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信息科技部总经理吕仲涛:从本源浅析金融科技


2018-6-21 11:16

中国工商银行总行信息科技部 总经理吕仲涛

金融科技很热,犹如盛夏的烈日,甚至让人感觉到有些窒息,特别是对我们这些从业者而言,如果不说点什么,就好比90后、00后不玩抖音、不上B站,肯定会被认为是落伍了。但如果真要说点什么,看过不少权威或专家的文章,一些观点已经在业界达成共识,也有一些观点很独到,看了之后很受启发,还能说点什么呢?思前想后,未想另辟蹊径、标新立异,只是作为一名从业三十年的“银行老科技”,想从另外一个角度切入,谈谈个人对金融科技的粗浅认识,诚惶诚恐地抛出来与大家交流分享。

我们现在经常讲不忘初心,其实还有一个词比较类似,叫回归本源。对于金融科技而言,在热火朝天了好一阵子之后,我觉得也需要回归本源。早几年社会上还有一种说法叫跨界,其实对于银行的科技部门而言,一直都在跨界,我们银行的科技人员也经常被冠以既懂技术又了解业务的复合型人才,金融科技实际上也是一种跨界融合。因此,如果说金融科技要回归本源,实际上是两个本源:一是金融,一是科技,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信息技术。对于银行的科技人而言,金融是行业,信息技术是专业。今天,我主要想从专业本源的视角尝试谈谈金融科技。

信息技术发展的四个阶段

信息技术,如果作为一个专业从起源至今,我体会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是科学计算。信息技术诞生之初,多应用于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用于科学研究和实验,接触到的多是科研人员、大学老师和大学生等专业人士。

二是商业计算。经过专业人士的不懈努力,信息技术开始走出实验室,进入公众视野,逐步在各行业领域进行广泛的商业应用,在通信、交通、行政等各领域信息技术无处不在,当然也包括金融。

三是社会计算。社会的核心是人,人是信息的天然提供者和处理者,特别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兴起,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互程度急剧加深,信息技术的商业应用更加深入,以人为中心、以社会活动为纽带的计算越来越深入和精准,商业上开始追求客户体验并尽可能做到极致。

四是产品计算。产品可以是一台硬件设备,也可以是一种服务,可以是实物的,也可以是虚拟的(如数字孪生),形象的说,未来的产品都会有计算能力,都可能是充满智慧的“生命体”,也就是将面向人的服务延伸到基于无所不在的“物”。

同时,上述四个阶段实际上是螺旋式交叉上升发展的,不论是已经成熟的科学计算、商业计算,还是正在高速发展、走向顶峰的社会计算,亦或是正在到来的产品计算,都不是每个阶段的全部,而是更多体现了某个阶段的特征。以社会计算为例,目前,在围绕人的社交、支付等领域的技术应用已经日臻成熟,但对人的认知和探索的数字化映射技术(包括人的思想行为、情感等)还在漫漫征途之上。

信息技术的基本逻辑可以理解为数字化的表达、按规则驱动处理和数字化反馈等各环节,通过对输入的数据按照既定规则进行处理后输出结果,为人(或物)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进而引导人(或物)的行动。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前三个阶段,数据的输入大多需要人为干预,而计算输出的结果也往往需要人工判断并引导下一步行动,但来到产品计算的第四阶段,更多要靠产品之间的感知实现数据的自动化采集、输入、处理、输出和行动。

为什么是金融科技?

前面提到了,金融与科技融合不是这几年才出现的新鲜事物,银行应用信息技术由来已久,但为什么近几年才出现了金融科技的概念,我认为这其中有技术发展的必然,那就是以大(数据)智(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技术的快速迭代和爆发式融合发展,将我们迅速带入了产品计算的第四阶段。现在人们发现,科技不仅能支撑银行的业务创新和流程优化,而且可以重塑金融生态,尽管目前普遍的一个共识是还没有改变金融本质。

同时,就好比我们讲科技与业务融合一样,其实这些新技术之间也是互相融合、彼此依赖和成就的。比如,我们讲现在的社会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的连接,还有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感知连接,所谓万物互联,这也是物联网技术发展的内生动力。这种连接关系的扩展,必然带来高于指数级的数据量增长,需要通过大数据技术进行处理,通过云计算技术提供算力和存储的支撑,而大数据、算力、算法也正是人工智能技术蓬勃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商业银行如何应对?

当前商业银行领域的技术应用基本处于第二阶段的商业计算和第三阶段的社会计算,而随着“大智物云”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第四阶段的产品计算已经到来。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至少需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准备:

其一,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为银行的客户识别、营销、风控等提供了新的业务模式和市场拓展空间,提供了更优的技术解决方案,可以更好地解决业务痛点,这方面业界已经普遍取得了积极成果。而在产品计算的阶段,银行已经很难单纯依靠自身的技术应用来满足万物互联场景下的业务要求,需要利用其他行业的数字化生态和成果开展跨界合作,借助社会化力量实现业务创新的智能化和业务流程的自动化,进而实现向智慧银行的转型。

其二,商业银行需要利用云计算等技术,从IaaS、PaaS、SaaS等三个层面持续提升自身的IT设施弹性供给能力,同时提供更为简便易得的场景金融服务;在产品创新过程中,以及银行风险压力测试、网点选址等工作中尝试应用数字孪生技术,模拟现实的业务场景,提升效率和效益;与此同时,与业务层面的跨界合作类似,在技术层面也需要通过社会化合作方式引进和扩充计算能力与专用算法,全面提升IT对业务的支撑能力。

未来已来,而且迅猛程度似乎出人意料。无论怎样,有机会见证和亲历金融科技的新时代,幸甚,荣焉。

本文转载目的在于知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刊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评论加载中
相关文章

月点击排行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1-2022 移动支付网    粤ICP备11061396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994号
深圳市宇通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28区宝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C座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