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加快架构转型,打造数字央行


2017-6-20 13:46

当前,金融科技迅猛发展,推动人类行为方式、经济方式和商业模式发生巨变,挑战全球金融治理框架,对传统金融行业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同时,全球经济发展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我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依然任重道远。如何适应新的发展形势,有效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更好地完成党和国家对人民银行履职的要求,人民银行科技工作者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关于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的指示精神,以解决问题、满足需求为导向,加快架构转型,建设数字央行,开创人民银行科技工作新格局。

加强研判,正确认识当前科技工作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1.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冲击传统技术架构

近年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蓬勃发展,开始改变社会生产和大众生活。云计算以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网络存储、虚拟化、负载均衡、高可用性等为特征,可为用户提供超大且富有弹性、成本低廉的计算能力,成为互联网时代的主流计算模式。大数据与云计算深度结合,依托分布式处理、分布式数据库和云存储、虚拟化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分布式挖掘。区块链技术以分布式账本技术(DLT)为核心、去中心化地集体维护一个可靠的数据库,在支付结算、资产登记、转移记录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在政府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应用前景也很广阔。另外,人工智能(AI)、虚拟现实(VR)、量子通讯等技术也已开始进入实用阶段。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将彻底改变传统金融的信息来源、服务渠道、风控模型和经营策略,引发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的深刻变革。面对这些变化,传统技术架构已经很难满足高并发、大流量和不断提升的业务连续性需求。技术架构作为支撑业务场景应用和大数据运用的基石,必须加快转型以满足金融服务创新和发展需要。

2.金融新业态兴起挑战央行科技履职能力

一是提升科技监管能力要求迫切。移动支付、网络理财、网络借贷、网络保险等新业态的发展,使金融边界更加模糊、服务方式更加虚拟、经营环境更为开放;同时,资金流向难以追踪,风险传播速度快、隐蔽性强,给金融基础设施、金融监管和金融稳定带来挑战,需要中央银行及时优化完善基础设施,健全审慎监管和行为监管。目前出现的监管科技(Regtech)是金融科技的一个细分领域,其本质是应用新技术在监管部门和被监管机构间建立可信赖、可持续、可执行的监管协议与合规性评估机制。在未来开展系统建设时,我们要注意借鉴监管科技理念,全面、及时地关注金融市场发展变化和风险情况,支撑监管决策。

二是央行大数据利用迫在眉睫。信息化时代的经济金融发展呈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特征,数据逐步成为新的生产要素。要充分挖掘数据价值,盘活数据资产,解决中央银行面临的货币总量中性度量、宏观调控时机把握、杠杆率水平准确度量等难题,亟需央行科技部门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符合需求的基础性数据服务。

3.严峻的网络安全形势给科技工作提出新挑战

当前,国际网络空间局势日趋紧张,黑客攻击活动日益猖獗,有组织的大规模网络攻击日渐增多。我国网络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关键软硬件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并没有根本性改变,抵御大规模有组织攻击的能力不足。金融行业信息系统频繁遭受攻击,安全运行形势严峻。个人信息泄露问题日益严重,窃取信息已成为实施资金犯罪的基本作案条件和支付风险的源头。

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要求“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保障金融市场安全高效运行和整体稳定”。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也明确指出,金融等领域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运行的神经中枢,是网络安全的重中之重。人民银行是金融行业信息安全工作指导和协调单位,所管理运行的金融基础设施的安全状况关系人民利益、金融稳定和国家安全。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所担负的责任以及所面临的挑战。

4.经济新常态要求科技助力金融改革开放

经济新常态下,信息技术已成为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有效的路径之一。通过运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金融机构能够更好地采集分析海量业务数据,及时掌握需求与供给的结构变化,提升供给结构调整的精准性。人民币国际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存款保险制度等金融改革措施的落地,“一带一路”、自贸试验区建设等全球化战略的实施也都需要具备前瞻性和先进性的信息系统支持。利用移动金融解决欠发达地区金融服务缺失问题,运用大数据开展风险防控,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实现精准扶贫,发展普惠金融等方面,新技术也大有可为。

统一思想,围绕“提升精准施策能力”推进数字央行建设

“数字央行”,即实现以大数据为支撑的央行决策平台、以分布式系统为核心的央行服务平台、以数字货币探索为龙头的央行创新平台。“数字央行”的建设,将全面提升科技支撑央行履职的洞察力、前瞻性和精准性,确保金融信息安全和系统稳定运行,开创适应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适应金融科技变革方向的工作新格局。

1.构建以大数据为支撑的央行决策平台

以云计算、大数据技术为基础,全面系统地梳理数据资源,分析海量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层次结构,探索建立中央银行的大数据标准体系,建立金融大数据分析平台,为人民银行数据共享、综合分析以及宏观决策做好支撑,通过大数据提升宏观决策的精准性和时效性。

2.构建以分布式系统为核心的央行服务平台

借鉴行业成功案例,在架构转型实践的基础上,加快推动央行未来建设的信息系统IT架构由集中式向分布式转型,保障金融基础设施的异构多活和高可用性,提高IT资源共享效率,保障业务连续性,为商业银行和社会公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3.打造以数字货币探索为龙头的央行创新平台

加强对区块链、密码技术、生物识别等新技术的研究,通过鼓励和加强与业界合作,推进央行业务创新发展,支撑央行精准履职。未来开展系统建设时,要更加注意借鉴监管科技理念,全面、及时地关注金融市场发展变化和风险情况,预警可能发生的区域性和系统性风险,为监管决策做好支撑。

脚踏实地,多措并举助推数字央行全面实现

要实现数字央行的宏伟蓝图,要求我们在未来的3~5年中“撸起袖子加油干”,打造一支队伍、实现两个突破、建成三个体系。具体来说,就是指打造一支专业型、复合型、学习型、创新型的央行金融科技队伍;实现架构转型和大数据利用两个突破;建成风险防控体系、科技治理体系和技术研发体系。

1.加强科技队伍建设

要重视人才,全行各单位都要从为国家培养金融科技人才的高度出发,高度重视科技干部队伍建设,千方百计为他们提供干事创业的平台和保障。要摸清家底,从人民银行科技工作需求出发,充分掌握人才的特点和专长,建立全系统科技人才库。把技术骨干纳入人才库加以重点关注和培养使用。要完善机制,通过有针对性地制订科技人才培养规划,创造人才成长空间,让干部职工在实干中学以致用,不断进步。要根据科技人员成长特点,优化人才交流机制,使IT人才实现在科技岗位与业务岗位适度流动,在不同岗位和环境下得到锻炼,以丰富工作经验,提升综合素质。同时,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借鉴市场做法,发挥相关企事业单位在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研究完善对优秀科技人员的激励机制。另外,人民银行还将积极发挥金标委、金科委、银发奖评审专家以及国家网络安全专控队伍等外部人才资源作用,形成智囊团,广聚英才。

2.加大投入力度,坚定不移推动架构转型

架构转型,就是要将人民银行信息系统由传统集中式架构转向多节点并行运行、数据分布存储、动态负载均衡的分布式架构,更好地适应互联网时代业务量增长快、资源需求弹性高等特点,提高业务连续性保障能力,实现对需求的快速响应、敏捷开发、迅速部署。

一是加强分布式架构转型研究与规划。在架构转型过程中,不能简单照搬互联网金融公司经验,而要根据人民银行自身业务特点和不同应用场景,结合现有的技术资源,做好技术架构研究,实事求是制定架构转型规划。

二是加强分布式架构人才和经验储备。要高度关注分布式架构系统的风险特征以及给运维带来的新要求,从技术和人员储备等方面提前做好准备。要形成一套可复制、可移植的分布式系统建设与管理体系。同时,要加大投入,组织攻关,尽快建立支撑技术架构转型的信息基础设施与平台。

三是推动重要业务系统“双活”和分布式架构改造。通过“双活”及分布式架构改造与实施,实现系统快速交付、动态调整、弹性部署,保证业务连续性。除了三地、六中心、多活的网联平台,今年还要全力做好“双活”的国库信息处理系统(TIPS)二代上线工作。

3.推进大数据综合利用取得突破

数据共享的难点不在技术,而是流程、协同和管理,是业务部门和科技部门的共同职责。科技部门和业务部门要通力协作,完善治理需求,积累技术经验,提高人民银行大数据应用能力和水平。业务部门要从央行履职战略高度来认识数据治理的意义,推动数据治理的开展。要破除阻碍信息共享的制度性障碍,建立有效的数据共享机制,建设以大数据为支撑的宏观调控与监管系列信息系统,推动分散在金融监管部门、央行各部门、各系统中的数据逐步整合。有些数据要从各类金融机构直接抓取,以实现人民银行大数据综合分析利用。同时,要研究建立信息数据管控委员会等组织机构并形成数据治理机制,加强数据标准化和信息资源整合,确保数据管理规范、使用安全、利用充分。

4.狠抓安全生产,建立完善的IT风险防控体系

安全生产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要健全安全生产“三道防线”。运行单位作为第一道防线,要先于用户发现问题,用技术手段加强管理,优先恢复系统对外服务。要提高人员运维能力,完善系统运行相关环境建设,提升监控自动化水平,在日常运行工作中及时识别、报告和处置风险。第二道防线指风险控制部门,主要就是总行科技司以及各单位的技术管理部门。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细化管理和奖惩机制,厘清关键风险指标,建立风险评估标准和网格化责任体系,对第一道防线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控,以及时发现漏洞并控制风险。今年重点要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加强外包管理,将每项责任落实到人头,确保科技管理到位、安全生产保证。第三道防线由内审部门承担,通过对前两道防线进行独立、客观的审查监督,对业务流程和风险控制措施的合规性和有效性进行审计,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整改落实,实现风险的事后控制。

同时,我们要加强行业信息安全的指导和管理。特别是要强化支付终端安全管理,通过业务和技术持续发力,共同维护支付市场秩序。无论是对传统终端如POS、ATM,还是对一些新型的支付终端如专用扫码、显码设备,都要实施管理,出现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对于农村地区广泛使用的电话POS要研究实施替代工程,防止农村地区成为信息泄露和资金盗刷的重灾区,尤其要防止农民成为资金损失的受害人。

5.强化科技治理,建立先进高效的管理、建设与运行体系

科技部门要主动与业务部门加强交流,及时了解业务部门的相关诉求,解读和普及先进信息技术,要从精准支撑履职出发,建立职责清晰、统筹协调、高效务实的央行科技治理结构。

一是明确职责定位。科技管理、开发、运行单位要相互支持配合,在理清职责的基础上,加强协作,共同发展。

二是推进IT资源整合。要结合分布式架构转型,做好人民银行IT基础设施顶层设计,通过统筹规划、建设和管理,研究构建统一的人民银行基础设施服务(IaaS),降低总体成本,防范运行风险。

三是提升资金使用规范性和效益。确保对于影响安全生产的运维和设备更新方面的资金投入。会计部门要加强资金使用绩效管理,科技部门要关注项目绩效考核。保证该干的事有钱,花钱的事见效。

四是完善行业指导与协调体系。深入行业调查研究,了解现状、发展趋势及需求。加强金标委、金科委、行业科技发展奖评奖委员会、网络信息安全协调机制等组织机构建设,搭建高层次、常态化的行业沟通交流机制,藉此贯彻行业科技建设策略,促进行业科技共同进步。健全支付清算技术管理框架,通过技术平台推动相关监管政策落地。

6.加强研究,提升科技工作前瞻性和行业指导能力

一是要深入开展金融科技研究。要密切跟踪国际信息技术发展方向及金融业应用情况,关注金融科技的发展趋势及其标准变化。通过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专题研究,把金融科技了解透彻、研究明白,为我国金融科技的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同时,要密切关注行业发展动态,对于行业面临的共性问题和技术难题开展联合研究、技术攻关,形成我国金融科技领域安全可控的专有技术。结合我国金融科技发展实际情况,高度关注技术创新带来的风险隐患,加强风险防控和安全保障。

二是加强科技在金融改革和金融监管中的应用研究。我们要主动研究金融改革的相关信息化建设需求,提供系统支撑和技术工具;积极探索如何运用新技术解决金融监管中的难点问题,形成适合我国金融业发展要求的监管科技体系。

三是做好金融科技政策、标准的解读与宣传。要建立政产学研联动机制,通过规划解读、专题培训、研究报告等多种形式,在各个层面开展行业规划、标准政策的解读,正确引导舆论、开展行业和金融消费者教育。要做好先进技术、商业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宣传推广,带动形成行业共识,促进全行业金融科技迈上新的台阶。

本文转载目的在于知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刊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评论加载中
相关文章

月点击排行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1-2022 移动支付网    粤ICP备11061396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994号
深圳市宇通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28区宝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C座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