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银行 日本运营商移动支付分析


2013-10-31 9:24

  手机支付初普及 运营商角色很重要

  手机支付对于国内用户来说还是一个新兴的概念,虽然手机支付这种做法本身早就已经出现,但不仅仅是在中国,即便是在欧美国家也尚未能够得到真正的普及。nfc功能的出现曾经一度让我们将焦点聚拢在手机支付上,通过nfc功能“刷”手机,支付似乎将变得更加便捷快速,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在包括企业、app、手机厂商等在内的多方因素的影响下,手机支付给我们的感觉仍旧未成气候。好在如今,国内运营商都对手机支付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并推出自家的移动支付产品,可以说有了运营商的加盟,今后手机支付的发展将会更加的顺风顺水。

  手机携手银行 日本运营商移动支付启示录

  那么,国内运营商刚刚加入到手机支付的生态环境中,我们又是否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一些案例,来避免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且从中寻求今后手机支付更多的发展方向呢?这里我们不妨来看看日本运营商都是怎么做的,在nfc出现之前,日本运营商便已经通过felica功能实现了“刷”手机的服务,到如今已经经过了多年的演变,手机支付的系统与相关服务也更加完善,日本运营商具体是如何做的,继续往下看吧。

  日本运营商docomo在手机支付方面向来动作不断,即便是近日也出炉了与visa之间的相关合作。其实早在2005年,docomo便以980亿日元入股了三井住友金融集团。运营商入股银行,这在当时看来确实略显奇葩,而docomo则是希望借此,在当时推行的手机钱包服务中,加入信用卡功能。

  以前我们曾经在《日本手机那些事儿》中介绍过,2004年felica功能就将手机支付功能带入了日本,但一开始基于felica功能的手机钱包大多应用于公交车或是自动售货机等等。docomo与三井住友的携手让手机钱包的应用范围得到了进一步扩大。

  联手银行推支付 生活细节渗透理念

  从银行的角度来说,携手docomo推广手机钱包中的信用卡支付,主要有三个目的。首先,对于当时的日本而言,消费的方式仍旧以现金为主,尤其是在小额度消费时对于信用卡的利用率是非常之低的。三井住友认为如果用户能够先习惯无需签名或输入密码就能通过手机完成的小额度信用卡支付,那么对于手机端高额信用卡支付的推广也会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让用户的消费习惯从现金转变为刷卡,或者准确来说是刷手机。

  而在三井住友看来,这样做的第二个好处在于有利于促进信用卡消费在年轻用户群中的普及。2005年信用卡业务已经进入了成熟期,而三井住友若想从中获得新的突破也势必要寻求新的模式。对于当时的三井住友而言,与手机之间的合作是势在必行的。通过这一合作,三井住友的信用卡普及也可以影响到越来越依赖于手机的“携帯(手机)世代”,换言之也就是当时的年轻群体。最后我们再来看三井住友携手docomo的第三个目的,就是希望进一步扩增以三井住友银行卡为主卡的用户数量,当时三井住友在日本排名仅次于jcb,三井住友希望借此能够实现排位上的飞跃。

  而在docomo而言,入股三井住友仅仅是docomo在移动支付方面的第一步棋而已,以三井住友为开端,docomo希望能够继续达成与其他银行之间的合作,换句话说docomo的felica手机钱包与银行信用卡之间的绑定并非只限于三井住友这一家有docomo入股的银行而已,docomo想要打造的是一个开放的模式,让docomo的手机用户可以将任意银行的信用卡与felica手机钱包绑定在一起。

  虽然说得天花乱坠,但就本质来说,docomo这第一步动作确实就是将银行的信用卡与自家的手机钱包服务绑定在一起而已,也是目前国内的一些第三方应用与运营商正在做的事情——将你已经拥有的信用卡电子化,加大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刷卡频率。不过docomo这样做的一点优势在于,因为docomo入股了三井住友银行,因此动作的空间要更大一些,可以有效率、大面积的推广支持手机钱包刷信用卡的相关设备,加大手机钱包信用卡支付的普及速度。

  支付封闭不可行 移动支付也要开放

  而在智能手机诞生之后,日本的运营商们也意识到了手机移动支付的更多发展空间,2008年,kddi与三菱东京ufj银行打造的“自己的银行”就是自此背景下登场的。“自己的银行”由kddi与三菱东京ufj银行各出资一半,以“手机中的自己的银行”为由决定了这一名称。“自己的银行”可以算作是没有实体存在的网络银行,kddi的合约机用户要下载相关的应用、可以通过手机中的“自己的银行”账户来完成转账等基本操作。不过这其中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在于,kddi的“自己的银行”在进行转账时仅支持“自己的银行”账户间的转账,换句话说,如果你想通过“自己的银行”给jcb或前面提到的三井住友银行账户转账的话,是行不通的。

  kddi与银行携手打造虚拟银行的构想是非常有创意的,不过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其中的封闭性。kddi或许是打算通过“自己的银行”来吸引更多的用户从其他运营商转入kddi,但似乎却忽视了其他银行也能通过同样的模式打造自己的虚拟银行。就比如docomo,既然docomo当年能在felica功能大行其道的时候入股三井住友开展手机钱包绑定银行卡的业务,那么到了智能机登上舞台的年代,联合其他银行打造自家的虚拟银行,用以打击kddi,也自然不是什么难事。

  2009年7月21日,docomo就联合日本瑞穗银行推出了名为“docomo手机汇款”的服务,而这项服务也在2013年3月正式更名为“docomo口座(账户)”。同样是通过手机的电话号码来完成汇款的功能,但不同于kddi“自己的银行”的是,docomo坚持了当年携手三井住友时所讲的“开放性”,并没有限定汇款对象必须为docomo用户、或是必须开设了docomo手机汇款服务的账户。换句话说用户不用为了使用这一汇款转账功能而特地更换运营商、或是特地开通某个银行的账户。而且,除了基本的转账服务之外,docomo还支持用户将转账金额直接用作docomo的手机话费。对比之下,docomo与kddi的虚拟银行谁的受众面更广,也就是显而易见的了。

  而到了今年,docomo口座又将“虚拟”发挥的更加淋漓尽致。在docomo达成了与visa之间的合作之后,用户通过docomo口座就能够申请虚拟的visa信用卡,用户可以通过手机中基于nfc或felica技术的“手机钱包”服务来完成日常的信用卡消费,无需任何复杂的审核步骤。同时,这种虚拟卡还分为有效期十天的一次性卡与有效期三年的常规卡,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连选择开通的虚拟visa卡的类别。也就是说,用户在申请了docomo口座的虚拟visa卡后,并不会得到一张实体的信用卡,这张信用卡就存在于你的手机里,想要购物的时候,就来刷手机吧。

  配套设备很关键 应用/功能需完善

  那么具体到国内刚刚兴起的移动支付,我们又能从日本这几年来的移动支付业务演变中,吸取到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规避哪些可能出现的问题呢?

  移动支付兴起初期,国内运营商首先选择了绑定现有银行卡,通过地铁刷卡、自动售货机完成支付的形式,这其实也是最贴近于用户生活的形式。国内运营商移动支付起步的第一步与日本当年通过felica实现手机钱包支付功能的形式是相一致的,从生活、小额度支付开始,也是移动支付真正普及开来的最有效的推广方式。

  其实移动支付对于用户而言最重要的一点变化就在于将日常消费真正的从现金转变为数字。因此除了手机端通过运营商、银行、第三方应用之间的助力将手机与银行卡绑定,或推出虚拟银行卡之外,更重要的一点还在于支持手机支付的配套设备的普及。就好像当年我们说公交卡除了公交车、地铁上刷个票之外,还能在超市或快餐店使用,这也同样需要支持公交卡付费的配套设备的普及来带动公交卡付费的普及。因此手机支付的推广离不开配套支付设备的跟进,只有多方面同时发力,手机支付的理念才能深入人心。

  而在手机支付的安全问题上,今年智能手机中出现的指纹识别其实就可以作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法。在日本市场,功能机时代,就有部分手机具备了指纹识别功能。手机的指纹传感器就位于摄像头下方,持握手机时通过手指在传感器上上下滑动来完成指纹的识别。这种功能不仅仅能够应用于如今智能手机解锁,更能够在手机支付时作为身份认证的一套程序。如果手机支付将来普及,那么指纹识别作为其中的一道重要工序,也必然要在智能手机中普及开来。

  最后再来看一点国内运营商在发展移动支付业务时需要规避的问题,也就是前面我们提到kddi在打造虚拟银行时出现的封闭问题。相比docomo口座,kddi的“自己的银行”在时间上其实占据了先机,只不过由于去封闭性,在后来被docomo钻了空子。想要一个人吃下手机支付这么大一款蛋糕显然是不科学的,面对国内这个庞大的市场更是如此。好在目前我们并没有看到国内运营商在手机支付问题上有任何封闭的趋势,相信国内运营商在这个问题上看的也还是比较通透的。

  总的来说,国内手机支付目前的发展趋势是好的,尤其是运营商都已经加入了这一生态圈,也让手机支付的前景更加明朗。相关配套设备的普及、虚拟银行的建立都是后期需要进一步跟进的环节,只要国内运营商不会犯下kddi这种封闭性的错误,手机支付这个平台应该会让我们看到更多有趣的新玩法。 

本文转载目的在于知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刊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评论加载中
相关文章

月点击排行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1-2022 移动支付网    粤ICP备11061396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994号
深圳市宇通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28区宝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C座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