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体系重塑: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论坛圆桌讨论内容


2014-12-4 11:10

圆桌讨论

主持人
陈宏民

嘉宾
陈宏民 上海交通大学产业发展与技术创新研究院院长
杨 涛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支付清算研究中心主任
黄 勇 中国建设银行信用卡中心副总经理
陈启彰 FDC大中华区总裁
沈树康 杉德电子商务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
黄建军 中国银联业务部总经理

  银行卡产业价格体系,为何要调整?

  陈宏民:刚才几个嘉宾在主题演讲中,从不同视角阐述了银行卡产业定价的问题,看来银行卡产业价格调整势在必行了。下面我们从转型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为何必须要转型、不转型会面临什么问题等方面,请各位嘉宾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

  陈启彰:我记得以前有一个经济学家曾经说过,国内的产业竞争,其实是一种达尔文式的竞争。达尔文式的竞争是一个很薄利的竞争,国外的企业看不懂国内企业的竞争,这种竞争让利润值变得很小。这个问题不解决的话,会伤害到所有产业参与者。也就是说正规产业的机构,无法再盈利,甚至退出市场。留下来的机构,为了存活,必须找出各种各样的活法,这些生存方式可能是灰色的,这不是一个健康的发展现象。

  利润值不够大家分享的原因,就是定价机制出了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的话,使得我们在过去十多年好不容易建立的支付行业会有所损害。我们第一资讯去年做过一个针对十个国家的调研,发现中国消费者在支付行业上的理解,高于许多的先进国家。消费者对于支付的理解和需求,对于O2O等,都充满无限憧憬,但是真正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很艰苦,盈利过程很难。

  消费者对于支付行业的理解和要求,已经高于先进国家,这是我们过去十多年好不容易积累下来的一个成果。所以现在必须要做个转型,保留这个成果,迈入下一个阶段。下一个阶段,不是以劳力密集,不是以旁门左道的方式,而是把这个行业纳入一个正确轨道。所以为什么转型这么重要,因为涉及到支付行业的转型,以及怎样让所有的参与方健康地获得利润。同时适度地开放,让更多正规的经营能够参与进来。

  沈树康:作为一个第三方的收单机构,从1998年发展到现在,我们见证了银行卡的发展。我个人认为,存在就是合理的。过去我们用的是商户差异化,主要是为了发卡数量,让我们的银行卡发展经历从小到大的过程。但是现在我们已经过了中前期,这两年的发展让我们看到,整个收单行业的混乱给银行卡产业带来了困惑。

  我一直把银行卡产业看成一个大坝,我们收单机构处于下游,发卡行处于上游,它通过商户的分类,让更多的发卡行参与进来。如今整个经济处于下降趋势了,我们消费这驾马车的能量,远远没有发挥出来。前面已经说了,4.2亿张信用卡,余额只有2万亿元。13亿的人口,我假设人均余额2万元,乘以13亿,共有26万亿元,这对于经济的刺激作用是相当大的。

  但是我们目前整个收单行业却是相当混乱的,就像我们杉德,尽管在收单行业是很小的,但是专业领域中,还是非常专业的。我们觉得,整个产业已经走向了它的灭亡期。人民银行脚一动,出来那么多的收单机构,我认为也是合理的。这么多收单机构出来,就是让我们原有的价值体系到了崩溃的时候。一个黑暗的时刻,往往是一个最光明的时刻的到来,也就是说,会诞生一个新的价格体系。

  在这个新的价格体系中,我们要保护发卡行,没有发卡行利益的保护,整个银联的大坝根本没用,会有更多的皮管子,绕开银联。银联这个大坝起到一个数据交换的作用,让我们消费机构、决策机构能够对这驾消费马车有更明确的认识。我认为消费这驾马车,最多只是发展了30%,像其他马车,如投资等,都已经发展到90%了,出口行业由于各种环境的变化,也已经到了90%了。

  希望我们银行卡产业发展中,中国银联成为主力军,让我们金融互联网化,能够生存。同时要鼓励下面收单机构的士气,现在收单机构都在打价格战,这个价格战害了所有人。设想一下,我们有2300万家商户,传统银行业受到了互联网的极大冲击,最终中小微的贷款必须要放大,但是中小微的贷款给银行带来的风险也会很大,怎样去解决这个问题?也需要中国银联这种大数据去佐证。

  所以我认为新的价格体系中,发卡行要保护,收单行也一定要有一个底线,因为我们里面,穿大褂的人太多了,掩盖了穿西装的人。一个农民意识过强的人,你让他去产生敬畏,很难的。对价格竞争,要有坚决的惩罚,要鼓励大家创新,走金融物联化。

  关于“绕”的问题,我认为是必然的,因为每家银行和收单机构,必然有创新。我认为,中国银联是一个船长,其他的小船都可以上去,所有的交易数据,是在中国银联的平台上发生的,为我们的消费金融提供一个完整的真实数据,促进整个经济发展,成为一个领头羊。我们作为第三方收单方,也愿意配合创新,而不是简单的价格战。我们需要一个成熟的产业,来支撑国家的消费发展。

  线上线下金融结算如何看待?

  陈宏民:听了大家的发言,深刻感受到寻求新的价格体系已经成为一个共识。我听了也很欣慰,银行卡是一个双边平台,但这个平台和淘宝平台不一样,淘宝就是自己一家企业,直接接触两边的用户。而我们电子支付平台,里面有很多利益方,至少有三类,有发卡行、清算机构、收单方。实际上我们现在碰到的问题,应该是大家一起来维护这个市场。而现在恰恰是里面争斗不息,最后把市场都搞坏了,下面我们听听建行黄勇的想法。

  黄勇:我主要谈两点体会。第一,尽管我是一个银行从业者,但是我一直不是站在银行的角度,而是站在中国银行卡产业健康发展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的。从这个角度来看,我认为,如果不调整价格体系,会危及我们国家金融体系的安全。

  第二,我想探讨的是今后未来的发展。我们应该怎么操作?从信用卡的商业模式来看,我们国家主要是吸取国外的经验,没有什么特别创新的思路。一个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要做调整的话,一定要知道它的前世今生,看别人是怎样走过来的?国外已经走了近百年,我们国家只是做了十几年,但是经历的过程,没有任何变化,只不过时间短一点而已。我们已经知道面前有这个门槛,所以在过这个门槛的时候,要充分小心,尽可能不去摔跤,如果一定要摔跤,尽可能摔得轻一点。因为前面已经有人走了,所以应该具备一个前瞻性,做好充分的准备。在中国的实践,我们可以参考和借鉴VISA、MASTERCARD等一些机构成熟的市场经验。譬如对商户,我建议回佣统一定价,同时借贷要分离,什么普通卡,金卡啊之类的也不要分得太细,反正到什么阶段,解决什么问题。

  陈宏民:银联的黄总,你们是目前唯一的清算机构,刚才有人提出的线上线下、借贷分离、商户分类等建议,现在的线下,清算是集中的,线上的清算却是比较混乱的,这个问题你如何看?

  黄建军:关于线上线下这个问题,我们认为是一个趋势。我们看见支付宝支付、微信支付、大量O2O的方式已经全面开花,现在很难界定它到底是一个线上交易,还是一个线下交易。当然,还有一部分企业,是从线上走到线下,这个趋势变化,大家都有共识的。

  让我们来看看境外的情况,在境外这种线上交易,转接清算的模式是比较清晰的。譬如境外最大的支付Paypal,它还是遵循卡组织的基本规律,VISA和万事达等的交易,都是直接接入到VISA和万事达的交易平台上去处理的。这种规律随着市场的开放,会越来越明显。去中心化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卡组织这个模式,并不只是转接清算的模式,而是授权发卡、授权收单、建设品牌的一种模式。对于品牌的尊重,对于品牌权益的维护,市场需要有这样一个过程,我相信这个方向是很明确的。

  价格重塑,是一步到位还是循序渐进?

  陈宏民:我们在讲VISA和万事达的时候,更多是从品牌的角度来讲的,但是讲到银联的时候,大家普遍认为它是做转接清算的。这个确实是个误区,卡组织确实有品牌、有技术标准、有发卡规范等,这一整套的标准,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果我们要转型,您觉得是采取一步到位,还是循序渐进的方式?

  黄勇:这个问题非常值得研究,甚至带来一些挑战。如果商户结算手续费太高了,商户会难以承担,就不愿意受理银行卡。而我们现在的手续费,在整个营业收入当中,占的比重还是非常低的。合作双方首先应该有一个共同理念。是什么呢?就是合作一定要共赢,还有这个产业一定要健康发展。

  沈树康:作为一个收单机构,我个人认为,要一步到位。一步到位,可以让发卡行的质量迅速上升,我们现在量上已经足够了,现在要在质上有提升。如果我们发卡行的收益大,如果经济再往下走,我们要拉起来的时候,监管机构可以把最高的一层透支额度增大,让风险的组合意义更加增强。

  只有让发卡行有各种各样组合类的产品,以及和收单行的一种组合,才能够把这个交易额带上去。但是今天商户结算手续费还是相当低的,实际上商家最关心的是营业收入的增长,并不是佣金的多少。大卖场的税后利润要3%,加上人工等各种费用,最起码有10%的毛利吧。我们哪怕收它两个点,但是给他们带来生意了,那对它来说是有好处的。但是如果现在整个大卖场受到线上交易的影响,销售收入整体降低的话,它反过来一定要压缩支出成本。如果我们给它带来消费,销售收入多,这点扣率它完全可以容忍。所以我们现在这个阶段,应该快刀斩乱麻,在没有彻底掉到低谷的时候,及时出手,很有必要。

  黄建军:对于改革的紧迫性,我有两点体会。第一感受是:你不改,商户会逼着你改。从2011年开始,发改委介入价格调整以后,商户对于降价的呼声从来没有断过,但是商户由下而上的调整,是对产业的一种损害。据我了解,现在新一轮的降价呼声又起来了,是商户提出来的,要求所有的餐饮店要降到民生这一类,如果这个突破不出去,我们将来改革的空间会相当窄。因为我们现在的价格水平,和国外相比已经相当低了。你如果要借贷分离的话,按照成本核算的话,信用卡要略高,借记卡略低,如果我们价格被商户以及其他部门打压到一个非常低的程度,那么以后的价格改革就很难实施了。第二个补充,就是关于套现,是一个非常大的压力。不说套现,仅仅是信用卡批发给商户,介入商户经营,其实也是很大的问题。某种程度上,扭曲了我们信用卡发卡的业务本质,增加了风险。

  陈启彰:WTO的开放,会有新的参与者进来,最终的定价到底是发改委抓在手里,还是我们趁机做个改革,这是第一点要考虑的。第二点,当定价的权力由政府下降到卡组织或者协会的话,可以用一些科学的方法来做这些事情。一般而言,卡组织在做这事的时候,会委托专业的机构,譬如社科院,做一个专业调研,找出一个最佳成本,作为一个基础来讨论,然后大家在这个基础上加加减减。银联可能会事先占个价格,然后涉及到平台经济、多边平台等,每一个卡组织都有不同的观点、不同的侧重,形成一个市场的自由选择。最终还有一个监管防线,对于涉及国家经济重要的一些类别,做最后把关。这或许就是未来改革的步骤。

  未来支付平台面临怎样的挑战?

  陈宏民:杨教授是研究平台经济的,我们这个平台和电子商务不一样,电子商务是一个平台就是一个企业,平台的竞争其实就是企业的竞争。我们是一大帮企业,联合组成一个平台。你觉得从理论上讲,它的平台定价应该是怎样的?

  杨涛:从经济研究的属性来看,支付平台的本质属性是不变的,它主要的差异是:双边、多边、数量的多少等。现在看来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调整定价是需要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首先,业界和卡组织都表达了这种诉求,大家都觉得这是符合共同利益的方向。然后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有效的积极设计,让每个人感觉自己是可以得到帕累托改进的,也就是比以前更加好一点。如果多数人感觉这个机制目前存在问题,自己在里面受损了,说明这个机制有问题。

  那么推进这个机制,重点在两方面,一方面,在这个平台中,各方的诉求不能是对立的,首先要有一个共同方向。然后在往这个方向走的过程中,尽可能要求各方不仅要考虑自己的利益,还要考虑其他几方的利益。第二个判断,我觉得关于定价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细化,因为这个行业的发展不只是行业内部的事情,也涉及到行业外部的关系。

  我觉得可以化为几个问题:第一个我们涉及到整个银行卡市场的定价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确给谁定价?就是我们所说的服务对象。第二个问题是,谁来定价?不同的主体,按照已有的规则和经验,怎样介入到这个程序当中来。第三个是技术层面的问题,就是怎样定价?最后一个问题,对于价格定价的效果进行评估。这个过程需要一系列的参与,包括业界、监管部门,以及我们学术界等都需要参与的一个事情,这样可以把思路更加聚焦一点。

  第三个观点,从整个银行卡产业来说,它确实遭遇到一些新兴支付模式的挑战,但是从现有的银行卡发展的数据来看,无论是人均持卡量,还是其他数据,这个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譬如说有些数据表明,城市为主的网民群体中,和一些薄弱的农村地区,人均持卡量的差异还是很大的,这其实也体现着一些发展空间问题。

  另外银行卡本身,可以解读为两个字,一个是银行,一个是卡。银行的发展和卡的发展,都是有中国特色的。而信用卡本身,也是两个字,一个是信用,一个是卡。随着环境的改变,从交易工具的角度来讲,解决信用已经不是问题,但是卡的介质在发生变化。所以我们的卡组织、发卡单位、收卡单位等,也要适应这种变化。未来这个市场,会越做越大,随着交易媒介的变化,那背后的结算、清算等,都要发生一系列变化。所以我们现在谈定价问题,不是在一个固定的市场上去谈各方利益分配,而是要放在一个巨大的不断成长的市场上去谈,一旦放到未来不断扩大的蛋糕上谈,我觉得各方决策的角度,会有更多的空间余地。

  陈宏民:刚才我们谈了价格,大家谈了不同的观点。我们记得手机通讯的竞争,最开始是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竞争,每分钟是多少钱,我比你更便宜。后来各自的竞争越来越白热化以后,他们就推出了套餐,推出套餐以后,你再也搞不清楚每分钟到底多少钱了?这就是一种结构的调整,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从现在的商户分类的结构,调整到借贷分离的结构,没准也会缓和市场的压力。时间关系,最后请每位嘉宾再说一句话,表达自己的观点。

  沈树康:黑暗会过去,光明会来到。

  黄勇:让我们为整个中国银行卡产业的健康发展,为以消费拉动国民经济,做出更大的贡献。

  陈启彰:从2003年到2013年,是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的黄金十年,下一个黄金十年,需要改革开放,其实和国家的整体政策发展是一致的。只有改革和开放,才能再创一个黄金十年。

  杨涛:银行卡改革和定价的问题,应该放在未来整个电子支付的大环境来看。从电子支付产业化发展大趋势来看,未来可能更需要通过顶层设计,来构造有效的市场竞争环境。当然这种顶层设计,可能是政策引导和制度建设等来共同决定的。

  黄建军:我们希望通过产业各方面的努力,通过价格的重塑,推动我们整个中国银行卡产业迈上新的台阶。

    移动支付网(微信号:mpaypass)移动支付产业第一微信公众平台。

本文转载目的在于知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刊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评论加载中
相关文章

月点击排行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1-2022 移动支付网    粤ICP备11061396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994号
深圳市宇通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28区宝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C座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