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吕仲涛: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内涵、实践与思考


2022-12-22 14:08

近日,中国工商银行首席技术官吕仲涛受邀参加“银行数字化转型”论坛。他在发言中概述了工商银行的数字化转型实践后,针对我国银行业未来的数字化转型方向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他指出,数字生态、数字资产、数字技术、数字基建、数字基因这五个数字化时代的关键要素,既是工行目前正在推进的五个方面,也是商业银行深化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方向。

以下为主要发言内容:

当前,数字化转型已被纳入国家战略,党和国家对“十四五”时期我国科技创新发展和数字化转型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战略谋划和部署。比如,“十四五”规划指出,“稳妥发展金融科技,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二十大报告提到,“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并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由此可见,顶层设计先行、政策引领是当前阶段数字化转型的一个显着特征。

数字经济作为数字生产力驱动和推动的一种经济形态,在国民经济中的关键作用日益凸显。在数字化升级的助力下,实体经济也在线上线下的融合创新中涌现出了更多的新业态和新模式,展现出勃勃生机。这一变革过程正在逐步由C端的居民消费活动向B端的工业制造业企业和G端的政务服务机构延伸,全社会正加速进入数字化转型的轨道。

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内涵

数字化转型是以数据、技术双要素驱动,加速业务模式、管理模式的创新和重塑,有效提高价值创造能力,实现企业级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其中,数据要素是数字经济深化发展的核心引擎,切实用好数据要素,将为经济社会数字化发展带来强劲动力;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对数字经济发展起到放大、叠加、倍增的作用。

商业银行作为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行业,不仅具有天然的数字化基因,而且还具有采用信息提升业务效率的内生需求和外生优势。从历史发展阶段来看,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在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先后经历了电子化、信息化转型,目前正处于智能化阶段。在电子化阶段,商业银行实现了计算机替代算盘,手工记账早已成为历史,极大地提升了业务的办理效率;在信息化阶段,商业银行通过实施全国数据大集中等基础工程,陆续实现了同城通兑、实时汇款、手机银行等服务;在如今的智能化时代,商业银行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客户提供无处不在的智能化服务已成为主流。数字化转型不是一个全新的命题,而是一项持续推进的工作。多年来,银行业不断实现自我进化,持续升级数据运用能力,在数字化发展水平上处于各行业领先地位,切实提升了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质量。如今,我国银行业,尤其是大型银行的数字化,整体上已经走过了以电子化、信息化为特征,利用数字技术推动业务发展的数字化1.0阶段,进入了以智能化、开放化为特征,利用数字技术引领全面变革的数字化2.0阶段。

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工行实践

迈入数字化转型新阶段以后,中国工商银行(以下简称工行)全新推出了面向未来的集团数字化品牌——“数字工行”,通过实施“数字生态、数字资产、数字技术、数字基建、数字基因”五维数字化布局,来加快推动经营模式和治理模式的数字化变革。在五维变革当中,数字技术、数字资产和数字基建是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支撑,数字生态和数字基因是深化数字化转型的成功关键。下面将围绕五维布局简要介绍工行目前的数字化转型实践。

第一,在数字技术维度。

首先,在强化数字技术赋能方面。工行全面布局云计算、分布式、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领域,深化ABCDI+5G等新技术的规模化应用,推出自主可控的十大金融科技平台,形成领先的企业级技术能力和业务应用能力,为数字化转型业务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支撑。例如,工行建成业界容量最大、算力最强、功能最完备、弹性可扩展的大数据服务平台;升级人工智能技术体系,率先建成了企业级RPA技术平台,打造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区块链平台,融合了150余项技术突破,首批通过信通院五项可信区块链的技术测评。

其次,在核心平台建设方面。工行坚决践行科技自立自强,带头打好银行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不断地强化云计算、分布式两大核心平台的运维支撑及信创能力。一是建成全球银行业规模最大的金融云平台,构建满足业务快速发展需要的新型金融科技基础设施,资源供应时间由两到三周缩短至分钟级,推动业务快速交付、发挥资源池化效应,有力地支撑了各类业务的高峰。二是构建金融级自主定制、体系完备、应用最广、同业领先的分布式技术体系,实现了从传统集中式向全分布式的转型突破,日均服务调用量超过了120亿次,完整涵盖了研发、运行、运维等环节,在快捷支付、纪念币预约、大数据分析等各类业务场景中广泛运用。

再次,在依托新技术平台方面。工行充分发挥技术领先优势,持续为业务创新赋能。例如,打造了“工银安心资金管理区块链平台”,区块链在信息可信、安全、可追溯等方面的技术优势与破解政务资金管理中透明、精准两个难题有着天然的契合。工行开创政府资金穿透管理新模式,将区块链作为政务资金管理的基础技术,将金融服务、科技创新与政务资金拨付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变革了传统做法。再比如,“工银BRAINS”是运用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技术,打造的精准高效的智慧反洗钱产品,具备“专家+智能+网络”三位一体的精准监控体系,覆盖涉毒涉恐等全方位洗钱场景,持续提升了集团的反洗钱风险防控水平。模型监测的可疑精准度保持着较高的水平,在节省大量人力资源的同时,还保证了甄别质量,“工银BRAINS”也是国内首款面向金融同业服务输出的反洗钱产品。

最后,在探索前沿技术研究方面。工行依托自建的金融科技研究院,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结合国家政策导向和自身实际需要,积极地联合国家实验室等领先科研机构,开展量子计算、元宇宙、卫星遥感等方面的探索,加强前瞻领域研究布局。例如,工行同业率先实现了基于量子通讯技术的北京、上海之间跨1200公里异地数据加密传输,率先运用量子随机数加密标记重要交易信息,提升金融级安全能力;构建了卫星遥感影像智能分析系统,能够动态跟踪农作物、林木等生产情况,完善信用评价模型和风险监控机制,赋能农村普惠信贷。

第二,在数字基建维度。

工行重点夯实数字基建布局,加快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大幅提升了海量业务的支撑能力,保障了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夯实了数字化转型的基石。一是加快绿色数据中心建设,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应用绿色节能技术和清洁可再生能源,数据中心嘉定园区获评国家绿色数据中心称号。二是推进运维智能化转型,着力提升运维基础技术支撑,持续交付、监控分析、应急处置、性能能量、变更风险管控等智能运维能力,建设全链路的监控系统、故障定位系统,持续提升监控智能分析能力。三是提升安全防御体系,构建攻防相长的实战化网络安全演练体系,构建应用系统灾难恢复、网络异常行为威胁感知和追踪溯源体系,大幅提升了安全防御的能力。

第三,在数字资产维度。

数字资产作为新型的生产要素,是加快数字化转型的新动能。工行持续加强内外部数据的整合,促进数据融合共享与高效赋能,打造覆盖营销、产品、运营、风控、决策等板块的智能化数字服务,充分激发数据资产的内在价值。目前,工行已实现全集团境内外数据入湖集成。近年来,国家积极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培育,各地也在加快数据要素市场的试点和探索,工行深入数据“蓝海”,从内外部数据融合和参与数交所建设两个方面深度参与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共建数据要素合作生态。

第四,在数字生态维度。

数字生态是数字化时代下银行对客服务新窗口和新模式,是数字化转型的“牛鼻子”,必须抓牢抓实。工行依托金融科技加快输出专业化的科技能力,通过API开放平台和金融云平台构建开放生态,打造金融与消费互联网、产业互联网、政务互联网紧密融合的“数字共同体”。

首先,在赋能数字政务方面。工行打造了“1+N”数字政务产品体系,积极助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向社保、工商、政法等垂直领域输出“行业+金融”一站式服务,让“数据都走路、居民少跑腿”。与全国29个省市开展政务合作,落地了300多个政务合作场景,打造与数字中国、数字经济相唿应的数字化能力。紧抓国家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机遇,深度参与数据交易所建设,成为上海数据交易所首批签约数商,达成上数所首单交易。

其次,在赋能数字产业方面。一是利用数字技术重构金融服务,推动金融服务综合化输出,紧密对接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等行业龙头数字化转型发展步伐。结合大型企业供应链场景,打造了一系列数字供应链平台,服务了20余万家上下游企业。工行通过API开放平台和金融云平台,打造智慧产业链,助力行业龙头企业转型发展,例如面向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统一输出对公线上支付、一体化收单、安心账户对账、供应链融资等服务。二是不断提升普惠金融专业服务能力,打造数字普惠,挖掘数据价值,打造精品的数字化产品,加快完善与数字普惠特点相适应的集中运营体系和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服务渠道,创新推出经营快贷、网贷通、数字供应链、环球撮合荟等业务。其中,面向全球企业免费开放的“环球撮合荟”跨境撮合平台,提供了智慧化、全流程、线上线下跨境撮合服务,支持中小企业7×24小时一点接入全球产业链,先后亮相广交会、服贸会、进博会等重要国际性展会,服务企业范围覆盖了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再次,在赋能数字民生方面。工行通过数字产品和数字服务,将无所不在的金融服务嵌入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不断满足人民生活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持续提升客户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使金融服务更好地普及大众,惠及民生,创新打造了线上+线下、随时随地的“云工行”服务品牌,包括云网点、云工作室、云客服等,为客户提供屏对屏、全天候、一站式的服务,全面推进构建数字金融场景合作的新生态,推动线上线下一体化,实现服务效能跨越式升级。

最后,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工行全新推出工银“兴农通”APP,围绕民生、代办、普惠、村务等普农服务功能,拓展乡村金融服务线上渠道,打造三农客户易于操作、乐于使用的新农具、新超市、新平台。

第五,在数字基因维度。

数字基因的深刻塑造和全面渗透是银行数字化转型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也是数字化发展过程中必须主动攻克的“堡垒”。工行不断加快数字基因渗透,有效支撑金融与科技融合创新,推动创新成果不断地涌现并加快成果的转化应用。一是完善金融科技的组织布局,不断优化面向业务、面向基层、面向生态的研发力量布局;逐步增强面向分行的服务支持队伍力量,并向基层一线渗透;通过成立科技子公司等措施,塑造改革新引擎。二是打造复合型金融科技人才队伍,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全方位引进、培养、用好金融科技人才,构筑聚集国内外优秀人才的创新高地。三是健全科技创新内循环,建立创新攻关“揭榜挂帅”机制,选取攻坚克难项目和精品工程项目进行试点,明确市场和业务目标,做精做优产品,着力解决技术难题;全面实施敏捷研发模式,组建敏捷研发柔性团队,以客户为中心高效响应市场需求,实现业务的“小步快跑、快速上线”。

数字生态、数字资产、数字技术、数字基建、数字基因这五个数字化时代的关键要素,既是工行目前正在推进的五个方面,也是商业银行深化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方向。

对银行业未来数字化转型的两点思考

第一点是要做好意识、模式、组织三个维度上的转变。意识转变是先导条件。数字化转型是时代的必答题,要加强数字化学习,提高数字化的认知高度与思维深度,积极把握时代发展机遇,服务高质量发展。模式转变是数字化转型最大的挑战,也是数字化转型由量变到质变的标志。要积极探索业务模式、管理模式、运营模式等模式创新和重塑,加速提升企业价值创造能力。组织机制转变是关键。要鼓励组织架构和体制机制创新,构建与数字化转型相适应的、业务与科技深度融合的、有利于加快科技创新和市场响应的组织架构和体制机制。

第二点是要做好“两个转型”。一是从局部到全链路的数字化转型,从重点关注面向与客户交互的局部数字化,转向全链路的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不是局部的数字化转型,而是要对银行业务的前、中、后台三个环节都进行一体化的设计、一体化的重点关注。二是部门级、产品级与企业级的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应以问题为导向,可聚焦重点业务模块或产品线,实现重点突破,或者基于全行视角推动企业级转型。要根据各个银行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来选择数字化转型的路径。

未来工行还将继续加快推进“数字工行”建设,推动经营模式和治理模式的数字化变革,服务实体经济,不断增强服务新发展格局的新动能,以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质量发展。

本文转载目的在于知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刊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评论加载中
相关文章

月点击排行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1-2023 移动支付网    粤ICP备11061396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994号
深圳市宇通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28区宝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C座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