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效率提升50%!人大商学院:“碰一下”交互革新撬动产业变革
当用户数突破2亿,从取外卖到抢红包皆可“一碰完成”——“碰一下”已从支付功能演进为现象级创新。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课题组发布首份“碰一下”专题报告:“碰一下”凭借更符合本能的交互特性,将商业支付效率提升50%以上;同时,通过降低交易摩擦和1:10的消费拉动效应,成服务消费助推器。
报告主要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经济贸易系副教授王强表示,“碰一下”是典型的“中国式微创新”,本质上是“技术创新、场景适配和中国制造”三者的共振;百亿级投入和亿级终端网络撬动产业变革,将加速步入“碰”交互时代。

图:人大商学院发布首份“碰一下”报告
从多步扫码到一步触碰,中国移动支付持续进化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深化,到访外国宾客数量持续增长,对支付服务的便利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4年3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国办发〔2024〕10号),强调提升支付服务的包容性与便捷性。
在此背景下,支付宝于2024年7月推出基于条码支付的“碰一下”功能,用户解锁手机一碰即可完成支付或获取服务,极简体验广受青睐。2025年4月,用户量突破1亿,刷新支付领域增长记录;9月,用户数超过2亿,场景方案超1000种,近亿人使用过多项“碰一下”服务。今年国庆期间,外国游客通过“碰一下”支付的消费额激增5倍。

图:外国游客使用“碰一下”付款
从“扫”到“碰”,中国移动支付持续迭代进化。报告指出,中国移动支付已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持续迭代,普及率超过86%,并继续向更好体验迈进。“消费者无需学习,拿手机自然‘碰’过去,更符合人的本能。”
报告进一步分析,一旦用户形成“肌肉记忆”,原先二维码时代“解锁-打开App-扫码-确认”多步操作被压缩为一步,支付效率提升50%以上。该模式的普及也使得NFC这个曾被视为“手机阑尾”的冷门功能“起死回生”,跃升为智能手机出厂标配。
“碰一下”成服务新入口, 促进消费潜力释放
对比欧美流行的NFC支付,“碰一下”的差异化优势在于它不仅支持支付,还可链接多元服务。无论点餐、取快递、拿外卖、骑行、抢红包,几乎所有场景都可借“碰一下”重构体验,使其成为真正的“服务新入口”。
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院副教授刘玉奇指出,“碰一下”助力创新经营、激发消费的核心价值在于,其作为交互方式的想象力远不止于支付,技术创新与场景适配的结合更直接促进消费潜力的释放。
据测算,平均不到1元的“碰一下”优惠券可撬动8-10元销售额。更为重要的是,它帮助经营主体显著提升数字化运营效率。
十足便利店3000多家门店引入后,会员拉新率最高提升35%;
杭州鲜丰水果会员增长15%-20%,会员客单价是非会员的2倍;
望湖宾馆实现从入住验证、乘梯、开门、客房服务到离店停车全流程“碰一下”自助化,效率提升超10倍;
2000多绿城服务小区通过“碰一下”开门技术,平衡外卖员进小区的效率需求与园区秩序管理,并实现5万物业人员的数字化垂直管理……

图:骑手在绿城服务小区使用“碰一下”通行
“碰一下”是中国式微创新与中国制造的共振
“碰一下”的快速普及,离不开蓝思科技、复旦微电、奥比中光等中国供应链企业的深度协同。强大可控的国产供应链,保障了终端设备在零售收银、社区门禁、景区闸机等多元化场景中的规模化部署。
报告认为,“碰一下”未来百亿级投入与三年内亿级终端的需求,为上下游企业创造新订单,形成“需求定义-技术攻关-规模量产-场景验证-产业进化”的正向循环。
记者了解到,“碰一下”的兴起还催生了丰富多元的周边衍生产品。国家博物馆的冰箱贴,浙江省博物馆的文物元素纪念卡片,杭州东站的纪念车票书签,用户只需手机轻碰即可跳转至相关小程序获取服务。
“‘碰一下’的本质是技术创新、场景适配与中国制造的共振。”报告强调,这种模式不仅为移动支付开辟新路径,更为中国数字经济的产业化实践提供了理论新范本。
王强表示,作为典型的中国式微创新,支付宝通过“碰一下”实现龙头企业带动,协同移动终端、产业、商家和场景,共同提升社会服务效率、改善消费者体验、破除运营卡点,助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其所形成的“技术扩散飞轮效应”,具有显著创新价值与示范意义。
“社会应鼓励和保护大胆的支付创新与试错,强调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畅通技术创新向产业创新转变的桥梁。”他补充道。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9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