支付技术服务主体
- 北京发文:支持相关支付机构和银行进一步扩大“外卡内绑”应用场景和主体范围
- 人行:2025年10月支付机构备付金为25543.89亿
- 【这一周】央行批准多家支付机构变更,腾讯推全球收银台,传盛语智被银联暂停POS资质
- 跨境支付机构的稳定币美学:从发行到分销,什么是真正的护城河
- 移动支付网早报11.13:人行同意三家支付机构高管变动,支付宝AI支付新进展
- 【这一周】央行提供跨境支付中国方案,小红书收购支付机构100%股权
- 央行金融科技发展奖梳理:至少35个大模型项目,8家银行获一等奖
- 移动支付网早报11.18:小红书推出“个人售卖”功能,浦发银行申请成为数字人民币业务运营机构
- 央行批准支付宝等8家支付机构变更企业名称、法人等信息
- 余伟文:正在探索“数字港元”在零售层面的应用
- 人行发布《2025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研究推动数字人民币在跨境支付中的使用
- AI占比18%!央行2024年度金融科技发展奖这些AI项目最亮眼
- 香港证监会:对稳定币和向专业投资者发售的虚拟资产不再要求12个月的往绩纪录
- 一文说清“免密支付”和“自动续费”
- 【数币周报】数字人民币运营管理中心落地北京,潘功胜再谈数字人民币和稳定币
- 【数币周报】央行副行长表示运用数字人民币探索跨境支付新方案,首个数币钱包在港消费支付场景落地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9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