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首批金融科技试点项目详解


2020-2-13 9:55

1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发布《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应用公示(2020年第一批)》公告,对6个拟纳入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的应用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此举标志着我国金融科技监管沙盒正式进入试点应用阶段,第一批在北京市展开试点,打造成标杆模式后,将逐步向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

·试点机构主要源于商业银行。试点单位涵盖了5家银行以及清算组织、支付机构、科技公司等多类机构,其中5家银行具体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信银行、百信银行与宁波银行。

·评选依据兼顾金融创新与风控适度。2020年第一批“入盒”项目首选北京,主要看中金融科技运用的代表性、政府支持力度与科技企业聚集度等因素。北京市拥有绝对竞争优势,并且提出将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金融科技中心。

·金融科技应用与风险防止机制较为完备。本次试点的6个项目中,技术应用方面运用次数最多的是大数据,达到5次,其次是人工智能4次、区块链2次。同时,为了保障“入盒”项目处于监管可控的范围内,央行要求试点机构在申报时,明确给出消费者权益保护、数据隐私安全等方面的保障举措,从而确保项目风险隐患一直处于可控状态。

目录

一、央行“监管沙箱”:国内十省市试点,北京率先运行6项目

(一)中国版“监管沙箱”正式开展试点

(二)6个试点项目覆盖领域:供应链金融、小微信贷与线上支付

二、试点项目评选依据:首都拥有先发优势,三大标志事件推进实施

(一)为何“监管沙盒”项目会首选北京?

(二)北京入选6个:从46个试点项目中甄选得出

三、金融科技技术运用:大数据提及5次,人工智能、区块链是重点

(一)核心技术:大数据、区块链技术多次提及

(二)技术成果应用:重点服务于信贷、支付产品领域

四、入选机构亮点:1家法人直销银行、1家城商行与4家金融科技公司

(一)全国唯一的法人直销银行:百信银行

(二)入选的唯一一家城商行:宁波银行

(三)4家金融科技公司参与:阿里巴巴、腾讯“缺席”

五、风险防控机制:消费者权益保护与数据隐私安全是核心环节

(一)项目风控体系:三大类别,确保各项隐患处于可控状态

(二)数据隐私保护:明确提出用户个人信息不被泄露

六、结束语

本次试点应用由北京市率先开展,并且从入选监管沙盒的项目发起方构成形态来看,基本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由持牌机构独立发起项目;第二类是持牌金融机构与金融科技企业以合作方式进入“监管沙箱”。零壹智库梳理发现,6个项目主要围绕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API等前沿技术,侧重于个人消费者、小微企业的信贷产品数字化升级,符合监管层鼓励发展数字金融的价值理念。

在金融科技创新应用方面,大数据、区块链与人工智能技术被提及次数最多,并且百信银行、宁波银行成为入选试点项目的一大亮点。同时,4家金融科技公司成功入选本次试点项目,而阿里巴巴、腾讯两大巨头则“缺席”,引发市场热议。从我国“监管沙盒”机制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将更加注重风险防控机制构建,从而将项目运作模式进一步推广至全国各地。

一、央行“监管沙箱”:国内十省市试点,北京率先运行6项目

央行公布纳入“监管沙箱”的6个试点项目,是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推出适合国情的监管机制。2020年初,第一批选取以北京市进行筛选试点,参与机构包括多家银行与头部金融科技公司。

(一)中国版“监管沙箱”正式开展试点

“监管沙箱”的英文是Regulatory Sandbox,它又被称为“监管沙盒”,最早是由英国政府在2015年5月首次提出。零壹智库翻阅了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给出的定义,它是指——监管机构主导构建一个不受当下金融监管体制监管的“真实的、较小的安全市场空间”,在此市场空间之内,企业可享受一定的监管豁免。获准测试的公司不仅能对自身的金融科技创新产品进行试验性经营,而且还能对其创新的金融创新服务和模式进行试错。如果测试效果得到认可,测试完成后可进行大范围推广。

随着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推广应用,在英国提出“监管沙箱”概念后,2016-2019年期间,多个国家和地区相继制定出监管沙盒计划,其中包括澳大利亚、新加坡、中国内地与香港、泰国、阿布扎比和马来西亚等地。

从中国内地出台的金融科技监管政策来看,2018年12月,由央行等六部委出台了《关于开展金融科技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将在十个省市开展金融科技应用试点,具体包括: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重庆、四川以及陕西,试点时间规定为期1年。

表1:实行“监管沙箱”的部分国家与地区实施举措列举

资料来源:网络公开资料,零壹智库

从“监管沙箱”的运作模式来看,英国最早提出下述测试流程,包括申请、测试、退出三个阶段,具体分为七个步骤。观察目前我国央行提出的北京6个金融科技试点项目情况,可以发现与英国的实施流程基本类似,并在此基础之上,探索建立中国特色金融科技创新监管体系,同时与国际接轨,提升金融科技创新监管效能。

图1:英国“监管沙盒”的测试流程

资料来源: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英国金融科技“监管沙盒”制度借鉴与我国现实选择》

(二)6个试点项目覆盖领域:供应链金融、小微信贷与线上支付

在央行披露的6个试点项目公告中,展示了每一家的“创新应用说明书及附件”。零壹智库下载阅读后,梳理出各试点项目所涉及的金融产品与预期规模目标等情况,从下表可看出普遍偏向于小微与零售领域的信贷业务。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升级的关键时期,融资需求缺口仍然十分庞大,因此通过科技手段来提升放贷效率,符合我国海量用户力求在线化、高效率申请的行为习惯偏好。

表2:纳入央行“监管沙箱”的6个金融科技试点项目涉及领域与预期规模目标

资料来源:央行,零壹智库

可以看出,5家参与试点项目的银行均将此作为未来盈利增长点,运用金融科技,拓展服务个人用户与小微企业的数量规模,同时保证风险可控。除了信贷业务,涉及线上端移动支付的包括2个试点项目,它们的共同特征在于:第一,通过线上平台或手机端作为载体,探索数字化新型支付模式;第二,两个项目均采取“联合试点”的形式,中国银联同时参与两个项目的开发,由持牌机构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实施完成。

二、试点项目评选依据:首都拥有先发优势,三大标志事件推进实施

央行2020年初宣布北京市“入盒”6个项目之前,曾在2019年末,会同相关部门进行多轮论证。经过反复磋商,选择以稳健运营的商业银行作为主要试点机构,为今后全国范围内推广提供范本。北京市金融科技的发展水平与政府扶持力度,在全国位居前列,因此凭借先发优势而获得“入盒”资质。

(一)为何“监管沙盒”项目会首选北京?

2019年12月末,央行在“北京金融科技创新媒体交流会”中,曾透露我国实施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将结合中国国情,坚持下述四个核心原则,这也是本次北京市入选的6个试点项目的共同特征:

第一,坚持技术中性为基本原则;

第二,以遵守基本业务规则为重要前提;

第三,以防范金融风险为主要任务;

第四,以服务行业发展为核心理念。

为何选取北京市进行“监管沙箱”的第一个试点地区?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李广子表示:“项目评选应主要该基于项目申请情况,同时兼顾各类科技的代表性,并保持风险的适度。项目以银行为主可能也与项目申请有关,且目前银行业务中金融科技创新较多。是否拓展到其他省市应当基于首批试点运行情况”。

同时,零壹智库结合此前北商研究院发布的《2019北京金融业发展报告》,发现了一些较为亮点的结论:

第一,中国金融科技发展速度已走在全球前列,北京市金融科技创新已具备先发优势。此前,北京市金融科技试点项目审批通过46项,也是10个试点省份之中最多的。报告数据显示,北京已聚集金融科技企业总数超过100家,实现年收入近千亿元;

第二,在金融科技的政策支持力度上,北京市拥有绝对竞争优势。近两年,一系列鼓励扶持金融科技项目发展的新政相继出台,从国家层面也提出“将北京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金融科技中心”这一目标;

第三,在空间布局上,北京市借助于西城区金融街与中关村的资源优势,着力打造了北京金融科技与专业服务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金科新区”)。综合来看,北京市拥有全国科技创新中心、金融管理中心、大型金融机构总部、重要金融行业协会、国际金融机构和组织聚集地等各类组织形态,可见这是独特的资源禀赋优势。

(二)北京入选6个:从46个试点项目中甄选得出

本次北京市入选的6个金融科技试点项目,经历了哪些评选过程?为何这6项会脱颖而出,它们有哪些独特优势?带着这些疑问,零壹智库梳理了2019年12月份至今的“监管沙箱”进程情况,发现以下3个时点的重要事件:

(1)2019年12月5日:央行公开表示,支持在北京市率先开展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同一天之内,北京金融局也提出将探索构建包容审慎的中国版“监管沙箱”;

(2)2019年12月7日:央行组织推出了“北京金融科技创新媒体交流会”,表示央行营管部与北京金融局、中关村管委会、西城区和海淀区政府组成了工作组,制定试点方案、组织试点项目的申报和遴选,最终评选出北京市46个金融科技试点项目,涉及金融、医疗、社保、养老、三农等多个领域。这些项目获得了国家六部委批复试点,参与的机构和企业有77家。同时,央行透露能够进入北京地区首批“监管沙箱”的机构较为有限,今后将有部分项目逐步进入;

(3)2019年12月23日,央行营管部、北京市金融监管局等部门共同组织召开北京市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启动会,介绍了试点工作方案并部署具体监管任务分工,此举宣布试点工作正式启动。

业内多位专家普遍表示:“这次选出的6个项目,尽管由央行等监管部门主导,但目前形成的评选结果具有两个特征。第一是没有文件出台,大部分通过口头传达;第二是经过多个部门经过几轮博弈后才得出,因此评选标准主要体现出稳定性与创新性”。

三、金融科技技术运用:大数据提及5次,人工智能、区块链是重点

央行公布的北京市6个试点项目,吸引业界关注目光的核心点在于金融科技前沿技术的研发应用。整体来看,第一批纳入“监管沙箱”的试点项目,选择以商业银行为主,在新技术运用上,并未选取十分超前、具有突破性与历史革新性的项目“入箱”,可以看出监管思路仍是将“稳健、合规”放在首位。

此外,第一批项目要能够为全国范围推广带来示范效应,因此更侧重于相对成熟的技术,本次试点项目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以及API等类型。

(一)核心技术:大数据、区块链技术多次提及

从下表所示的6个试点项目的核心技术来看,提及次数最多的三个分别是:大数据5次、人工智能4次、区块链2次。

表3:北京市6个金融科技试点项目的核心技术情况分析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零壹智库

在大数据技术方面,除了工商银行之外,其余五个项目均有所提及。工商银行申报的“基于物联网的物品溯源认证管理与供应链金融”,更偏重于商品产销全链条管理,因此主要运用区块链与物联网技术,在数据方面,主要是采集物品流转全生命周期数据。

在人工智能技术方面,农业银行、百信银行、宁波银行以及中国银联等四个项目,将这项技术作为风险防控、构建风险模型的基础依据,通过机器识别来减少人工干预,提升金融服务效率。4家试点单位的“入箱”项目,将此技术应用于场景金融、线上信贷与手机POS创新应用等众多领域。

在区块链技术应用方面,主要以工商银行、百信银行两家为主,用于供应链金融、分布式系统架构等领域。借助区块链的不可篡改特性,保证线上平台运行数据真实、可靠,应用于实体企业融资与场景金融。

(二)技术成果应用:重点服务于信贷、支付产品领域

从6个试点项目的应用领域来看,与个人消费者、小微企业客群的日常生产生活密切关联,重点解决一些高频场景下的金融服务需求痛点问题。综合来看,试点项目涵盖了支付、理财以及信贷等综合金融需求。这些领域的试点创新将与监管审批规定逐步磨合,达成共识,作为今后试点项目的典型范本,将“监管沙箱”运行机制推广至更多省份,从而实现普惠金融的更好更快发展。

四、入选机构亮点:1家法人直销银行、1家城商行与4家金融科技公司

本次央行公布北京市入选6个项目之中,背后的试点机构除了全国性商业银行之外,零壹智库发现一些独具特色的中小银行与新兴金融科技公司。尤其是目前唯一的一家法人直销银行——百信银行,它的出现也可以看出“开放、连接”理念在金融科技项目试点之中的应用,值得传统商业银行与10余家民营银行所借鉴采纳。

(一)全国唯一的法人直销银行:百信银行

百信银行是在由中信银行与百度公司共同出资筹建的,2017年11月18日正式开业,发展之初就将自身定位为“AI Bank”,高度重视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应用。同时,百信银行也是目前我国唯一的一家法人直销银行,经过2年多的探索,逐步优化完善对于构建智能账户、智能风控和智能服务等领域的核心能力。

本次百信银行作为“入盒”机构之一,提出“AIBANK Inside产品”这一开发方向,正是借助一直以来在API技术领域的实践经验,拓展更多的行业场景,借助科技赋能来实现“即插即用”金融服务。百信银行在试点项目介绍中,提出将实现四方面能力:一是金融服务一站式极速接入;二是服务质量高可控;三是场景服务定制化;四是智能化跨界撮合。借助分布式系统架构的技术创新,使百信银行连接更广泛的生态合作伙伴,从而塑造其“O+O(线上+线下)”独特商业模式。

(二)入选的唯一一家城商行:宁波银行

零壹智库发现,在本次北京市试点的6个项目之中,除了全国性商业银行以及作为法人直销银行的百信银行之外,唯一的一家中小商业银行就是宁波银行。为何宁波银行会入选,它的总部位于浙江省而非北京。我们梳理了目前最新的A股上市银行名单,发现最早上市的城商行包括3家,分别为宁波银行、南京银行以及北京银行。其中,宁波银行上市时间最早,在产品创新、客群拓展上积累了更多实战经验。

表4:我国A股最早上市的3家城商行

资料来源:Wind

同时,对比3家城商行近三年的财务表现,可以发现宁波银行尽管总资产规模最低,但净利润却是超越了南京银行。尽管无法与北京银行匹敌,这与区域经济环境、资源集聚优势等因素均密切关联,但宁波银行在创新能力方面一直处于城商行“领头羊”地位。

图2:宁波银行、南京银行与北京银行的总资产、净利润(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企业预警通,零壹智库

从宁波银行的试点项目介绍来看,它所申报的是“快审快贷产品”,解决的是个人与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浙江省作为我国民营经济体发展最为旺盛的集聚区之一,在小微企业信贷服务方面具有丰富经验与多项特色创新产品,因此宁波银行将在此基础上,开发用户体验更加的智能化信贷产品。将视角拓展至本次的6个项目,我们发现除了宁波银行之外,还有1个项目涉及线上信贷产品创新应用,即农业银行“微捷贷产品”。

然而,受到传统商业银行授信审批机制与合规监管要求等因素的制约,一直以来,将纯线上贷款服务嵌入手机银行APP,还未能让广大受众群体认可银行产品是“好用”的,在操作流程、审批要求等方面需要更加“智能化”。此前零壹智库曾发过一份题为《21家银行小微金融线上化报告:两类流量入口与三大信贷模式》的研究成果,其中指出线上小微信贷产品偏重于抵押与税收数据,多数银行仍旧偏重抵押、担保等第二还款来源,并未完全融合数字化、普惠化的发展理念。

我们注意到,宁波银行介绍项目预期效果时,指出将在线上线下不同渠道,全面推出企业版和个人版,打造小微企业办理抵押贷款的高效便捷新体验。其中,线上渠道包括宁波银行APP、微信营业厅、二维码等三类,服务地域包括:宁波、上海、杭州、南京、深圳、苏州、温州、北京、无锡、金华、绍兴、台州、嘉兴和丽水、湖州。

(三)4家金融科技公司参与:阿里巴巴、腾讯“缺席”

在6个试点项目之中,有2个项目涉及线上、手机端的智能支付产品,均采用“银行+金融科技公司”联合运营的发展模式。本次入选“监管沙箱”的金融科技公司共有4家,分别为:度小满、京东数科、携程、小米数科。

在BATJ互联网金融巨头之中,阿里巴巴与腾讯均“缺席”,我们认为这一现象的背后原因主要有三点:

第一,从我国移动支付格局来看,这两家各自拥有的支付宝、微信,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在底层技术架构和场景嵌入等方面,较传统银行的实践经验更为丰富。商业银行在挑选项目合作伙伴时,会优先选择与自身实力相当、资源可以互补的第三方机构;

第二,从经营地域来看,阿里巴巴与腾讯的总部分别位于浙江、广东,本次选取北京市试点项目,监管层更认可本地机构之间加强交流,进而保证项目测试开发的风险可控;

第三,从金融牌照获取来看,阿里巴巴与腾讯旗下均设有民营银行。反观另外两家,度小满背后的百度虽然与中信银行共同设立了百信银行,但业务体量尚不足与微众、网商匹敌;京东数科此前也传出将设立直销银行,但目前并未宣布进展情况。2020年第一批“监管沙箱”入选项目,主要以商业银行的高频金融产品为主,因此银行更加侧重与纯粹的金融科技公司合作,这类机构没有银行业务基因,更能从科技视角思考布局。

五、风险防控机制:消费者权益保护与数据隐私安全是核心环节

从本次北京市6个试点项目公示的“金融科技创新应用说明书”来看,分为八大版块:一是创新应用基本信息;二是应用服务信息;三是合法合规性评估;四是技术安全性评估;五是风险防控;六是风险提示;七是投诉响应机制;八是备注。其中,第五项至第七项均为金融科技项目风控举措说明,足以见得监管层对于“入箱”项目风险问题的高度关注。

(一)项目风控体系:三大类别,确保各项隐患处于可控状态

6个金融科技试点项目被纳入“监管沙箱”,目的就是要确保相应风险处于监管可控范围之内。零壹智库梳理了“金融科技创新应用说明书”之中,有关6个项目的风险防控内容的整体框架,可以看出进一步细化为风险补偿机制、退出机制与应急预案等三方面内容。

图3:“金融科技创新应用说明书”有关风险防控介绍内容的整体框架

资料来源:央行,零壹智库

同时,在投诉响应机制方面,也划分为内部投诉与自律投诉两项说明。这一点体现出对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监管原则。通过事先的制度安排,一旦项目实施中出现任何的风险隐患,试点机构都能马上执行相应举措,金融创新、合规监管与金融消费者保护的动态平衡。

(二)数据隐私保护:明确提出用户个人信息不被泄露

“金融科技创新应用说明书”展现的6个试点项目,均明确提出数据隐私保护的有关事项。对于用户敏感信息,将严格防范被窃取、篡改、破坏等恶意行为,严格遵循国家关于用户数据隐私保护、持卡人权益保护等相关法律法规。从目前公开披露信息来看,央行对于6个试点项目的评估标准,有一项就是务必确保用户数据隐私安全,符合国家规定。

李广子提出,与国外相比,中国人口众多,且消费者总体素质和风险意识偏低。因此,“监管沙盒”测试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面临的挑战可能会更大。

六、结束语

2020年初,央行选择北京市6个项目作为“监管沙盒”试点,并且以商业银行作为实施主体,体现其注重稳定性、安全性的发展宗旨。随着项目的实施推进,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将相继开展金融科技试点工作,同时在风控机制上,对于“入盒”机构,将严格审查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数据隐私安全等方面的应对举措。

本次入选的百信银行、宁波银行以及4家金融科技公司,它们在技术创新与风控体系建设上的做法,值得今后拟申请试点项目的机构学习借鉴。尤其是4家金融科技公司,即度小满、京东数科、携程与小米数科,它们与银行开展试点的合作模式值得期待,将在监管允许范围内不断优化创新,从而形成更完备的金融生态圈,拓展更多的生态合作伙伴。

本文转载目的在于知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刊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评论加载中
相关文章

月点击排行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1-2022 移动支付网    粤ICP备11061396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994号
深圳市宇通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28区宝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C座606