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困”在反诈工作中的银行,正加强金融科技支撑能力


2025-11-17 10:30来源:移动支付网    作者:木子剑

近日,一名律师在一家银行网点取钱因反诈被“盘问”的事件引起热议。一方面,银行因反诈“为难”客户而遭吐槽;另一方面,多家银行因反诈不力收到罚单。如此看来,银行的反诈工作可谓“如履薄冰”。据《银行科技研究社》了解,银行业正加强反诈工作中的金融科技支撑能力。

取现4万被银行盘问,柜员、客户均“崩溃”

这几天,多家媒体报道了一名律师在建设银行东营东城支行取钱被盘问的事件。过程大概为:

该律师去银行柜台取现4万元,柜员表示需要说明取现用途,并称是东营市反诈中心规定“取现1万元以上就要说明用途”。律师起初表示“没有义务说明”,但不想一直僵持下去,便说“用于个人消费”,柜员又追问“具体买什么”,律师认为这侵犯个人隐私,于是改口说“用于朋友结婚给红包”,但银行系统中没有这个选项,柜员无法操作。更过分的是,柜员还询问上个月有人给律师转钱的事情,律师也表示没有义务告知。由于律师“不配合”,柜员表示要让反诈中心出警来核实。但律师等了半小时,反诈中心并未出警。银行领导表示打了电话给反诈中心和派出所但无人接听。一番折腾之下,律师最终未取钱,离开了银行网点。

上述律师所说的“没有义务告知取现用途”,依据是金融监管机构的规定。2022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原银保监会(现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证监会联合发布的《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提到,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为自然人客户办理人民币单笔5万元以上或者外币等值1万美元以上现金存取业务的,应当识别并核实客户身份,了解并登记资金的来源或者用途。

可见,根据规定,在银行取现5万元以上才需要告知用途。但是,在层层加码之下,基层执行时,标准可能降至“5万元以下”甚至更低。从现实生活中来看,这种情况并不罕见,很多人都遇到过类似的“麻烦”。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2025年8月,3大金融监管机构又发布了《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取消了“个人存取现金超5万元需登记资金来源或用途”的硬性规定。也就是说,未来,即使取现超5万元也可能不必告知用途。

从上述新闻来看,由于面客的主要是银行柜员,因此柜员承受了较大的压力。一方面需要给用户良好体验;另一方面又必须做好反诈工作。而对柜员的要求,来自当地反诈中心和银行管理层。

从银行角度来说,反诈工作确实不易。据《银行科技研究社》不完全统计,自《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施行以来,至少已有10余家银行因反诈相关问题被罚,涉及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民营银行、农商行、农信社等。

因此,目前的情况可能是,在国家、金融监管机构、反诈中心的要求下,银行为保证合规,在内部提出强硬要求,最后到基层导致柜员和客户双双“崩溃”。上述律师后续表示,已有更多银行的柜员向他反馈了类似的情况。

诈骗呈现6大特征,银行正加强金融科技支撑能力

据悉,当前反诈工作难做的根本原因在于,电信网络诈骗太难防治,电诈正呈现出复杂化、隐蔽化和智能化并存的态势。腾讯网络安全研究员不久前指出,目前的电诈主要有6大特征:一是深度伪造技术催生新型网络骗局;二是犯罪链条呈现工具化分工趋势;三是通过违法获取的信息实施精准诈骗;四是利用热门概念设计新型诈骗场景;五是跨平台协同作案及线上线下结合;六是诈骗手法迭代加速且周期缩短。

由于涉及账户、资金等,银行成为反诈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据《银行科技研究社》了解,虽然银行不具备专业性,但近年来也在尽责尽力,加强相关工作。

首先是最基本的反诈知识科普和宣传。在线上,银行通过公众号、手机银行等渠道发布反诈科普;在线下,通过网点播放相关视频、摆放防诈宣传折页,以及走进社区、学校、企业、农村等开展宣传活动。

当然这远远不够,因此,不少银行正依托金融科技,推进数据融合应用,打造智能平台。

例如,厦门银行2025年10月就反电诈智能一体化系统进行供应商寻源。项目旨在构建基于“数据-模型-决策”三位一体的反电诈监测处置管理系统,完善资金链治理流程。系统需具备账户分类分级与限额管理体系、完善涉诈账户和潜在受害人的监测、完善风险账户核查处置、加强反电诈/反欺诈运营支撑等核心功能。

该行提出的技术要求包括支持毫秒级的实时交易风控及交易拦截;规则管理:对不同规则与管控措施之间需要独立与灵活配置,支持银行根据实际需求自主调整风控规则及预警阈值;决策优化:支持生产环境中基于规则回测功能与灰度验证,优化算法执行速度及回测性能等。

沧州银行同月发布招标公告显示,拟建立反电诈反欺诈智能平台,包括但不限于实现风险账户的实时预警与管理,完成反电诈平台的搭建,同时对反欺诈系统进行升级改造,以实现规则优化、适应信创改造要求、提供外部数据来源等功能。

上海银行则在11月进行AI智能反欺诈项目供应商征集,计划以该行大数据建模平台为基础,引入AI智能反电诈模型构建高效的反电信诈骗防控体系。

邮储银行浙江省分行也在11月采购了反电信网络诈骗数据治理软件。

可见,银行业正借助金融科技来更好地支撑反诈工作。当然,金融科技并非万能,只是希望随着相关工作数智化转型,银行柜员和客户不再被“困”在其中。

本文为作者授权发布,不代表移动支付网立场,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未按照规范转载者,移动支付网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评论加载中
相关文章

月点击排行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1-2025 移动支付网    粤ICP备11061396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994号
深圳市宇通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28区宝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C座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